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年夜飯,對於滸關人來說

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時間點

從臘月開始整整半個月的時間

家中的長輩幾乎會放下手裡的一切事情

列菜單、辦年貨、醃鹹肉......

所有忙碌準備的事情

只為家人團聚時的那頓團圓宴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路途再遙遠的人,此時都會想盡辦法,在年夜飯之前趕到家中。只為老人能看到兒孫滿堂,一家老小共敘天倫之樂。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七十多歲的錢阿婆在滸關生活了大半輩子,已經當曾祖母的她,身體依舊硬朗。春節將近,一家四代人的年夜飯,她跟老伴早在兩週前就開始準備了。

備菜,從清晨的菜場開始

清晨5點,錢阿婆梳洗完畢後就去附近的菜市場,為今晚的“團圓宴”購買食材。蔬菜、滷味、麵點......菜市場的早市,跟往常一樣人潮熙攘。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錢阿婆熟練地走到相識的攤位前,挑菜、講價、購買,每一個步驟都能看出她對菜市場的“生存法則”了熟於心。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買菜,錢阿婆一年重複了365次的日常行為,卻唯在今天更多了一絲過年的喜悅與儀式感。反覆的挑揀,選擇最好的食材,只為一家人團聚的筵席上,不留一絲關於吃食的遺憾。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一個小時後,錢阿婆帶著各種食材滿載而歸,家中的掌勺人早已在廚房裡就位。清洗魚蝦,切菜燉煮,廚房裡雖忙碌卻井井有條。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灶臺上的爐火很旺,鍋裡燉著鮮美的雞湯,清蒸鱖魚從蒸騰的熱氣裡出鍋,這些滸關本地人最熟悉不過的家常菜餚,在等待著一家人團圓時共同“大快朵頤”。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祭祖,用食物與先人溝通

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隨著時代的變遷,祭祖這一儀式逐漸被大都市所遺忘。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不過在錢阿婆家,還是能看到整個祭祖的過程。長桌上擺著香爐、燭臺、以及供奉的食物,桌子的邊緣處擺好酒杯、筷子,並且倒入黃酒。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在長長的祭祀食單上,還有老滸關人常說的三大件,整雞、整鴨和蹄膀。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祭祖先,禮神明。滸關人用食物與天地神靈進行最為直接、樸素的溝通。通過祭儀表達著對自然的敬畏,對神明的虔誠和對祖先的感恩。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他們沿襲祖先的生活智慧,並以此安排自己的飲食,在年終歲末,同樣以食物的形式告知祖先神靈,祈願來年的歲月平安,風調雨順。


團圓,關於美味的情感寄託

在祭祀儀式結束後,錢阿婆和家中其他的長輩,也陸續將晚上的年夜飯菜一一燒好,等待著兒女、孫輩們從工作地點歸來。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家中掌勺人是錢阿婆的二女婿,他從鎮江來到蘇州,曾在松鶴樓當過廚子,每年的年夜飯由他掌勺,蘇幫菜的做法,他早已爛熟於胸。在此基礎上,他還把家鄉淮揚菜的特色融匯其中。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比如獅子頭,這桌團圓飯的招牌菜,又嫩又鮮,用醬油紅燒則是蘇幫菜與淮揚菜烹飪法的結合。

錢阿婆的二女婿笑著說“我們那兒的做法喜歡清蒸,滸關人更愛紅燒,不過我放糖比較少,這是我燒菜區別於蘇式菜過甜之處。”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在他的掌勺下,不同地域的年夜飯也在這個家族裡得到一次遷徙與融合。

同一屋簷下,他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晚上6點,在園區工作的孫女婿最後到達滸關祖母家中,一家15口四代人終於到齊了。一道道豐盛的菜餚上桌,為這場年夜飯忙碌了一天的錢阿婆,也總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從長輩到孫輩,家人們圍坐在一起,舉杯同慶。一邊吃著菜,一邊說著今年的收穫,來年的期許。與其說吃的是菜,不如說是情。所有的味覺都是情感的流露,是對家的依賴與渴望。


舉筷入口皆思念,年夜飯裡話團圓

年夜飯是滸關人

對傳統文化最深沉的敬意

思念也好,鄉愁也罷

這一頓飯食入口,只留感嘆

人間煙火氣,情感是歸處

在大多數滸關人的腦海中

家中年夜飯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他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

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