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杰:强意识优流程 提升疫情防控能级

胡必杰:强意识优流程 提升疫情防控能级

目前,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处在探索阶段。从现有病例来看,该病传播性强,易导致家庭聚集性发病。这点与人们所熟悉的流感病毒不同。一些人对不同的流感病毒还是存在一定抵抗力的,但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人群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

新冠病毒也相当“狡猾”,发病隐匿。人感染SARS、H7N9禽流感病毒,通常病初就有高热,比较容易发现;而感染新冠病毒后,有不少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导致了该病毒的超强传染性。在传播途径上,目前已知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虽然前阵子热烈讨论过的粪口、气溶胶传播,但是还不能明确,也不是常见传播途径,尚无确切的案例。

用药不断调整,

尽可能克制使用糖皮质激素

截至目前,针对新冠病毒并没有特效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可用摸索+总结来概括。早期使用过的抗艾滋病类的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等副作用。阶段性总结显示,其对抗病毒的临床效果不明显,目前已经不再推荐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是有一些用处的;丙种球蛋白也没有明显效果,现也基本不推荐使用。

早期曾对部分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尽管是小剂量、短时期使用,但现在也尽量不用。临床上发现,有些不用激素的患者,排毒期更短;用激素后,可能延长排毒时间。

新冠肺炎不同于以前的病毒性肺炎。以前用激素后,热度退下来,炎症吸收,各项指标也下来了。但新冠肺炎患者用了激素后,肺部影像变化不明显。要尽可能克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欲望,这也是这段时间摸索和总结出的结论。

现在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如因为尽量不再使用激素,又担心使用西药非甾体抗炎药退烧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白细胞进一步降低并影响抵抗力,所以部分患者正使用中药退热。

精细化管理,

注射胸腺肽提升免疫力

上海的医疗能力较强,可以对每名患者采取精细化管理。一人一策,对患者进行观察、总结,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除了常规治疗外,还非常重视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包括患者的情绪、饮食、睡眠管理。

很多去了武汉前线的医护人员为了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注射了胸腺肽。一些老年人得了新冠肺炎后,病情容易进展,所以也考虑皮下注射胸腺肽,对于提高免疫功能、阻止病情的重症化、缩短排毒时间,有一定效果。

目前的疫情防控重点是对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病毒的感染和继发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应争取在病情快速变化的第一时间给予干预用药。比如细菌培养,按照常规流程,一般需要3天时间才能知道到底是什么细菌。但这期间,患者如果病情进展怎么办?通常培养过夜后,应尽快根据细菌在培养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照片,从形态、数量上大致判断这可能是个什么菌种,是致病的感染菌还是定植菌或污染菌。提前一天用对适合的抗生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

症状表现不典型,

避免转为重症是难点

降低危重症率和病死率,提升治愈率,是救治总目标。新冠肺炎症状表现并不很典型,目前,避免轻中症患者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治疗的难点。早期识别可能会转向重症的患者,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其变成重症甚至危重症患者是治疗的关键。

上海发病的老年人数量较多,这类患者容易转为重症,因为他们本身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而且,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有时会很突然,绝对不能放松对轻症患者的观察治疗。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密切观察包括肠道、脏器等各项指标,积极维护免疫功能,避免向重症或危重症发展。

“战疫”至今,医院感控方面的工作还要继续强化,优化流程,避免院内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除此之外,核酸检测费时费力,全面普查暂时无法实现。我们期望推出一种简易、快速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类似做流感的鼻咽拭子,供医疗机构或者普通人尤其是正在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使用。初筛后可立即分类管理,合理处置,既不遗漏感染尤其是轻症或隐性感染,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隔离而造成资源浪费,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能级。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