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縣陂西鎮最佳拍檔:“疫”線上的守望者


父子兵:“在崗1分鐘,盡責60秒。”

“趕緊收拾一下,我們一起出去。”這是一對父子的對話。父親馬效增,陂西鎮渠家村會計;兒子馬本峰,是村裡的一名黨員。小馬體貼父親,主動提出為父親分擔工作,以確保父親的休息,而父親仍堅持自己出去,認為自己是村裡的一名黨員,又是一名村幹部,更應該主動承擔,認真履職。

在疫情防控戰役打響之時,這對父子沒有遲疑,沒有猶豫,沒有推脫,展現著召即來,來能戰,戰必勝的擔當與決心。老馬與兒子小馬在疫情防控期間結成了一對父子兵。65歲的馬效增左手臂戴著紅袖章,正在給出入群眾叮囑一些注意事項。一旁的兒子拿著登記冊,正在填寫來往車輛信息。老馬不忘黨員初心,不負職責使命,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實際行動,為本村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老馬作為一名老幹部,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對於兒子年輕,經驗不足的問題,充分發揮了“傳幫帶”作用,在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時,帶著兒子當面教、示範做,傳授心得和經驗,幫助兒子提高工作經驗,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大家都笑稱二人是“馬師傅”、“馬徒弟”。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面對疫情,這對父子不含糊。亦父子、亦師徒,這樣的一對父子,攜手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上,以“在崗1分鐘,盡責60秒”的責任與擔當,生動演繹了“上陣父子兵,攜手戰疫情”的動人畫面。

夫妻崗:“沒有國家的平安,哪有小家的幸福?”

舍小家,顧大家。面對疫情,陂西鎮許多“夫妻檔”,他們相互支持、互相理解,在抗擊阻擊戰盡顯夫妻新威力,凝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默默奮戰基層防控一線。

雖然在一個單位,卻分包不同的村,夫妻倆只有在吃晚飯的時候,才會碰到,相互短暫的叮囑後便急急忙忙的奔赴在抗戰第一線,同在陂西鎮政府工作的徐靜廖智、崔瑩王剛兩對夫妻,將他們全部的時間用於村上疫情防控工作,崔瑩王剛夫妻倆更是“狠心”地將只有7歲的兒子鎖在家裡,一個人吃飯、學習。起初他倆還不放心將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但是在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的工作後,我們的王子漠小朋友懂事地說“沒事,我一個人可以,你們去忙你們的!我從電視上看到了,防控疫情,人人有責。”放下對孩子的牽掛,他們奔走在疫情防控的各個崗位,張貼疫情公告,懸掛宣傳條幅,走村串巷做宣傳,組織人員消毒,在各自所包村監測點值班值守,檢查詢問每一輛出入村的車輛,做好車上人員的體溫檢測和記錄等。上級命令勇於挑,站崗值班勇爭先,從春節開始,他們就一直攜手奮戰在一線,相互鼓勵的話語成為最長情的告白。

同樣地,在陂西像徐靜廖智、崔瑩王剛這樣的夫妻檔還有很多。劉小更、雷豔夫妻倆也不例外,一個每天忙著在村上值班值守,一個忙著在辦公室填報各種數據,夫妻搭配,幹活不累。春暖花開,燕子歸來,明天會更好。他們無怨堅守、無悔逆行,在夫妻相伴的通行路上詮釋了更深刻的且行且珍惜。

自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以來,陂西鎮各村也湧現出了很多“夫妻檔”,廟張村夫妻董英張小軍,他們夫妻倆都是共產黨員,董英是支委,丈夫同時也是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主動擔當,積極投身到防控任務中。“累嗎?怕嗎?”許多人都對他們有著這樣的疑問。他們卻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已經習慣了。”舍小家顧大家,敢作為,勇擔當,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攜手並肩共同抗“疫”。

“您好,最近有去過外地嗎?沒事儘量減少外出不要出去!有接觸過疫區人員嗎?”連日來,渠家村季小豔宋新夫妻最常說的就是這幾句話。季小豔作為村上的幹部,這一次,疫情當前,他們夫妻毫不猶豫,衝在前面,積極捐款,參與值班值守、村內消毒、在這一刻,有一種勇敢的愛情叫做老公與她並肩作戰。

兄弟檔:“兄弟齊心,攜手抗疫。”

“疫情猛如虎,我們兄弟倆都是村裡的一員,我又是黨員,在危急關頭,就應該挺身而出。”這是陂西鎮東堯村的一對兄弟,現在,兄弟倆共同為村防控疫情而努力奮戰。

張西亮,衝鋒在前,捨得出力流汗,用自己的行動和默默無聞的奉獻,一直守護著群眾。他的哥哥張西龍捐款人民幣10000元,用於鎮疫情防控工作。“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定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兄弟倆的共同心聲。在這場“戰疫”面前,他們力所能及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兄弟齊心守護著群眾的生命健康。

戰“疫”還在繼續,感動還在演繹,在疫情防疫一線,還有很多這樣的父子兵、夫妻崗、兄弟檔,他們只是千千萬萬一線抗疫人員的縮影,在疫情面前,他們收起對小家的眷念,恪守職責、忠於職守,為守衛一方百姓的平安健康做出自己的貢獻。(通訊員 郝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