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真粒子論,第一章,五、宇宙真粒子與世界物質

宇宙真粒子論,第一章,五、宇宙真粒子與世界物質

封面


宇宙真粒子論,第一章,五、宇宙真粒子與世界物質


宇宙真粒子論,第一章,五、宇宙真粒子與世界物質

五、宇宙真粒子與世界物質

宇宙真粒子是世界物質的根本,世界物質是以宇宙真粒子為載體的。世界物質——自然界的不同物質——客觀實在都是有結構和形體的,這是物質運動廣延性和伸張性的體現。最初,人們只認識到顯形物體,所以稱這物質的“上下四方為宇”,也就是空間(虛空),還把顯形物體之間的不能連接的空隙稱為空間。實際上,這空間不空,它是無限小的物質微粒(宇宙真粒子)的海洋。只是相對於許多顯形物體來說,它好象是空的,但這種空是相對的,是人的感覺(意識)。人們用空間這個概念來指謂這“無限小的物質微粒(宇宙真粒子)的海洋”,就可以把握不同顯形物體形體結構的大小與形狀,進而把握世界的物質性。傳統的觀點往往認為世界的物質性主要體現在所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存在物上,而對所謂的空間——“無限小的物質微粒(宇宙真粒子)的海洋”認識不足。但實際上,這“海洋”才是物質世界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空間(虛空-宇宙真粒子)是物質的,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現代科學家(見註釋愛因斯坦)已經確定,真空不空,只是一些現代哲學家因缺乏文化傳承意識和現代創新意識還認識不到其中的意義。然而,只有承認空間(虛空宇宙真粒子)是物質的,才能圓滿解釋世界的物質性,使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基礎更加牢固,才能使科學研究的天地更加廣闊,才能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宇宙無限觀,並對霍金等當代宇宙科學家有關宇宙原點、時間起點的研究和推論有所補益。

在人們的意識中,物質是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意識是人的頭腦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存在決定意識。虛空(宇宙真粒子)首先是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其次,是它以存在為前提決定了意識以它為虛空的,是無形之形,無象之象,所以它是物質的,是不同於其它物體物質的物質,是當前一般意識還不能意識到的特殊而又平常的物質。因為,人的意識能力是發展進化的、動態的,所以,一億年前的人類意識不到的自然之物,現代人意識到了,現代人意識不到的自然之物,一億年後可能被意識到,當然,這要靠科技的發展,靠思維能力的提高。

宇宙真粒子作為世界物質,它的運動變化結果生成了各種現稱的宇宙基本粒子,進而形成各類有形之物,生成動植物,生成人類。相反,人類、動植物以及各類有形之物的反向運動又經過漫長的歲月反根務本,迴歸大自然,成為宇宙真粒子。這種循環的物質的運動變化在道教叫作歸常、覆命,這樣就形成宇宙終而復始的輪迴和涅槃,就形成了宇宙無限論的依據,就找到了物質的起源、宇宙的起源。

��ǻ���\u0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