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创业人”


疫情防控中的“创业人”


疫情防控中的“创业人”

创业社区是营子区铁北路街道下辖的一个居民社区,以创业小区为主体,包括7栋居民楼、750户、常住人口2300多人。新冠肺炎在全国肆虐蔓延的紧急时刻,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区委派驻的同志们服从指挥积极响应,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精心谋划,规范管理,精准施策,结合实际创新实践。在疫情防控中团结奋进,发挥团队合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以攻坚克难的意识解决基层组织的实际问题,以坚决执行的态度落实管控措施,以为民服务的理念指导行动,取得良好成果。

一、详摸底数,实效管控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2月5日,区疫情防指要求包联社区领导和驻(住)社区机关事业单位有关干部立即到所在社区报到,协助做好居民摸排管控工作,也由此开启了创业社区的第二次大规模摸排。经过集体会商我们认为,简单的重复入户登记问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疫情形势的需要,下步的工作重点除了进一步明确底数、对重点人采取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控制住出入小区的人数,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基于此,我们根据小区实际,发扬集体智慧,创立了“三联”登记法。对全小区总计750户居民设立唯一编号(001-750),逐一入户摸底问询登记;以户为单位填写“家庭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弄清全部成员详细情况,留社区备案归档;以唯一编号对应同一家庭、住址,填写家庭成员组成情况与上表完全符合的“居民出入证(登记表)”,发放给个人作为居民出入凭证;居民凭出入证接受门岗核查出行,由工作人员填写“小区居民出入登记表”,内容包括唯一编码、姓名、去向、出入时间等;“三联”登记一环套一环,相互关联,相互印证,既详摸了底数、做到心里有数,又为下一步严控人员流动、在全区率先实行居民出行“出入证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格设计印制完成后,全体工作人员立即分组入户,连夜推进,至2月6日中午,实现见面登记式入户全覆盖,详细登记居民情况544户;对未能见面登记家庭,根据物业信息、一轮摸排档案、邻居亲友查访等方式进行核查补登,截至2月6日晚,细致摸底登记工作基本完成,登记在住居民 591 户,确定未装修、未居住及明确表示疫情结束前不返回居住居民 121 户(后续,对38户“无主”房屋进行了多次上门查访,并以房门便条的方式进行了书面告知提醒)。2月7日市防指6号令明确要求入户见面摸排登记时,创业小区的详摸工作已完成。依据中央和省、市、区防指相关部署和指示精神,结合小区防控的实际需要,我们紧锣密鼓的进行了第二轮协商,研究确定了实行小区全封闭管理的人员限行措施,制定了“创业小区疫情管控出行规范”。宣告从即日起对小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只在小区正门留一个出入通道,并设门禁。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凭工作证出入;小区居民凭“出入证”登记出入,并限定每户每天一人(限一次)出行;在小区居住的公安、卫生、环卫、交通、水电暖等机关企事业单位需频繁出入的特岗人员,持单位证明到居委会开具“临时出入证”,并凭证出入。强调门岗守卫人员坚决履行工作职责,要求广大居民和有关人员自觉遵守出行规定,积极配合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严肃指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责。经过与卡口管控包保部门和物业公司积极沟通协调、无缝对接,2月7日,创业小区出入证制度全封闭管理措施全面实施,首个24小时居民出入量控制在人员217人次、车辆42辆次。这对于一个拥有750户2300多人的小区来讲,应该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管控效果,也为全区的社区居民管控工作带了一个好头。

二、随变而动、超前谋划疫情防控工作自始至终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随着春节延长假期的结束和企事业单位的复工复产,返乡返程人员大幅增加,我们这边刚刚把小区居住人流稳控下来,那边返回人员又即将涌入。那么,对于返回人员到底应怎么办,会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应对,又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再一次进行集体会商,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探讨各种假设,研究相应处理途径,达成了一些重要共识。首先,研究设计了“返回人员报告处理卡”和配套的制式承诺书。制定了针对外地返回社区生活人员的审核安置处理流程,明确了是否需要隔离、什么情况自行居家隔离、什么情况报告集中隔离、生活饮食如何处理等,在没有任何现成举措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有效避免了“突然袭击、措手不及、无言以对、束手无策”混乱局面的发生。其次,针对企事业单位陆续开工复产、员工集中回流,而单位对召回人员联防联控担当不足、淡化企业责任甚至缺失、以社会责任为名转嫁到社区管控的苗头出现,我们立即会商研讨对策,积极撰写了关于“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召回人员管控措施”、“往返营子区人员管控要求”的建议,提出了诸如“个人15天行程轨迹报告承诺、企业落实排查责任提供证明、“问题”人员隔离措施”等意见,报上级组织和督导检查组研究参考,同时也明确了创业社区的应对方向。第三,根据对企事业单位复工人员实施出行管控的实践情况,我们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最终完善制定了一个比较符合实际又易于操作的“创业社区复工复产人员出入暂行规定”。明确要求,企业复工复产人员,有证据表明1月25日以来一直在社区居住的,本人书写15天个人行程轨迹报告,并签署承诺书,由社区审核派发临时出入证;不能证明1月25日以来一直在小区居住,但在办证前已在小区居住且入户调查中确有记载的,由复工复产企业负责筛查排查并出具书面证明,连同个人行程轨迹报告、承诺一同交社区审核后,派发临时出入证;其中,新近由外地返回人员,由复工复产企业予以筛查排查,并安排食宿管理,暂时不得进入小区居住,15日后由企业出具封闭或隔离期满的证明,再由社区办理临时出入证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特殊需要办理临时出入证的,参照执行。至此,居住在创业小区的企事业单位复工人员,特别是外地召回返乡人员的流动出入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同时也为其他社区类似的疫情管控工作提供了一个方案借鉴。

三、贴心服务,因势利导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高效做好社区“人”的管控工作,不能只靠法律规范、行政命令,有“堵”必有“疏”,要做到疏堵结合,因势利导。首先,充分发挥社区宣传阵地的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喊出去,把各项制度举措亮出来,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力求人人理解、事事配合。除了大喇叭长期广播、宣传栏和各单元门口张贴市区防指命令公告及发放明白纸等常规宣传外,我们在醒目位置、重要地点悬挂横幅1条、制作展板7块、粘贴标语30张,营造了浓厚氛围。社区每研究实施一项新制度、新举措,都在第一时间悬挂张贴出去,先让广大居民了解预热,而后执行实施。第二,针对居民大幅减少出行、生活信息不灵通的现实情况,我们实施了“创业小区居民告知书和购物生活信息发布制度”,不定期提供蔬菜食品和药品器械采购、通讯和金融机构网点营业等购物及生活信息,方便居民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出行。第三,根据冬春换季、气候变化异常的实际,我们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等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提醒居民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生活卫生防止交叉感染,积极预防感冒。大力协调物业和环卫部门,对小区公共空间做到勤保洁、勤消毒,生活垃圾做到及时清运、日产日清。第四,为防止发生疫情与流感等疾病混合交叉隐患,我们向社区广大居民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大搞环境卫生、拒绝病毒、远离危险,“管住我自己、带动身边人,争做践行者、不当局外人”,积极行动起来,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入户忙碌,严谨有效的防控守护、贴心细致的周到服务,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与赞扬。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几乎全体居民都在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没有发生较大矛盾冲突。居民杨大水主动担任宣传志愿者,穿着红马甲、挎着小喇叭,一遍一遍穿行于小区的各个角落,宣传政府命令公告,劝导居民戴口罩、不扎堆;居民王建英先后两次把自己亲手做的饭菜送到社区办公室,只为让连续奋战的工作人员吃上一口热乎饭、可口饭;居民李立新出资500多元购买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亲自送到社区,以表达她对一线防控人员的敬意和为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出一把力......。

四、成立组织,凝心聚力习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战争的全面胜利是社会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更是党的要求、政治要求。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坚强的领导,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社区防控工作处于最基层、最基础、最一线,自然也不例外。疫情防控工作伊始,创业社区就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了首轮入户调查,严格落实了自湖北返回和非湖北返回人员“四包一”机制,前期工作有条不紊,积极推进。随着防控任务不断加剧、区委政府派驻人员的到来,我们成立了创业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在原社区党总支的基础上建立,增设支部特别成员5人,分别由疫情防控包社区领导、驻(住)社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街道办同志担任;特邀支部工作指导员1人,由区包联社区领导、区法院院长王海涛同志担任;临时党支部在疫情防控期间,负责组织领导本社区的防控各项工作,研究制定防控重要举措,解决防控重大问题,协调上级组织、职能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关系,动员社区居民全员参与。有效整合包社区领导、驻(住)社区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楼宇长、老党员、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成立了“信息传输、联防联控、综合协调、后勤保障”四个工作组,既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又服从任务、交叉使用,有力保证了创业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 李东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