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在位15年,一直奉大宋为主,为何大宋还要狠心灭南唐毒死李煜呢?

泉泉小先生


称臣也就是藩属国,藩属国也是国啊,宋太宗一代雄主,怎么能容忍国中之国存在啊?再者,江南富庶之地,嘴边的肥肉怎么能舍得啊。最后,民心思统,经历了长时间的混乱之后,都想要安稳下来,毕其功于一役,以后就天下太平了


桃之夭夭81464967


古代统治者都会为继任者扫除阻碍。

南唐拥兵数十万,更曾攻闽越,侵犯淮南,差点灭了楚国,这样的实力,如果有英明的主君,将会对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

若南唐统一江南,与北宋划江而治,在外部还有辽国铁骑的威胁下,北宋也就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加上内部的节度使势力,赵宋王权很难维系。

何况南唐还有巨大的经济基础,令宋太祖垂涎欲滴,南唐经过三代发展,汇聚天下财富,鱼米之乡实至名归,加上便捷的航道运输,是北宋极为缺少的。

因此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既是想为子孙后代消除隐患,也是集结南唐的物资财富全力攻略辽国,因此南唐必灭!


多臻贵


宋太宗毒死李煜,由头不仅仅是李煜的一首词。 李煜是宋军攻克南唐都城金陵的次年(976年)被押解北宋的京师开封的。当时宋太祖还健在,封李煜为“违命侯”、左千牛卫将军。同年宋太祖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去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疑案。继位的宋太宗对于被灭亡的敌国君主李煜是不会放心的,虽然李煜成了笼中之兽。我们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迭次政治运动的人,都还清楚记得,当时有一句很流行的政治语言:“地主阶级人还在,心不死”。

自古以来,新上台的统治者对于被推翻的统治者都特别警惕,生怕他们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从肉体上消灭被推翻的统治者,成了历史上新上台的统治者的首选之策。宋太宗自不例外。 据南宋初年王銍《默记》记载,宋太宗曾派归降的南唐旧臣徐铉去看望李煜,名为探望,实是侦察。太宗问徐铉:曾见过李煜吗?徐答:臣哪敢私自去见他!太宗说:你只管去,就说朕命你去的。徐铉乃前往李煜住处。李煜纱帽道服而出,抱着徐铉大哭,哭完后默不作声。忽长叹一声说:“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李平是南唐忠臣。其中潘佑任内史舍人。

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记载,“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高谈不恤政事”。李煜不但骄奢淫逸,而且喜谈佛法,不理政事。潘佑上书极谏,李煜将其打入监狱,潘佑在狱中自缢而死。李煜言下之意是,当初如听了潘佑、李平的话,南唐未必会灭亡,他作为南唐国主,未必会成为俘虏被软禁开封。就是这句话,犯了大忌。 对于这句话的后果,《默记》有这样一段记载:“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徐铉看望过李煜后,宋太宗立即召见了他。在皇上追问下,徐铉只得如实报告李煜对他讲的话。加之李煜在42岁生日那天(七夕),命江南带来的歌妓歌唱弹奏,被太宗听到;李煜作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内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人报告给了宋太宗。宋太宗便认为李煜成了阶下囚还不老实,还在做复国之梦。于是向李煜算总账,将其毒死。

徐铉是李煜的旧臣,正是这位旧臣害了李煜。但徐铉并非有意要害从前的主子,他不过有点书生气罢了。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记载,宋太祖出兵南征前,李煜曾派徐铉赴开封向宋太祖求饶。徐铉很有才学,又很自负,自以为能说动宋太祖。他对宋太祖说:南唐国主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没有过失,为何要讨伐南唐呢?宋太祖说:你说大宋跟南唐就像父子,父子分两家行吗?徐铉无言以对。

《默记》所说“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这是讲牵机药毒性发作时的症状:全身痉挛,踉踉跄跄,头脚缩到一起。“前却”即进退。“相就”即互相靠拢。有的文章说,所谓牵机药,即中药马钱子,其中的毒性成分是马钱子碱。现在的灭鼠药主要成分就是马钱子碱。 宋朝皇宫政治谋杀及朝廷处置它怀疑和认为的“不庭之臣”(叛臣),需要相当数量的毒药。宋朝制定了地方向朝廷进贡毒药的制度。据蔡京之子蔡绦《铁围山丛谈》一书记载,北宋皇宫后苑附近,有一座毒药仓库,俗称“苑东门库”。该库所贮,“皆二广、川、蜀每三岁一贡。药有七等,野葛、胡蔓皆与,鸩乃在第三,其上者鼻嗅之立死”。毒死李煜用的牵机药,当来自这座毒药仓库。

李煜在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怎能知道宋太宗已为他准备好了牵机药。—— 附: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Hai子君


…李煜在位确是15年。其生平(937一978),岁寿41年。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作为国君,他只求一味苟安,不知体恤民困,又纵情声色,嬖周后姊妹。但作为文人,他著述甚丰,据传有《杂说》百篇,时人称之可与曹丕《典论》相媲美,惜今已不存。…又精于音律,曾为周后聆制舞曲,又整理过唐朝的《霓裳羽衣》,然时人则以为是亡国之兆。另外诗、文、书、画,皆所擅长,小词尤为精美。………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后主仓皇中仍不忘祷于神佛,尽焚藏书,尚作词云:“……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出降于宋,至汴京被受封“违命侯”,囚居。此后度日,日夕以泪洗面。太宗(赵光义)时使其旧僚往探李煜降后的境况,后主常抱持(旧僚)哀恸,又曰:“恨当时悔杀潘”。潘佑为南唐时的谏臣(忠良)。旧僚据实告之太宗,太宗衔之。至后主七夕生辰,太宗命李煜故伎作乐,创以歌词需写亡国悲恨。后主则倾写了《虞美人》一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向太宗谨呈,太宗才借赐生辰酒,内置牵机药毒杀了李煜!………后主的这首《虞美人》,也成了他与世诀别的最后绝唱!…[赞]…[玫瑰]…[祈祷]…[……月朦情遣心不碎,玉怜缓醉!]


桃花坞里桃花扇


当年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本来是对大自然的美好赞美,可希望春花不要再开放,表现出李煜反常的心理和异常的生活遇境。看到春花秋月就想起往事,和对故国的怀念,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最后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自己的愁,用奔流的汹涌翻腾的江水比喻满腹的愁恨。《虞美人》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老帅民间文化


古代统治者都会为继任者扫除阻碍。

每南方数十万人,多攻福建岳,违反淮南,几乎是楚国,如果有这样的力量,明智的主军,那将对宋国构成巨大威胁。

若南唐统一江南,与北宋划江而治,在外部还有辽国铁骑的威胁下,北宋也就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加上内部的节度使势力,赵宋王权很难维系。

何况南唐还有巨大的经济基础,令宋太祖垂涎欲滴,南唐经过三代发展,汇聚天下财富,鱼米之乡实至名归,加上便捷的航道运输,是北宋极为缺少的。

所以宋朝时赵匡胤摧毁了南唐,两人都想消除对后代隐藏的危险,还聚集了南唐的材料部攻占辽,所以南唐将会消亡!


多尔衮爱新觉罗


宋太宗赵匡义这个人不靠谱,心胸狭窄,见利忘义,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李煜死他手里,不心疼


空想千年


为何大宋要狠心灭南唐毒死李煜。

赵光义没有他哥心胸大呗。

公元975年11月,李煜奉表出降。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发现了没,早在975年,南唐就已经灭亡,所以不存在“灭南唐”的问题,现在存在的是“毒死李煜的问题”。

李煜投降后,他按照北宋的要求,率领王公后妃、百官僚属经过数月的艰难跋涉,来到开封,朝觐北宋皇帝赵匡胤,得到了一个带有极大侮辱性的封爵“违命侯”。接着就是漫长的软禁的日子。有个地方住,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天天被监视着,你晚上睡觉干了啥都有人监视的那种。细思极恐。

毕竟李煜更加适合当个诗人,皇帝的身份只是为了更好地施展诗人的才华而用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他想说啥?我在宋都城开封待遇不好呐,大家都来看看,我没有基本的尊重啊,这日子和我当皇帝时比差多了。赵光义兄朝他翻了个白银:“不知道自己现在是啥身份了是不”

李煜继续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内心独白:哥,我只是文人墨客常规式发牢骚,我并不是想回去当皇上。

赵光义:别的咱也看不懂,也不想深入研究你的内心思想。哥我只看到“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貌似这句话是说你想回去当皇帝的意思。那既然这样,你就自便吧,自便就是给你一杯酒自己看着办。

公元978年的乞巧节。夜,光义兄秦王赵廷美借代表他前去祝寿之时,用一剂“牵机鸩”的药酒,毒杀李煜。

顺便吐槽一句,谁说会写两句酸诗酒可以当皇帝了,当皇帝需要的是心怀百姓,hold得住一众文臣武将。小人君子无缝切换。天时地利人和把握得住。李煜兄,实在不适合。


我爱我自己me


在赵匡胤准备攻打南唐时,李煜曾派使臣求和,表示臣服,纳贡,还要放弃南唐皇帝身份,改称“江南国主”,而赵匡胤直接拒绝,并以“自己床边哪有让他人打呼噜的道理”为由发兵。最终灭掉南唐。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七夕节,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毒酒毒死李煜,因而这首词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极点历史


南唐后主李煌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伟大的文学家,千古词帝,但是他不是称职皇帝,没有政治才干,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都力在统一天下,胜者王侯,败者寇,偏居一隅梦想过太平世界简直是痴人说梦。没有政治眼光,没有军事才能,焉能做个好皇帝,赵匡胤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怎样塌卧之侧闻他人鼻息。

统一天下才是他的远大理想,弱肉强食是大自然的法则,自古以来都是拳头大是真理,灭南唐在明正言顺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