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出现白穗和空瘪粒,会影响水稻的质量,该怎样解决?

简华义


很多农户反映,水稻出现了“白穗”,到底是啥原因呢?根据农农老师的经验,水稻出现“白穗”主要是以下3个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二化螟造成的“白穗”

二化螟主要在孕穗期的为害,造成出穗后出现白穗,但水稻出穗后茎秆木质化程度较高了,转株风险较小,对于水稻扩大危害较小了,所以没必要去专门针对二化螟进行防治了。

穗颈瘟造成的“白穗”

造成水稻“白穗”的主要是穗颈瘟,如果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扬花期雨水多,且品种抗稻瘟病能力弱的话,就容易发生,建议在破口期进行预防,一般是破口期5-7天用药,推荐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配合三环唑防治,始穗期还可以再巩固一次。

高温热害造成的“白穗”

高温热害是指在孕穗期或者出穗扬花期遇到高温,特别是35度以上高温,很有可能对于水稻穗子造成影响,造成水稻花而不实或者高温逼熟等现象,这几年这种情况较多,农民需重视,建议在使用破口药时,每亩加入100克磷钾源库(高纯磷酸二氢钾)喷施,有助于促进谷粒饱满,减少高温热害,提高抗逆抗倒伏能力。

结束语

水稻“白穗”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但大部分还是以上几点,昨天有农户反映他家水稻贪青,喷施了1次磷钾源库好多了,后期还要不要喷施呢?建议在灌浆期(始穗期)还可以喷施一次,特别是很多农户还需在始穗期防治一次稻瘟病和稻曲病,预防稻曲病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效果理想。


农农老师


水稻出现白穗和空瘪粒,这种情况应该是占少部分。通常我们在田间察看时,偶尔看到有些白穗和空瘪粒,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扬花期、孕穗期、灌浆期遭受到恶劣天气或是病虫害,导致部分水稻未授粉、孕穗期出现穗颈瘟或灌浆期不充实等等,都会造成白穗和空瘪粒。

为什么说白穗和空瘪粒是占少部分,因为现在水稻种植水平提高了,各类化学药剂的改良、种子优良性以及技术的提高化,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经过预防,很少会造成大片田块都受损,没有收成的。所以一小部分白穗和空瘪粒不至于很大程度的减收,但是我们在种植过程中还是要多分析原因,结合实际经理,再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防,争取粒粒饱满。

一、造成白穗和空瘪粒的主要原因。

1.干旱危害。水稻在穗分化形成期,水分需求多,如果在这时候遇干旱,会导致抽穗困难、白穗、穗型变小、结实率下降。

灌浆成熟期稻田无水的话,会造成叶片过早枯黄,粒重就会降低。

2.低温危害。温度低的话会引起水稻结实率下降。最敏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期,这个时候如果气温低会导致水稻花药发育不良,影响花粉质量,后期授粉就不良。开花期低温会影响抽穗开花。

3.高温危害。减数分裂期遇到高温天气影响花粉发育;开花期高温导致花药开裂受阻,颖花散粉不畅,受精过程受阻,导致颖花受精后子房不膨大,就形成空粒和秕粒了。


二、改善措施。

1.做好预测预警。结合本地区水稻生育期和气象部门预测,明确可能的不良气候对水稻的影响程度,可以在传统的播种期提前或推迟7-15天,避开可能会出现的恶劣天气。

2.根据预测选择抗性强的水稻品种。

籼稻品种由于花时较早,可避开受高温影响;粳稻品种比籼稻品种要更耐低温,所以晚稻可选用粳稻。

3.合理肥水管理。增加行距和株距,有利于稻田群体内部空气流通,利于降低温度,也可以提高抵御高温的能力;灌深水可以降低穗部温度和水稻群体温;还可以利用微肥和化学调节剂,孕穗期施用外源硅可提高花药授粉性能,叶面喷施水杨酸、磷酸二氢钾等可提高结实率。

其实,不管在水稻的任何时期,恶劣天气都会影响水稻生长,会产生病虫害,从而造成水稻白穗和空瘪粒等等,农户需要在水稻长粒的关键期,借助化学药剂、肥料、管水等来避免,防治造成大的损失。


阿华记农


对于已经出现白穗和空瘪粒的地块,就不要想着解决了,已经定型了没有缓解的可能性。您能够做的就是总结这个生育季的管理经验,找出出现这类情况的症结所在,在下个种植季里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

1、氮肥用量过大。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氮磷钾以及多种中微量元素,其中氮肥是水稻种植中需求量最大的肥料。但是,氮肥也需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一些负面情况,比如贪青、倒伏、白穗以及空瘪粒。

一般来说,氮肥与题主说的白穗、空瘪粒相关的就是蘖肥施用过量。蘖肥施用过量会造成水稻的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抑制水稻的生殖生长转化,影响幼穗分化和花粉母细胞形成的质量,使得幼穗分化受阻、花粉母细胞败育的情况发生,从而出现一些白穗、空瘪粒。

2、穗肥施用过晚。水稻施用的肥料一般都是采取分段施用,既底肥、蘖肥、穗肥。穗肥是保证能够满足水稻幼穗分化、花粉母细胞形成、抽穗、扬花以及灌浆等生殖过程对养分的需求。所以,穗肥建议宜早施。水稻在倒四叶伸出一般是就已经开始了幼穗分化的过程,这个阶段在水稻的主茎中就已经能够发现刚刚分化出的幼穗。所以,建议在到倒四叶伸出一半和倒三叶伸出一半之前这个阶段施用。过晚的话,幼穗分化和花粉母细胞形成这个阶段的养分供给是空白的,会影响这两个生殖过程的发育质量,从而造成白穗和空瘪粒。

3、幼穗分化期及之后使用除草剂。水稻在进入幼穗分化期之后,扬花期之前是对除草剂极敏感的阶段。这个阶段,除草剂禁用。如果田里有草,要么看着,要么人工薅除。这个阶段施用除草剂,会阻碍花粉母细胞的合成和花粉的活性。特别是在花粉母细胞形成的阶段以及扬花期这两个阶段,影响更是明显。

4、幼穗分化期既之后的阶段田面缺水。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之后,是对水分需求的高峰期。这个阶段田面含水量地域80%,简单说脚踩田面不出水的话,必然会对幼穗分化、花粉形成和活性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所以,这个阶段田面含水量过低,必然会出现白穗、空瘪粒的较多的情况。

5、孕穗期遭遇阶段性低温冷害以及扬花期遭遇低温、连雨天。水稻孕穗期对低温也比较敏感,气温低于17度就会对幼穗分化和划分形成造成障碍。一旦在这个阶段遭遇低于17度的低温冷害天气,就要提前在田面灌10厘米以上的深水护胎,减少低温的不利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扬花期遭遇低温、连雨天。可以说,水稻孕穗期、扬花期是对自然环境最为敏感的时期。扬花期遭遇低温,会影响花粉的活性,授粉质量低或者不能正常的授粉;遭遇连雨天,颖壳不张开或者颖壳张开不能正常的散粉、授粉,还是会影响授粉的质量。对于这种情况来说,是没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改善的。

6、病虫害。较为典型的就是穗颈瘟、枝梗瘟以及水稻钻心虫的影响。东北地区以及其他的北方地区穗颈瘟和枝梗瘟的几率较大;南方地区在穗颈瘟和枝梗瘟的基础上就要增加水稻钻心虫了。所以,病虫害的防治是重中之重。

所以,对于已经出现白穗、空瘪粒的地块,您就要分析一下原因,看看是否和上述的几个条件相符合。如果有相符的,就要在下个种植季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这是农业科技问题,我接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是水稻种植户。不过,我知道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国门洞开的经济全球化形式下,都由不得你愿不愿意必须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至于这样的生产方式是否是最好的,或者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有待于历史检验。当然,也许大家都绝种了,也不必再检验什么啦。


庶几无悔


水稻白穗,是由于受到螟虫,俗称钻心虫的危害,需要在螟虫孵化期或低龄期加强防治。空瘪率原因很多,但是目前病害因素太多,颖枯病稻瘟病是主要的原因,需要在水稻开花期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