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種時如何判斷綠黴病?有什麼防治措施?

霧都山客


先說說食用菌菌種製作和生產中常見雜菌。

食用菌栽種中的黴菌

從變質菌種和生產中培養基裡分離出來微生物,最為普遍的為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真菌。細菌,放線菌,酵母菌我們肉眼比較難分辨直接看出。而真菌中菌落和菌絲和其菌落所呈現顏色人類肉眼能直接辨認出來,我們的食用菌其實也是真菌,這些食用菌是能夠產生較大子實體,而且是人類食用無害的真菌菌類,不產生可以食用較大子實體,又具很大旳對營養體發生作用的,我們平常將這類真菌歸屬黴菌(一類單細胞或多細胞旳絲狀真菌),它分佈極廣,空氣中就有大量黴菌孢子,遇到適宜條件就萌發長成新菌絲。


食用菌綠黴

黴菌萌發對營養條件要求不嚴格,很容易在各種物質上生長,造成菌絲菌落,呈現絨毛狀,或疏鬆棉花狀,後期呈現各種顏色,在食用菌菌種生產和後期培養基上,食用菌生產者用肉眼直接能辯別是菌絲體和菌落與我們所培養菌絲白色不同的綠色(木黴),黃色(麴黴),青色(青黴),紅色(脈孢菌)作為被汙染的雜菌。以便處理和剔除。這就產生了俗稱,綠黴,黃黴,青黴,紅黴等。

在我們食用菌菌種生產中人工挑剔出的綠色雜菌,俗稱綠黴的,絕大部分是木黴(灰綠木黴,康氏木黴,木黴)和青黴早期,這些黴菌菌落早期都呈現不同的淡綠,深綠顏色。所以易被觀察到。

綠色木黴主要存在朽木,枯枝落葉,土壤,有機肥,植物殘體,動物遺體乾燥殘體和空氣中,生長的分生孢子通過空氣傳播。在15-30度時,孢子能在適宜附著體上很快萌發。在10度以下,35度以上,萌發率下降,菌絲在20-30度時生長迅速。孢子在環境95%的高溼條件下,萌發加快,低於85%難萌發,適宜於微酸(pH5一6)環境中生長,在PH9鹼性環境中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受到抑制,綠色木黴屬厭氧型真菌。因此,在4一9月氣溫較高,培養料較溼而且呈酸性,通風不良條件下,很容易見過綠色木黴在各處生長,我們所配製的木屑加營養豐富培養料上就很易被侵染。

綠色木黴形態特徵

木黴孢子萌發成菌絲,菌絲不斷生長成菌絲體初期為白色,以後中央逐漸變為淺綠色,最後深綠色,菌體分解纖維,木質素,能力比絕大多數食用菌菌絲強,並在生長競爭中分泌出抗菌素,這抗菌素對木黴菌絲無傷害,但能殺死多數食用菌菌絲,一旦培養基被侵染,無外界因素影響,能危害培養基至營養耗盡。


食用菌菌種生產階段和栽培階段怎樣鑑別綠黴

黴菌菌絲與食用菌菌絲在優良培養基中,同樣也有氣生菌絲和營養菌絲,初生均為白色,黴菌菌絲生長速度幾乎均比食用菌菌絲生長快,在我們培養的純菌絲菌種時,無論母種,原種,栽培種時,相對發菌比其他快速,能在幾天內佔領料面的,大多數為雜菌了。

1,母種在正常情況下,斜面接種後,種塊為生長中心向四周呈輻射狀蔓延。其中金針菇菌絲前端可形成粉孢子,老熟猴頭菇菌絲會斷裂,銀耳芽孢能產生擲孢子,母種除種塊萌發菌絲外,會出現分散性小菌落。其他香菇,蘑菇,平菇等大部分母種出現分散性小菌落,便要認真檢查對待。黴菌菌落,在發菌中,5天后便會形成有顏色分生孢子,應作剔除淘汰。在種塊周圍出現粘稠狀物,這是細菌汙染了,與滅菌和無菌操作不嚴有關,食用菌菌絲會在速度上超過細菌擴散,並覆蓋難發現,這就使菌種不純,要求母種生產者接種後頭幾天得逐管檢查,確保母種純度。

檢查母種除蘑菇氣生菌絲帶微藍,滑菇菌絲帶黃色,其他食用菌菌絲為白色,其他顏色一律可能被黴菌汙染,應淘汰處理。

2,原種,栽種種除老化出現菌被,鑑別與母種相同,但後期菌被形成會出現各自菌被顏色或出現子實體原基,這些要注意區別,許多栽培種現在多為塑料袋生產包裝,因破損,外界雜菌侵入汙染佔大部分。

3,作為栽培料基,發菌完成後的汙染,多為菌絲髮育不良好,或環境存在汙染原過多,又高溫高溼不通風的環境不利於食用菌菌絲自身保護,利於黴菌發育生長。這樣會在栽培料基表面部分地方被侵染黴菌。

引起綠色木黴汙染原因

1,培養基消毒不徹底

一般雜菌菌絲體與孢子經過常壓100度6一8小時或1一2千克/平方釐米壓力0.5-2小時均能殺死。但有個別耐高溫產芽孢的細菌或真菌的厚垣孢子,由於壓力或時間不到未能殺死而產生汙染。這些消毒培養基,接種後幾天就會看到表面大量雜菌產生,如不重新消毒,這整批培養基將會全部報廢,無別辦法可想。

2,母種帶雜,有些在一批菌種生產中,有集中在一起帶雜菌,汙染多生菌種塊周圍,追究起原因,往往是有一瓶母種帶雜造成的,生產中母種,原種,栽培種一定要開始3一4天檢查一次,菌種發菌半瓶後每隔幾天要檢查一次,出現的雜菌被培養菌種覆蓋抑制,肉眼不見,在擴大栽培時就出現汙染。

3,接種汙染,由於接種室或菌種箱消毒不徹底,接種時操作不嚴格,將雜菌孢子帶入接種瓶袋申,這種汙染分散在同批菌種表面。

4,培養室及栽培周圍環境差。如果培養室,栽培場附近有牲畜圈,環境不衛生,地勢低窪,通風不良,原來有大量汙染原,可能造成大批黴菌汙染。



食用菌生產中防止綠黴的措施

1,滅菌要徹底,高壓滅菌上壓前要放盡冷氣,為保證冷空氣徹底排除,上升到0.5Kg時再放一次,待壓力下降到零時再繼續升壓,上壓後應保持規定的壓力和時間。常壓滅菌,應在100度條件下維持10-12小時,間隙滅菌效果更好。

2,培養料要新鮮或發酵後,米糠,麩皮發現黴變不易使用,當天配料當天滅菌,尤其在溫度較高季節制作,木屑培養料不能過夜滅菌。

3,滅好菌的瓶,袋要放置在乾淨的冷卻室內冷卻,移入接種室前要做好表面消毒。

4,接種時室,箱內空氣要保持相對靜止,火焰上操作要熟練,在高溫時接種禁開電器降溫。

5,菌種採用生活力強,菌齡適宜,抗逆性優良菌株。絕對避免用染汙的母種。

6,培養室,栽培場應乾燥通風,每星期用殺菌或滅蟲一次。也可多用便宜的石灰粉提高酸鹼度,用鹼性環境抑制黴菌。


種養倩


綠黴病,是食用菌種植過程中,培養料或子實體受到綠黴菌的侵染而形成的一種病害,是食用菌種植中最常見,危害性最大的病害之一。食用菌種植中,一旦感染綠黴病,輕者減產,嚴重者,甚至絕收,造成種植失敗。



綠黴菌,也稱綠色木黴菌,是食用菌種植中的大敵。它廣泛存在於土壤、空氣、一切植物體或植物殘體之上。它靠孢子傳播,傳播過程讓人看不見、摸不到,悄然無息,於無形中隱藏於培養料,甚至於菇體上。一遇適合條件,立即萌發,且傳播速度驚人,繁衍迅速,侵害培養料、菇體,給種植帶來極大的損害,


那麼,感染綠黴菌的食用菌有何症狀表現,它是怎樣進入食用菌種植過程的,對它又該如何防治呢?

一,綠黴病發病症狀。

▪根據綠黴菌存在的特性,食用菌種植過程中,綠黴侵染不發病狀態下,根本就無法預判。

▪綠黴病發病,先是在培養料上出現小米粒大小的綠色圓點,圓點生長迅速,逐漸擴大,長至玉米粒大小時,可見綠黴菌絲成蛛網狀向四周延伸,最後長滿整個培養料料面。

▪綠黴菌絲伸展過程中,遇食用菌菌絲,即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絲生長。相遇初期,兩種菌絲相交邊緣有明顯分界線。之後,綠黴菌菌絲逐漸通過分界線,向食用菌菌絲內伸展,並慢慢覆蓋食用菌菌絲,食用菌菌絲表現為逐漸消退,並慢慢消失。

▪食用菌菌絲消失後,綠黴菌菌絲佔領整個食用菌菌包,菌包慢慢變軟,失去價值,種植宣告失敗。


二,綠黴菌進入食用菌種植過程的途徑。

綠黴菌靠孢子傳播,廣泛存在於空氣、水和植物體中,任何進入食用菌種植過程的物質,都可能成為其進去的媒介。

【1】養菌、出菇場所本來就有綠黴菌孢子。

養菌出菇場所,在菌袋進入前,未經嚴格消毒滅菌,本來存在的綠黴菌孢子,遇適宜條件萌發。

【2】通過菌種攜帶進入。

菌種製作過程中,出現操作失誤等狀況,使綠黴菌孢子進入菌種,未遇適合條件萌發,種植中使用這樣的菌種,綠黴菌孢子跟隨進入。

【3】通過培養料原料和菌袋進入。

食用菌原料,多為農業生產中的廢料或下腳料,其本身有可能攜帶綠黴菌孢子,種植者選用了這樣的原料做為培養料,或者盛裝培養料的菌袋帶有綠黴菌孢子,這樣的培養料或菌袋在滅菌過程中,出現滅菌不徹底情況,綠黴菌孢子也隨之進入。

【4】接種時,通過各種媒介進入。

⑴接種室或接種箱本來就存在綠黴菌孢子,在接種前的消毒滅菌不嚴格,綠黴菌孢子有殘留,接種過程中,進入菌袋。

⑵接種室接種過程中,接種人員著裝、手、使用的工具未進行嚴格消毒滅菌處理,這些物質恰恰攜有綠黴菌孢子,接種時,進入菌袋。

【5】養菌、出菇過程中,存在於空氣或水中的孢子,進入場所內。

綠黴菌的孢子廣泛存在於空氣和水中,養菌出菇期間,綠黴菌孢子隨通風或加溼的氣流或水流進入種植空間。


三,綠黴病的防治。

瞭解了綠黴病的症狀,弄清了綠黴菌進入種植過程的渠道,就要根據這些特點進行防治,以保證種植的正常進行。

【1】徹底滅殺種植空間內殘留綠黴菌。

▪滅殺殘留綠黴菌,就是在菌袋進入養菌、出菇場所前,對其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滅菌可採用噴灑消毒滅菌藥劑與燻蒸相結合的辦法進行,以確保乾淨徹底的殺滅本就綠黴菌。

▪噴灑的藥劑可選用綠黴淨百菌清等水溶劑。燻蒸採用硫磺、菇蟲淨氣霧劑。對種植時間長的老菇房,採用3%甲醛溶液加5%高錳酸鉀進行燻蒸滅殺。但一定注意操作人員安全。


【2】切斷綠黴菌進入渠道。

綠黴菌進入種植過程的渠道很多,必須從源頭做起,全部切斷。

⑴嚴格挑選菌種和培養料原料。

①就是挑選菌種時,一定選擇有資質、技術設備人員力量強、有實力、重信譽的企業,並在提取時細心挑選,杜絕帶菌菌種進入種植過程。

②製作菌種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做好菌種的儲存、運送和外壁消毒,杜絕染菌菌種產生。

③挑選培養料原料時,嚴把質量關。保證原料的新鮮,拒絕使用發黴變質的原料。

④做好培養料和菌袋滅菌處理。滅菌時,嚴格執行滅菌操作規程,擺好菌袋,排盡冷氣,保證滅菌時長,保證滅菌效果和質量。在滅菌階段把存在的綠黴菌徹底滅殺。

⑤做好通風口氣體過濾和加溼用水滅菌消毒。在通風口加裝氣體過濾裝置,並保持經常對通風口、門窗等通道噴灑滅菌藥劑,把可能進去的綠黴菌孢子滅殺在場所之外。對加溼用水,進行消毒滅菌後,再進行使用



【3】嚴格執行接種操作規程,杜絕接種感染。

①做好接種前,接種室或接種箱的消毒滅菌。採用噴灑藥劑、紫外線照射、燻蒸等相結合的消毒滅菌方法,保證消毒滅菌的徹底。

②做好菌種入室(箱)前和後的消毒處理。

③接種室接種,做好人員著裝、接種工具的消毒滅菌,掐斷任何可攜帶綠黴菌進入的媒介可能。

④做好人員管理。接種室人員的進入,必須換好著裝,做好手部消毒,通過緩衝間進入。接種時,儘量避免走動,以免揚塵侵染。

【4】做好種植場所溫度、溼度、光照、通風管理。

▪種植過程中,做好溫度溼度光照通風管理,使食用菌菌絲體處於最適宜環境中,加快健康生長,提高菌絲自身的強壯度,進而提高抗病能力。

▪綠黴菌最適宜的滋生條件就是高溫、高溼環境,因此做好種植場所的溫度、溼度和通風管理,避免出現高溫、高溼環境,用較低的環境相對溼度抑制綠黴菌活力,降低其侵染幾率,對綠黴菌的防治十分重要。同時,還要做好場所的通風,保證場所的通風時長和強度,並注意做好場所溫度、溼度、通風間的協調。

▪種植場所牆壁、地面、空間應定時噴灑滅菌藥劑,做到對空間存在的雜菌孢子不間斷滅殺。


【5】做好已染菌菌袋的管理。

綠黴菌存在普遍,種植過程中,受到綠黴侵染很是普遍,對已經感染的綠黴菌的菌袋,進行合理的處理十分必要。

⑴對染菌的菌袋,要立即用塑料袋包裹,密閉帶出種植場所,避免因挪動造成孢子飛散,擴大感染面。

⑵帶出場所後,對感染輕微的菌袋,要摳去感染面,塗抹25%多菌靈或用1%高錳酸鉀清洗床面。也可用生石灰水塗抹患處,進行殺菌處理。

⑶任何感染的菌袋都不能再次進入種植場所,感染輕微的菌袋,經處理後,應集中在固定場所進行統一管理。

⑷帶出場所的菌袋,如感染嚴重,要立即捨棄。應遠離種植場所深埋或密閉焚燒。


對於食用菌種植中的綠黴病,重點在防,不在治。防治中應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的原則,嚴防死守,把住綠黴菌的進入渠道,做好滅殺防護,拒絕其於種植場所之外。一旦出現感染,要立即處理,並把它滅殺在萌芽狀態,以免出現氾濫,造成出現大面積染病,給種植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初始農人


綠黴(木黴)病害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敵。主要萌發在沒有發菌的菌塊上和未經徹底消毒的材料上及尚未消除的死菇上,適於酸性和溼度較大的環境中滋生。其孢子在空中傳播快,繁衍迅猛,處理不及時,損失慘重。一旦發生綠色菌落,可採用以下10種方法及時進行防治處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怎樣防治食用菌綠黴病害。

  一、降低菇房溫度和溼度,加大通風量,並用草木灰覆壓黴菌處,防止黴菌孢子飛揚傳播。

  二、先用3%的來蘇爾溶液或3%的甲醛溶液室內噴燻,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黴菌處。

  三、在黴菌處撒上高錳酸鉀顆粒後,噴水於黴菌外圍。

  四、取生石灰9份、多菌靈1份、水適量灌刷黴菌處。

  五、用5%的石灰水浸泡黴菌,待黴菌消失後排除石灰水,補上新料。

  六、用1:200倍克黴靈溶液注射料袋內的綠黴或灌刷床面綠黴。

  七、用1:800倍苯菌靈溶液噴灑料袋或料床黴菌處。

  八、在黴菌處塗刷95%的酒精或煤油,點火燒掉,然後挖除,填補新料。

  九、用3%的來蘇爾溶液噴灑黴菌處,洗擦工具後將黴菌挖掉,每挖1次將工具洗擦1次,挖除後填補培養料和菌種。此法可徹底根治晚期黴菌。

  十、生料栽培時,每100千克下料中添加“三王牌”克黴靈100克,可徹底防治和根除黴菌孳生。





三農專欄


食用菌栽培過程綠色木黴簡稱綠黴可以說是“食用菌的癌症”,輕微的症狀會導致產量低於預期,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庫房裡的大部分菌包都感染顆粒無收。

下面講一下如何判斷感染綠黴!

1.接種數天後發現菌包有發熱現象,菌袋上面有細小的水珠幾天後突然爆發為綠色。

2.肉眼觀察是棉絮狀的從束狀,生長比較迅速,會有草綠色轉化為深綠色,然後再變成綠色,很直觀你就能看出來綠黴。

3.綠黴的菌絲比食用菌更細,生長速度快,形象的就是它會像蛇一樣纏繞菌絲或者絞殺菌絲。

感染後期綠黴會擴散到整個菌包,菌包變得柔軟腐壞,變得沒有任何價值。

2.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傳播途徑和防治方法!


可能感染綠黴的途徑!

1.鍋爐滅菌不到位。

2.固體種或者液體種用種檢查不到位。

3.接種設備管道或者發酵罐未檢漏再者接種槍通蒸汽滅菌時間短。

4.接種人員以及接種室沒有做好消毒工作,

接種過程操作不當。

5.入庫前後庫房沒有做好消毒工作,排包時刮刮蹭蹭導致蓋子掉落,或者菌包破損。

6.綠黴主要靠孢子傳播,傳播媒介可以是原環境有綠黴孢子,也可以通過風、空氣、灰塵以及人員活動!

所以衛生和細節都做好了,就可以起到切斷綠黴孢子傳播途徑的效果!


瞭解了綠黴的傳播途徑,我們就要從 源頭 嚴格做起杜絕發生!

1. 拌好料進滅菌灶,要檢查灶門是否密封,密封圈有沒有凸起,凸起要用橡膠錘錘進去,保證滅菌灶的絕對真空!

2.固體種,選擇接種菌包時一定要仔細挑選,嚴格選種,選擇菌絲活力好,顏色白淨的菌包作為接種母包。

3.液體菌種,母種選擇活力好菌絲強狀的,搖瓶製作滅菌要到位,超淨工作臺要使用前,先開半個小時紫外線殺菌通風。發酵罐每天檢漏以及修理,發酵罐製作滅菌過程溫度120~124不低於45分鐘。接種過程小心細緻,火焰圈在快開蓋子時候開氣閥,火焰微微往上衝以免灰塵掉入罐中,3天和5天取樣鏡檢劃平板,保證種子絕對沒有感染!

4.接種前場地要使用消毒劑消毒人員要用酒精消毒穿戴好無菌服,和進風淋室。

接完種搞好衛生,每天要做好消毒工作,使我們的接種環境細菌含量達到最小,只有這樣才能把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5.入庫前後要消好毒,保持空氣乾燥讓環境變成合適的生長條件,接種後一個禮拜挑黴包,以免細菌相互傳染,挑選完消毒即可!

不推薦用藥,重再細節把控和預防,輕微感染的菌包可以用高錳酸鉀顆粒撒在感染面噴水,或者用酒精擦拭去除,再把那塊料挖掉消好毒還是可以出菇的,按照比例用3%的來蘇兒配水溶液噴灑黴菌處,洗擦鐵鏟後將黴菌挖掉,每挖1次將鐵鏟洗擦1次,挖除後填補培養料和菌種。此法這個方法早期感染和中期感染都適用!

“我們只要把細節防控做好了,就相當於給食用菌生產打了一劑預防針,就算出現感染,應該來說損失率也是處於可控的範圍之內的”


我是鳶與,食用菌企業實習生。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指正。歡迎關注,轉發、點贊、評論、謝謝大家!


鳶與解說


  

綠黴(木黴)病害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敵,主要萌發在沒有發菌的菌塊上和未經徹底消毒的材料上及尚未消除的死菇上,適於酸性和溼度較大的環境孳生。其孢子在空中傳播快,繁衍迅猛,一旦發生綠色菌落若不及時處理,汙染擴散後且不可收拾,損失慘重。發現綠色菌落,可採用以下10種方式及時進行防治處理:

一、降低菇房溫度和溼度,加大通風量,並用草木灰覆壓黴菌處,防止黴菌孢子飛揚傳播。

二、先用3%的來蘇爾溶液或3%的甲醛溶液室內噴燻,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黴菌處。

三、在黴菌處撒上高錳酸鉀顆粒後,噴水於黴菌外圍。

四、取生石灰9份、多菌靈1份、水適量灌刷黴菌處。

五、用5%的石灰水浸泡黴菌,待黴菌消失後排除石灰水,補上新料。

六、用1∶200倍克黴靈溶液注射料袋內的綠黴或灌刷床面綠黴。

七、用1∶800倍苯菌靈溶液噴灑料袋或料床黴菌處。

八、在黴菌處塗刷95%的酒精或煤油,點火燒掉,然後挖除,填補新料。

九、用3%的來蘇爾溶液噴灑黴菌處,洗擦工具後將黴菌挖掉,每挖1次將工具洗擦1次,挖除後填補培養料和菌種。此法可徹底根治晚期黴菌。

十、生料栽培時,用特克多1300倍液,可徹底防治和根除黴菌孳生。


沛縣小高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問食用菌栽種如何防治,綠黴病,我有以下幾點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綠黴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及時進行防治處理:

一: 1:降低菇房溫度和溼度,加大通風量,並用草木灰覆壓黴菌處,防止黴菌孢子飛揚傳播。

2:先用3%的來蘇兒溶液或3%的甲醛溶液室內噴燻,再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黴菌處。

3:在黴菌處撒上高錳酸鉀顆粒後,噴水於黴菌外圍。

4:取生石灰9份、多菌靈1份與適量水混合洗刷黴菌處。

5:用5%的石灰水浸泡黴菌,待黴菌消失後排除石灰水,補上新料。

6:用200克黴靈溶液注射料袋內的綠黴或洗刷床面綠黴。

二:1:用800苯菌靈溶液噴灑料袋黴菌處。

2:在黴菌處塗刷95%的酒精或煤油,點火燒掉,然後挖除,填補新料。

3:用3%的來蘇兒溶液噴灑黴菌處,洗擦工具後將黴菌挖掉,每挖1次將工具洗擦1次,挖除後填補培養料和菌種。此法可徹底根治晚期黴菌。

4:生料栽培時,每100千克培養料中添加“三王牌”克黴靈100克,可徹底根除黴菌孳生。

5:我有以上看法,希望能幫到你,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相互交流謝謝大家。







農村養雞人小兵


主要有培養基水份過量,'滅菌不徹底有生料。接菌時消毒不到位。母種,原種老化質量有問題。再這就是管理不當,培養室通風不良,溫溼度過高過低。堆放過密沒有及時翻垛起高溫,都會造成食用菌感染滋生綠黴菌。如果食用菌滋生綠黴菌,可把有黴菌的挑選出來避免其它感染。控制室溫度大約在15一25攝氏度左右,堅持早晚通風一到兩次,時間40分鐘左右。室內保持乾燥,撒白石灰,噴曬消毒液。最後把選出來有滋生黴菌的食用菌類,放在通風,低溫,乾燥的地方。剔去感染體,塗抹甲醛或一擦靈也能起到一定的處理效果。


雲山聽雨


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