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演員的片酬那麼低,小鮮肉的片酬卻高的嚇人?

孜然


主要老演骨年齡大了。演年輕人觀眾不接受。會被吐槽罵。比如十七夏日43歲林心如演18歲高中學生。臉部皮膚扮相怎麼看都像40多歲人。觀眾集體吐槽謾罵很厲害。造成票房很低迷。演員年齡大了。只能要長輩角色。或者配角客串。片酬自然會比年輕人片酬低的多。


愛車E族3


演員和明星是兩種職業,演員可以是明星,但明星未必是演員

比如陳道明,葛優,這就是演員中的明星,有人覺得他們的身價高嗎?有也不會很多,物有所值而已,演技是這二位長盛不衰的保證,明星光環則是他們身價的保證

小鮮肉裡能夠得上演員的少,絕大部分都只是單純的明星,顏值高,話題性強,更像各大公司出產的應季奢飾品,美輪美奐,賣的就是包裝,顏值,愛馬仕和尼龍袋都是包,但中間的區別之大不可以道理計

鮮肉的身價動輒大幾千萬過億,他們值嗎?不好說,我懷疑這數字是注了水的,實際身價多少,鮮肉到手多少都不透明,拍賣行有種手法叫“盤中走珠”,還記得當年那個“‘鬼谷子下山罐”嗎?什麼價錢,今天的元青花又當如何?

鹿晗等鮮肉在韓國的身價不難查吧?如果按他現在的報價比他在韓國翻了幾百倍不止吧?為何韓國明星來國內就可以有百倍的演出費用,炒作的產物,分到大蛋糕的未必是臺前的明星,明星實際上就是一種商品罷了,包裝精美,賞心悅目,自然有大把的人為他們買單

我覺得演員身價比不過鮮肉無可厚非,現在就是靠臉賣臉的年代,有意無意的迎合了時下的審美,鮮肉的天價費用會持續下去嗎?我看未必,現在還沒見哪個鮮肉能抗的起票房,腦殘粉會慢慢變成稀缺資源的,靠臉能紅一輩子的明星還沒有

說白了鮮肉的高身價就是市場行為,等市場迴歸理性,演員也好,明星也罷,自然會回到一個符合他們身份的價錢

現在鮮肉的身價高就是擊鼓傳花,只等最後一個倒黴的出現,估計鮮肉價錢就會應聲而跌了,估計為時不遠,最好不遠


袖手看君


如果是同級別的演員比,這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真正拿頂級片酬的大多是老戲骨。

不知題主所說的“老演員”指的是什麼級別的演員,如果是常年的“綠葉”,那肯定不如當紅的鮮肉。但是我相信題主的意思並非這麼比,肯定得是戲中挑大樑的老演員跟正當紅的小鮮肉比,否則這個比較沒有任何意義。

演員的級別劃分,大家通常習慣性地稱為一線二線三線和三線以下,記得剛做記者時我曾經問過一位藝人的經紀人,“某某這麼火,肯定算一線明星吧?”結果答案是否定的,絕對的一線指的就是幾位實力派的老戲骨,偶像型的再火也就算準一線,決定演員片酬的因素會有人氣高低的成分,但更多的還是看演技。

眼下片酬最高的不外乎還是唐國強、陳道明、陳寶國、葛優、李幼斌、王志文等老戲骨,他們不但片酬高,而且一線位置坐得很穩當,沒有特殊情況地位不會下滑,因為演技就放在那了,隨時拿出來都可以用,尤其有的戲只有某個人能扛得起來,換別人演都沒戲,這樣片酬能不高嗎?

而鮮肉們再火也都處於打拼時期,地位不像老戲骨們那麼穩定,不進則退,所以他們需要不停地製造話題,增加曝光率,參加各種節目吸納受眾提高人氣。有的鮮肉要價高,也是製造話題的一種手段,實際到手的酬勞要比喊出來的低很多。而且鮮肉們大多是偶像派,即使有一定演技,也需要更多的磨練,何時真的練到演技過硬,就離老戲骨不遠了。

當然,隨時娛樂化的加深,現在有些鮮肉中的尖子也能拿到一線或接近一線的片酬,但終究還是少數。


捕魚小分隊


演員的定價是市場決定的。

老不是片酬高低的標準。小也不是。

有實力的老演員和有票房的小鮮肉都是市場的需要,各有偏重,隨著上下波動而已,難免波動會大一點。


三江秋


演員的本質是影視從業人員,是一種普通辛苦的職業。明星不是職業,明星是刻意人為包裝出的商品。對,商品,是滿足粉絲群體心理崇拜需求的商品。

不管是老的,小的,只要是演員,片酬一般都不會高得離譜,這是職業特性所致,也是電影的成本結構使然。舉個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張國榮夠大牌了吧?他是那個年代的超級巨星。但他熱愛表演,所以選擇了演員的身份,而非明星的身份去演戲。因此我們得以在那麼多電影裡看到他的身影,他完全有理由開出天價,他是巨星,但對於演員這個職業來說,這樣是註定無法走遠的。一個演員需要大量的歷練,甚至包括接受一些“白菜價”文藝片的邀約,才可以鍛鍊自己的演技。

相比而言,劇場演員,話劇演員更辛苦,酬勞更低,演出也更密集,要求更高。但對演員的鍛鍊也更好,想要成為好演員,成為活在觀眾心裡的演員,高片酬恰恰是攔路虎之一。張翰放棄了高片酬,得到了鍛鍊和被觀眾重新認識的機會。他的前輩陳坤,以前也是小鮮肉,陣痛轉型後,已然成為中生代演員中的翹楚。繼續執迷不悟的也有,黃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