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场景大数据50强

2019场景大数据50强


2019年对于大数据行业来说,喜忧参半

这一年,中国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数字经济大阪宣言》,再度呼吁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大数据合作方向越发明晰;这一年,五届中国大数据交易高峰论坛在贵阳圆满举办,首个“国”字头大数据流通交易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大数据交易产业蓬勃发展。

也同样在这一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聚信立、天翼征信、公信宝、51信用卡、考拉征信等公司纷纷被列入调查对象;上百款APP纷纷因非法收集个人隐私等问题下架整改。

面对史上最严的监管,中国的大数据行业正走在从野蛮增长向正规化管理转型的路上。形成真金白银的实力,需要一些最根本的因素。

金融大数据:第一个品尝转型的阵痛

2019下半年开始,多家数据公司被查,许多大数据公司“壮士断腕”,裁掉自己的爬虫团队;各大金融机构、电信公司也纷纷更换数据接口、缩减代理商;还活着的公司们也在自保性的纷纷发出公告,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还活着”。

2019年11月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向会员机构发布《关于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依法开展业务的通知》,要求会员机构对数据合作方进行排查。往日风光无限的大数据行业一下子成为高危职业。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大数据从业人员成为了HR们收到最多的简历。受到大数据行业的影响,与其关联最为紧密的金融行业也进入了紧缩阶段。受限于数据成本的增加,许多金融平台开始缩减业务量,新业务发展缓慢。

然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爬虫本身,而在于过程是否合规,某数据研究院院长表示,在不涉及个人敏感数据的情况下,使用这项技术没有问题。诚然,严厉的监管制度造成了大面积的恐慌,但也让另一些真正合法合规的公司得到了正面的回应。之前许多被劣币驱逐的合规公司时来运转,在短期内得到了显著的业务提升,一时间门庭若市。

数据行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它的底线在哪里?只有暴利链条被打断,那些守规矩的企业,才可以重新奔跑。而守规矩的企业,其领导人必须是有点儿品级的。

工业大数据:通往“中国制造2025”

工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工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却大而不强。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在工业生产中运用数据驱动的思想和策略,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创新力。

工业大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非常强的目的性,两者在数据的特征和面临的问题方面也有所不同。在我国大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不断优化的今天,相关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结合物联网的实时采集能力已经展现出非凡的科技效果。

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大数据平台采集来自设计、生产运行、售后、舆情等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为车企决策提供支撑。从2011年10月比亚迪e6先行者全球首发深圳上市,到2016年12月成为首批国家平台检测的企业之一,再到实现与十几个地方平台的对接……比亚迪进入大数据库的车辆总数已经多达75万辆,日活跃数50万辆、压缩数据总量112T、压缩日增量240G,部署、运行着30余台120G的内存服务器。但,这只是一个CASE。

未来,由大数据驱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深度融入实体经济。这就需要大家常说的所谓工匠精神了。

One More

科研、政务、媒体、农业、能源、物流、医疗、交通、零售、游戏……随着数字转型推动各行各业进行大规模实时数据分析与决策,随着你愿意或者不愿意看到、想得到还是想不到的场景的出现,需要有更多的大数据创新应用融进其中。

面对这个真实又虚幻的世界,面对机会,只有心怀敬畏,才能勇敢前行。

因为,眼前所见,远不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