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疫之古法

上次說到從東漢末年持續到魏晉時期、延續二百年的大瘟疫( ),這次瘟疫由大大小小、不同地方的各種瘟疫組成。在那個交通不便的時代,某種瘟疫可能侷限在一地傳染,但各個地方各種瘟疫不間斷地爆發,就形成了全國性的大瘟疫了,與戰爭、混亂的政治一起,讓那個時代民不聊生。

在這次大瘟疫中,自古就有的修道人開始組建機構,以便成規模的救治百姓,太平道、天師道就是這樣的組織。道士個人也用道法和醫學手段救治病人,比如張仲景寫《傷寒雜病論》與疫病有關、許遜天師治療蜀地百姓。

道士治療瘟疫,一般採用道法和醫法兩種手段,兩者也是相通的(醫法裡最與道法相通的祝由科,是古中醫的高級科目,今天很少見了)。醫法中,除了最常用的喝湯藥,還有針灸、沐浴等手法。道法治療則有符文、咒語等方法。

道士的醫藥書涉及瘟疫的還有葛洪《肘後備急方》、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孫思邀《備急千金要方》等等。老汪不是中醫,不能隨便抄錄方子,但憶起讀小學時,學校食堂在每年春天會煮一些湯藥給大家喝,稱之“大鍋湯”,這其實是傳統的中醫疫病預防法。古代醫書裡不僅有治療疫病的方法,也有不少預防法。

古人的瘟疫預防法很多樣,有燻燒、佩戴、懸掛、塞鼻子、點眼藥、撲粉、沐浴,這些都是外用;內用有粉藥、丸藥、煎湯藥。這樣多種的方法,說明古代瘟疫的嚴重,也可見傳統中醫的積累。這麼多樣的醫法,我們來舉一些例子看看。


避疫之古法

現下在疫情期間,街道、小區甚至電梯間每天都要噴灑大量消毒水,這是環境消毒。古人也對環境作改善,即燻燒藥物。有些藥物常單獨燻燒,最常見的是艾葉,降香、安息香這些香料也有避疫功能。

燻燒也有藥方,一個頗為流行的方子叫“太乙流金方”,葛洪《肘後備急方》記載這個方子是:雄黃三兩,雌黃二兩,礬石、鬼箭各一兩半,羚羊角二兩,搗粉,月初時用青布裹一團在屋子裡燒,預防瘟疫,病人聞了也有治療效果。這個藥方還可以拿來做香囊懸掛家中或佩戴身上。

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讀者,或許會對雄黃酒印象深刻,這是白蛇故事裡劇情發展的關鍵道具。古人常用雄黃點塗皮膚,用以避疫。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用雄黃五兩,硃砂、菖蒲、鬼臼各二兩,打成細粉,塗抹在額頭、鼻子下、耳朵邊等部位。

或者拿藥粉塗抹身上,老汪猜測像爽身粉的用法,《肘後備急方》記錄了一個“赤散方”,用牡丹五分(分是一種重量單位),炙皂莢五分,細辛、乾薑、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珍珠四分,躑躅四分,搗粉、篩細,外出、與病人接觸時,事先塗在身上以避疫。


避疫之古法

我們之前說到過年掛桃符( ),桃木本身就有避疫的功效,《備急千金要方》裡說瘟疫流行時,十五這天滿月時,用向東生長的桃樹枝煮水洗澡,能避疫。桃樹里長的蟲子也有避疫功能,《肘後備急方》說用桃木中蟲子的屎磨粉,吃一方寸匕(方寸匕是中藥重量單位),能斷瘟疫。此外一些在文學作品裡,具有高潔意象的植物也是避疫的藥物,如松樹葉、柏樹枝,磨粉吃,避疫。

我們之前說過年習俗,還聊到喝屠蘇酒( ),藥酒也是避疫之法,屠蘇酒就是其中之一,還有豉術酒(用淡豆豉、白朮泡酒)。可見曾經的節日習俗,有許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

內服的方劑還有“老君神明白散”,《肘後備急方》記載白朮一兩,附子三兩,烏頭四兩,桔梗二兩半,細辛一兩,搗粉、篩細,正月初一那天吃一錢匕(錢匕是中藥重量單位),可以避疫。

需要說明,這些方子內有些藥有毒性,老汪這裡只是對典籍的轉述,非醫生指導下請讀者切勿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