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行业未来前景如何?

南京万通学校


非常的好,毕竟国家一直以来都倡导节能环保,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新能源新开发之类的


小锦记


未来的新能源-精品共享文档2019-05-312页未来的新能源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但是由于传统能源的大量开发,储存的量越来越少,积极寻找新能源就迫在眉睫。报纸报道:海底地层中的一种物质“可燃冰”有望成为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新能源。那天,我睡在床上,又在遐想未来人类利用这种新能源的情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我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公元2055年,那时我是一位博士,利用可燃冰的专家。我指着外面的几个大储罐向同学们介绍说“这就是可燃冰”的家。这时一位小朋友问道“陈博士,什么叫可燃冰呀?”我回答道:“可燃冰是它的“小名”,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也常称为“甲烷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它会分解成水与甲烷,一立方米固体“可燃冰”可释放出164到200立方米甲烷气体。甲烷就是俗称的天然气,因而“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另一小朋友又问道:“博士奶奶,这么多的可燃冰是怎么生产的,用完了,还有吗?”我摸着小朋友的头,笑着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可燃冰”主要存在于冻土层中和海底大陆架斜坡中,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在地球上储量十分巨大,可燃冰总能量是以往所有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两到三倍,全世界海底现有的所有可燃冰够我们人类用上一千多年呢,而且他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只要条件满足,就可以重新生成。你们现在看到的可燃冰大部分都来自于海底300米处,我们借助特制的海上加压钻井平台,将海底的固体可燃冰加压至常温,使其分解成水和甲烷气体,然后利用铺设在海底的输气管道,将它收集到这儿,以备使用。”我指着电脑上显示的模型解释到。“那我们现在在哪些方面可以用到它呢?”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问道。“可燃冰用途可多了,可以用作汽车燃料,小朋友,你们看到吗?在外面大储罐的正面有一个大大的阀门,这个阀门的用途不可小视,通过它的作用,将储罐里的气体可燃冰减压变成液体,然后通过减压储罐车将它们运到汽车加气站,你们家的汽车加上液体可燃冰后,通过汽车的发动加热,又变成气体,就可成为汽车的燃料,因为它是清洁能源,所有汽车所释放的尾气是没有污染的。现在的飞机,火车,潜艇,航母等都用它。所以我们的天比以前更蓝了,水也比以前更绿了,空气也比以前更清新了。”我说。正当我说得起劲时,“铃铃铃……”闹铃声响了,我揉揉眼睛,看到初升的太阳照在我的脸上,原来是一场梦



路人S


您好,由我回答您的问题。

必须肯定的是新能源技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是接下来十至二十年的风口期。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新能源的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目标是一致的。预计到204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可达到20%。但另一方面,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跨省能源输送通道不通畅、新能源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等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多重瓶颈。

中国绿色能源类股票价格飞扬,更多的闲散资金纷纷投入新能源以及环保行业。同时,中国将超过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可代替能源增长市场。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应该抓住这次契机,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提高新能源的比重。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能力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度以上的高温地带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航天桥


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01

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02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 “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百度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03

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04

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05

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修身齐家但平不了天下


新能源技术前景我认为是一片大好的,各国都在投入巨资和人力物力去创新,发展就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活因技术而美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回顾人类进步的每一个阶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煤炭为主的新能源催生蒸汽机的变革,取代手工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汽和内燃机以及通讯事业的发展将人类送入电器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诸多领域拉开了世界各国的发展差距。

哪一次都是因为新技术的变革而引发全球共荣。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起到了不可限量的作用。什么是新能源,洁净煤,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和一切宇宙星辰可以转化的东西。那些曾经我们不可控制的能量和资源,变成为我们所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让这些山河湖泊,日月星辰变的更有价值。新能源的诞生会让我们摆脱对传统能源的束缚,减少甚至取代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新能源也可以是变废为宝,废物利用。任何一项技术的诞生都会带来各个行业的剧烈变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也相信未来新能源技术再次发现和发展,也一定会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未来是创新的,也是发展的,社会只要是进步的,新能源就会备受推崇,发展前途无量。


一个腿长一个腿短


新能源汽车是离人们生活最近的一种新能源技术,人们的出行都有用到汽车,各大车企也在不断地发展自家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但是除了一个新能源汽车之外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新能源,更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数不过来,却是有很多的消费者都认识不到,并且也不知道新能源有哪些发展前景,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

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介绍:能源资源消耗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中国的人均排放水平仍只有美国的1/4、日本的1/2,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  

目前,煤电之争、太阳能、风能的发展都涉及到价格或补贴问题,一旦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将会促进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委员会将牵头制定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指导能源中长期开发建设,覆盖时间预计超过20年。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将重点调整能源结构多元发展,发展新能源、核能及生物质能源、水能、风能等。

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介绍:相关政策

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不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据2011年3月权威部门消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规划将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参与了这一规划的起草,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目前该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上报国务院。

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介绍:新能源发展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预计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后,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5万亿元。这一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智能电网等七大方面。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据规划预计,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情况了,现在我国的资源消耗问题十分的严重,所以,新能源行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只有新能源技术才可以很好的造福人们的生活,并且也有很多的专业人员都对新能源技术有一个很好的预测,我们一起期待新能源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大花狗VS青春男人


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可观 2020年人才缺口将达68万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相关人才的储备。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或将产生大量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人才需求,特别是对三电技术人才的需求。汽车工程师之家在中华英才网、赶集网、58同城等网络平台上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招聘职位较多,并且薪资普遍较高。

初次就业岗位:新能源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车辆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培训、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新能源汽车销售;

发展岗位:新能源汽车调试、新能源维修技术主管、质检员、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

拓展岗位:新能源汽车生产、维修管理,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

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在节能减排需求和政府补贴、限行限购、双积分等政策的联合推动下,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时代”。

总体来说确实不错!就业工资普遍较高


没事乐呵呵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句说明了我国还不包括国外的,已经不断使用有效资源那么多年,即便地球再大,也有用完的一天,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一直是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未来会是炙手可热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中的特斯拉就不断的在扩展他的新能源业务给居民房装自己生产的太阳能电板和储能装备



多家香菜多加葱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环境的污染地球母亲的升温交通拥堵能源枯竭是当代人必须考虑的事情。


第五模式


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汽车后服务产业的支持和补充。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无论是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都是人才缺乏。由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就曾指出,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比例将达到惊人的80%。

  

绿色时代推动整个生态健康发展,在「后石油时代」,只有新能源才能拯救人类能源危机,尤其是汽车的新能源化占有至关重要的比重。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340万辆,其中中国占比超过50%,2017年销量高达77.7万辆,堪称汽车中的战斗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