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勢力:前5大排行榜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勢力影響:前5大排行?

民國時期,軍閥迭起,先後出現過的大小軍閥足有數十個,有的在混戰中被消滅,有的則較長時間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縱觀這些軍閥,按照派系可分為北洋軍閥、西南軍閥和西北軍閥,勢力較大的有直系、皖系、奉系、晉綏系、滇系、桂系、粵系、黔系、湘系、川軍和西北軍閥等,而這些軍閥中,勢力最強的無疑是脫身於北洋的直系、皖系、奉系三大軍閥。勢力最強勁的北洋系軍閥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勢力:前5大排行榜

在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灰飛煙滅,袁世凱手下的幾位軍閥各自為政,但在軍閥林立的民國時期,他們的勢力仍然是最為強勁的。

第一名:皖系軍閥

皖系軍閥以段祺瑞為首,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張懷芝、張敬堯、陳樹藩、盧永祥、吳光新等人。在袁世凱死後的一段時期內,曾以北洋政府總理和臨時執政的職位統治過北洋政府,但最終在直系和奉系的攻擊下,段祺瑞下野,皖系軍閥隨之瓦解。其主要勢力在安徽,最強盛時期控制著皖、魯、滬、浙、閔、陝。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勢力:前5大排行榜

第二名:奉系軍閥

奉系軍閥以張作霖為首,有張作相、李景林、韓麟春、姜登選、張宗昌、郭松齡、楊宇霆、孫烈臣、張景惠等人。作為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總統,始終將東三省牢牢掌握在手中,也是各個軍閥中少有的可以獨立製造武器的軍閥。張作霖曾率領奉系參加過兩次直奉戰爭,在張作霖被暗殺之後,張學良繼任,1930年易幟加入國民政府,“九一八”之後名存實亡。奉系軍閥的主要根基在東北,但最強盛時期曾控制了少半個中國。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勢力:前5大排行榜

第三名:直係軍閥

直係軍閥先後以馮國璋、曹錕和吳佩孚為首,有孫傳芳、王佔元、陳光遠、李純、蕭耀南、蔡成勳、王承斌、齊燮元等人,在袁世凱死後,最初也是實力最強的軍閥之一。然而無論是直皖大戰,還是直奉大戰,最終結果都以直係軍閥失敗告終,後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慘敗後,被迫讓出了北平政府。直係軍閥勢力最大時曾佔據河北、江蘇、江西、湖北等地。直係軍閥後期以孫傳芳為首,其曾任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最終在1927年的北伐中灰飛煙滅。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勢力:前5大排行榜

第四名:晉綏系軍閥

晉綏系軍閥以閻錫山為首,有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等人。在北洋出身的軍閥之中,晉綏系勢力並不算強,但卻是存在時間最長的軍閥之一,雖然後投身於國民政府,但仍然相對獨立,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閻錫山與晉系軍閥才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晉綏系軍閥顧名思義,其勢力主要在山西一帶。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勢力:前5大排行榜

第五名:西北軍閥

西北軍閥以馮玉祥為首,有宋哲元、鹿仲麟、劉鬱芬、張之江、李鳴鐘、孫良誠等人。早先是指馮玉祥統率的“國民軍”,後楊虎城率領的17路軍也被稱為西北軍。西北軍閥算是北洋幾大軍閥中較弱的一個,尤其是馮玉祥,由於經常變換陣營,被戲稱為“倒戈將軍”。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勢力:前5大排行榜

北洋系出身的除了以上主要軍閥之外,還有其他諸如趙倜、石友三、孫殿英、韓復榘等軍閥,不過相對來說較為弱小,且存在時間較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