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是我们心中的“大白”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读后感征集正在进行,一线医护人员的孩子们说——

爸爸妈妈,你是我们心中的“大白”

杭州市天长小学402班 吴悦铭

本报记者 金丹丹 郑琳 沈蒙和 通讯员 戴欣怡 张娴琦 陈洁虹 王书

爸爸妈妈,你是我们心中的“大白”

采荷三小向奕帆的妈妈发回来的工作照。

爸爸妈妈,你是我们心中的“大白”

“疫”线面孔读后感征文正在进行中,截稿时间本月底,欢迎继续投稿。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投稿。

2月12日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与杭城知名校长、老师联合发起“疫”线面孔新闻读后感征集。

这些天来,我们收到了1300多篇投稿,来自全省各地的30余所中小学学生,都写下了各自心中的平凡英雄。

这其中有一批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正是驰援武汉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者,这些勇敢的“白衣战士”成为孩子们的高频“告白”对象。

这些天,学生们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里,读到了很多不懈努力、救治病人的白衣战士的故事,也想到了最让他们自豪并牵挂的爸爸妈妈。

杭州市夏衍小学三(6)班蒋董超的读后感里说,看到新闻,就想到了自己的爸爸。他的爸爸董凌峰是邵逸夫医院ICU的护士,是浙江第一批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

杭州市天长小学四(2)班吴悦铭的妈妈赵丽英,是浙大二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是浙江省第四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的一员,2月14日那天,她出征武汉,现在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重症监护室第七组的医疗组长。

“妈妈去武汉后,下班回到住处会和我视频。我看到妈妈脸上有很深的勒痕,觉得非常心疼。”吴悦铭对记者说。

杭州市天长小学六(1)班张怡冉则说,她的爸爸妈妈,都很像《超能陆战队》的“大白”。虽然医生工作很辛苦,但张怡冉还是想以后当一名医生!而这次更坚定了她的这个想法,“以后要做像爸妈这样的医生。”

“妈妈,我和弟弟都很想你,你在武汉一定要好好的。”这是采荷三小304班向奕帆同学的作文中的句子。2月14日,453名浙江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向奕帆的母亲王倩就是其中之一,她是浙大一院神经外科护士,二娃仅11个月大。

联系上向奕帆父亲的时候,他告诉记者,妻子已经开始在重症监护室轮班了。直到深夜,小向妈妈才有空视频和家人连线。听到儿子问妈妈:“你过得好不好?累不累?”“妈妈说不累,但是说着说着就哭了。”

让我们来读作文,跟着这些孩子一起向最美亲人告白吧。

A

我的妈妈奋战在武汉的ICU

杭州市天长小学402班 吴悦铭

2020年的春节是不同寻常的,街道清冷静寂。和街道的清冷对应的是医护工作者忙碌的身影。读“‘疫’线面孔”新闻,浙大一院感染病科盛吉芳主任的话感动了我,她说:“我都不知道每天是星期几,也不知道初几了,这已经都不重要了,我们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样让病人康复。”

我的妈妈也是一名辛劳的白衣天使,她是浙大二院感染科的副主任医师。发热门诊任务繁重,高峰期每天都有500多人前来就诊,妈妈最长曾连续工作30小时。妈妈工作很辛苦,除夕夜还在值班,不能陪伴家人。

妈妈响应号召,报名支援武汉,现在是武汉协和肿瘤中心ICU第七组的医疗组长。那里的ICU是普通病房临时改造的,基本的通风设施也还在改造中,加上专门收治危重症患者,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安全,妈妈说她每天总是早早上岗,因为穿防护服都要花40-50分种,6个小时的上班期间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下班时脱防护服更复杂,整个过程要1~1.5小时才能全部结束。从住处出发到回来足足有9个小时不能吃喝,有时候回到酒店已是凌晨4点,真是难以想象,妈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ICU病人大多不能说话,但透过眼神,妈妈说,她能感受到他们的信任和期盼。这些病人没有家人陪同,妈妈就成了他们的临时家属,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

我为妈妈骄傲和自豪,在得知妈妈要去支援武汉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告诉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有一个英雄妈妈!医生是天使,是英雄,在危难面前的坚持,更显得伟大。

2月15日,武汉大雪纷飞。我期待着疫情结束后,和妈妈一起再去武汉,看看“故人西辞”的黄鹤楼,还有春天漫天飞舞的、像白雪一样的樱花。

指导老师:丁洁

B

爸爸妈妈,你们是英勇的“大白”

杭州市天长小学六(1)班 张怡冉

春节期间,一场卷席全国的疫情攻坚战吹响了号角。无数医生英勇地奔向了一线。大大的防护服内小小的身躯,像极了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为守护我们的健康默默工作着。

为了支援武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医院都组织了紧急救援队。我爸妈所在的医院——浙大二院立即加入了救援行动,171位医生前往武汉的医院。于是便出现了朋友圈刷屏的《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写作者是消化内科护士长吕敏芳阿姨,网友们留言说希望他们平安归来,的确如此。

兴许很多网友没有注意到,在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背后,还有很多留杭、默默守护杭州的最美守护人,比如说吕敏芳阿姨,我的父母也在其中。

我的爸爸是留杭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工作者之一,就是检测患者是否真的感染了新冠病毒。这项工作同样十分危险,稍不慎还有感染的风险。爸爸真的很辛苦,为了保证24小时不间断检测,他和同事分成四组日夜不停地工作。为了节省防护物资,他们穿上防护服在有限的空间里一连工作六小时,时常连吃饭都顾不上。

每次回家,爸爸都像个大熊猫一样,脸上尤其眼睛周围被面罩与眼罩压出深深的痕迹。

而妈妈主要负责医院后勤工作,我看她整天都在为物资缺乏而发愁,找口罩,量样衣、订试剂……样样事情都要做,还要搬运物资,每天微信步数居高不下。妈妈每次回家都已疲惫不堪,就算是偶尔休息在家,也整天要被无数条短信、无数次电话、无数场语音会议“骚扰”。

再一次,我对爸爸妈妈从事的工作肃然起敬,对千千万万个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杭城,在武汉,在中国,没有一个人会因为疫情害怕、退缩,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在我们的背后,有顶级的医疗团队做我们的后援,有默默坚守岗位的最庞大的“大白”队伍,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指导老师:蔡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