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興起之謎,再看齊威王如何用此稱霸天下

稷下學宮的初建緣由:


稷下學宮興起之謎,再看齊威王如何用此稱霸天下

稷下學宮

起因1:田氏伐齊和宮廷政變

說起稷下學宮,我們不得不聊起一位戰國時期的君主——齊桓公,注意,這位齊桓公不是春秋五霸中的那位姜小白,而是田氏代齊後的第三位君主——田午。田氏代齊後,在齊桓公之前,有兩位國君,一位是齊太公——田和,一位是齊廢公——田剡(yan),齊桓公是田和的次子,田剡的弟弟,看到齊廢公這 三個字,我想大家也明白了,在公元前375年,田剡被其弟田午所殺,同時,田午也殺害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田剡的兒子——田喜,在公元前374年登上了齊國王位。此時的田午面臨著內憂外患,田氏伐齊後,各諸侯國發動戰爭,奪取了齊國的許多城池,同時,由於田午是發動政變殺了自己兄弟上位的,避不了會有反對者和想殺害他的人,此時田午的唯一辦法就只有一個——收攏人心。


稷下學宮興起之謎,再看齊威王如何用此稱霸天下

齊桓公田午

起因2:齊桓公的收攏人心和發展謀略

齊桓公登上王位後,面臨著內憂外患,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齊桓公發起建造了中國第一個高等學府——稷下學宮,用來招攬天下人才。同時,當時時代,士階層佔據了很大席位,各國以養士,尊士為榮,因為當時的士階層是各國人才的來源。為了發展齊國,齊桓公推行尊賢尚功的傳統,給予這些來稷下學宮的講師士大夫的待遇,很快是稷下學宮成為天下人才的彙集中心。

齊威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開編追溯,齊桓公:

齊桓公時期的齊國,不能算一個強國,只能算一個大國,這是因為齊桓公諱疾忌醫的性格,導致有大量人才卻不得用,同時這也是自己的死因,著名的扁鵲見蔡桓公的典故就出自於齊桓公,因為當時蔡地已經被齊國吞併,所以有些史書也稱齊桓公為蔡桓公。

貪圖享樂,齊威王:

齊桓公去世後,其子齊威王——田因齊繼位,齊威王繼位的前三年,整日貪圖享樂,醉於歌舞之間,不利朝政,導致齊國的很多領土都被其它諸侯國佔領。

敢於勸諫,淳于髡(kun):

淳于髡,齊之贅婿,淳于髡身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度出使諸侯,未嘗屈辱。淳于髡,稷下學宮的老師,齊威王不論其長相與出身,拜其為政卿大夫。看著眼前這位貪圖享樂的國君,淳于髡起到了作為一個稷下學宮的老師的職責,用隱語勸諫齊威王。


稷下學宮興起之謎,再看齊威王如何用此稱霸天下

淳于髡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很多讀者會問,這個典故不是形容的楚莊王嗎?但事實上,齊威王也是。淳于髡勸諫齊威王,說:“國中有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齊威王明白他的用意極其驚訝,用隱語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振作起來,治理朝政,收復失地,使齊國又強大起來。淳于髡的諷諫收到了奇效,促使齊威王下定決心、變法圖強。他上朝召集各縣令縣長七十二人,獎勵了一個,處死了一個,整頓了內政,並整肅軍威準備迎戰諸侯。各諸侯國都很震驚,紛紛歸還了侵佔齊國的土地。


稷下學宮興起之謎,再看齊威王如何用此稱霸天下

齊威王

馬陵之戰:

公元前343年,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損失,發兵攻打韓國。齊威王待魏韓火拼後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攻打魏國。魏國派太子申來抵擋,在馬陵全軍覆沒,隨之孫臏又以“減灶”之策誘魏國龐涓中計,追至馬陵山中伏身亡,著名的語錄“龐涓死於此樹下”就出於此處,齊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從此魏國實力大減,齊國取代了魏國的地位,成為東方第一強國。


稷下學宮興起之謎,再看齊威王如何用此稱霸天下

馬陵之戰

徐州相王:

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到徐州朝見齊威王,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於是也承認魏的王號,惠王並改此年為後元年。從此齊國國威大振,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強國。

總論,稷下學宮發展助推齊威王稱王,助推齊國崛起:

稷下學宮的建立,為齊國招攬了各方人才,人才之中不乏有淳于髡這樣的元老,還有各個學派的各種人才:兵家,法家,陰陽家,道家等各個學派的各種人才,再加上齊威王這樣聰明的君主,齊國稱霸已然是註定的。


稷下學宮興起之謎,再看齊威王如何用此稱霸天下

齊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