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逼」!

《戰國策》裡有這麼一件事:周烈王去世,各諸侯國都前往弔唁,只有齊國沒去,新周王憤怒,派人到齊國怒斥齊王,齊威王不甘示弱,反罵周王:爾母婢也。”爾母,即為你媽的意思,婢者,出身低賤也,連起來就是尼瑪個婢,所以,齊威王差不多是 有史以來被記載的第一個噴子。


“尼瑪逼”!

當然,人類罵人的歷史不可能只有區區兩千年,據動物學家的觀察,黑猩猩會對同類的一些具有特定含義的叫聲表現出出奇的憤怒,所以我們可以想見,也許我們的祖先還是古猿的時候,就已經在問候同類的女性親屬了。尼瑪幣,比尼瑪幣這句語言的歷史還要久遠。

“尼瑪逼”!


從人類誕生至今,沒有罵過人的人屈指可數,罵人這種行為從來不分階層,不分地域,也不分種族。人類的語言有千萬種,表達方式千差萬別。但有一種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用性動詞加上母親稱謂的動賓短語,無論在什麼語言裡,都是罵人的行為。不論是波西米亞的南島土著還是迪拜的阿拉伯富豪,他們罵人時所說的五花八門的的語言,千言萬語最終都匯成一句話:“草泥馬!”

“尼瑪逼”!

罵人在生理上有極大的舒緩情緒的作用,不過這種舒緩是建立在對他人情感傷害的基礎上,考慮到後續影響,對他人爆粗口這種行為實際上十分的不划算。不過,當你孤獨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在英國著名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喬治五世的語言老師為了訓練口吃的國王連貫的表達情緒,就教導將“FUCK”穿插在演講稿中,結果國王果然在罵人時不口吃了。
“尼瑪逼”!

所以, 當你獨處,四下無人時,適當的爆一爆沒有具體指向的粗口,並沒有太大的壞處,甚至於還會產生一種別樣的魅力。對於不屑於任何宗教神祗的大部分中國人而言,老天爺、上帝、或者任何一個他們所知道的所謂神靈,都可以成為憤怒時的出洩口,其典型例證就是《人民名義》裡那個前期低眉順眼的祁同偉,在最後的關頭爆發的真性情:“去尼瑪的老天爺”。 這句粗口令無數人正式的審視其複雜而又不失悲劇色彩的人生。

“尼瑪逼”!

文章的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去尼瑪逼的優雅只體現在獨處時說給自己聽,如果你把它發送了出去,就只能顯得卑微。 如果你一定要發,就發到評論區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