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瘟疫论》某些理论否定取代了《伤寒论》,为何很多中医人还埋首于伤寒?

以中医之祖的名分


张仲景的伤寒论所用的医方是有变化,这根据你的自我修行及悟性而定。比如说倪海厦先生,不仅仅读通而且读懂。皇帝内经、本草经、张仲景的经方三本书对照读,互参互读,还要有师传,才能在美国轰动人心。


陈达177253409


我在提出伤寒论第一个基本概念“太阳病”中的“太阳”是什么的时候,没有细读过吴又可的《瘟疫论》,后来才知道吴又可完整的认识了传染病即疠气的传播途径、发病表现。伤寒论是针对东汉末年的瘟疫的,但他的认识被吴又可否定了,主要治法即解表发汗法也被吴又可否定了。吴又可只是没有后来的巴斯德幸运,巴斯德恰好遇上发明了显微镜,于是发现了细菌、病菌、病毒、接着发明了疫苗。

但是为什么吴又可后来的中医人竟然轻视了吴又可的《瘟疫论》,仍然热衷于《伤寒论》,出现了无以数计的皓首穷经的刘渡舟、郝万山等所谓的伤害专家?

这是一个足以令整个中医界深思并痛彻心扉的问题。

必定有一个答案,是因为内经,还是因为那个《医宗金鉴》?

还有一个原因,是《伤寒论》中也有温病的概念,但和吴又可的《瘟疫论》提出的温病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的中医人没有细心研读,以为差不多的概念。


以中医之祖的名分


《瘟疫论》否定取代《伤寒论》,为何还有很多中医人埋首《伤寒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人,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瘟疫流行,战乱不断。张仲景根据当时的瘟疫情况,实事求是的著写了《伤寒论》,这一医学经典对指导后世医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唐代著《千金方》的孙思邈对《伤寒论》的评价极高,后世的《瘟病条例》、《瘟疫论》都是从《伤寒论》中发展起来的。更加谈不上否定一说,只是《伤寒论》由于年代久远,对瘟疫的治疗还停留在东汉的时期,而现在的瘟疫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的医治思想是中医的精华,怎能用《瘟疫说》去否决的呢?学中医,不学《伤寒论》就不知道什么是辨证论治,又怎么能把疾病治好呢?

因此,否定《伤寒论》,《伤寒论》无用论都是不对的,恰恰相反,我们要传承张仲景作为医圣的辨证论证的精髓,继续把中医中药发扬光大。所以,这也是许多的中医人埋首于《伤寒论》的原因吧?


顺是而为1


告诉你们为什么中医古人胜今人吧

与邓老那几位一起参加非典的老中医,都是大国医,现在基本上都死了。他们中随便哪一个人放在现在,都是中医后辈望尘莫及的。

为什么西医越现代越高超,中医为什么越往古代越牛皮?

因为中医是手工体,西医是印刷体。请问古代王義之的书法现代有几个写得出来呢?中医就同书法一样,今人科学再发达没师父传教与不勤写肯定达不到古人水平。


赵青衫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小编是典型的:扇阴风,点鬼火,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键盘侠。

中医是古人老祖宗凭经验总结出来的医学,是经验积累,就像目前的大数据的分析总结。没有为什么,类似大数据总结判断,也是科学!黑中医不科学的黑了良心,中医不科学不管用能在中国传承和医护华夏民族几千年吗?

带有偏见且不中立的提问最好不要说,给人一种居心不良的导向。


五千之首


一些人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来否定中医,否定中国文化。不想想《伤寒论》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医书之一,是一部了不起的中医科学的医书。中医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起耒的,没《伤寒论》,那来《瘟疫论》?


玲玲80468293


西方医学对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包括人体结构、组织器官基本功能、营养、部分致病微生物的感染疾病、寄生虫病、分子生物遗传基因、外科手术、药物药理、少部分免疫疾病等等,西医也在蓬勃发展;其实西医也有很多疾病不明白和弄不清的问题;表现在知道很多疾病,知道病理变化,但无法弄清病因,那更不可能治愈,少部分用药可以缓解,还是弄不清病因;还有些疾病只知道症状连诊断都下不了,所以不要过高估计西医的作用和结果,因为这样的情况下,这会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局限起来;世界万物,相生相克这是哲学也是科学,没有研究清楚的东西并不等于这个事物不存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而后提升为理论,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再纠正、改进及完善,只要人类在发展,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不会停止!这是中医几千年存在的原因。西医、中医都有局限性;治疗都有不确定性,医学永远在探索的过程中,人类的疾病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不让真实的谎言蒙蔽自己的眼睛,放弃不成熟的、幼稚的思想,理智看待世间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有信仰吧


说这样话的人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根本没有读过《瘟疫论》或者根本没读懂。另外,瘟疫论是传染病学的专著,怎么否定伤寒论?张机在序中说,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不能说其中某个观点有问题就全盘否定吧?即使想攻击中医也需要想点脑子才好,所谓知己知彼,能提出这样无脑的问题也真是长见识了。


用户8463660914524


中医要多临床,不要纠结和局限于《伤寒论》,《温疫论》,只有中医治疗“八法”贯穿于始终,不论何种书都是基于自身实践与认知而得出的推断,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体生命系统很复杂,世界生命形势也多种多样,但其遵循一定规律,总有一种规律符合某种疾病的发病起因。所以,中医治疗重点应关注个体体质,季节气候特点,邪气侵入部位,病损脏腑。。。


眉山资讯之践行中医


这是个伪命题,是一种狭隘的观点。中医《温热病论》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伤寒论》,《温热病论》上好多方都是《伤寒论》上引述而来,每个真正中医两部经典都必须读的。这就是中医学不断发展前进的结果。只有那些不懂中医历史的才说伤寒、温病水火不容,中医死抱一本《黄帝内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