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孩子不玩玩具吵人怎麼辦?

娟126562986


您好,很高興能跟您分享自己的經驗。

首先一歲半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開始的關鍵時期,不玩玩具吵人是因為她意識到得不到監護人的關注,想得到更多您的陪伴。是一種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

1.在自己的閒暇之餘與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東西(比如遊戲、看書、跳舞等)

2、自己忙的時候要跟孩子溝通要忙多久,把時間明確,忙完了再繼續陪她,現在需要他配合自己獨立玩一會。孩子肯定不會立馬答應,要多方面換方法的溝通。一定要尊重孩子。忙完了要回來履行諾言。給孩子養成這個習慣。

3、利用休息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特別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可以規劃每個周要帶孩子去哪裡,去這些地方可以豐富孩子哪方面的知識。

4、放下手機,一起與孩子完成一些她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然後鼓勵孩子去挑戰。

通過以上幾點相信你會看見不一樣的她。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一定要相信他們並且有足夠的耐心。當然也需要全家人的配合。

我家寶寶,我從小都是陪伴她做事,經常溝通,現在也一歲半,我忙工作的時候從家不打擾,這不是說寶寶天生就懂事,是因為她想做什麼時候我會尊重他,跟她一起完成,然後再去做自己的事。所以後來我要忙工作的時候,跟她說清楚,她會理解,然後自己去玩。

其實孩子可以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很短暫,孩子總會在成長的路上漸行漸遠,我們父母一定要在特定的時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育兒分享慕言


我也是一個寶媽,現在孩子兩歲半了,你所說的我都經歷過,孩子從小到大都沒離開過我,目前最依賴的人也是我,你所說的一歲半的孩子不玩玩具吵鬧,正常現象,因為一歲半的孩子這個時候慢慢的有了一些自我意識,但是還不回表達,很多想法都需要用肢體動作,或者用哭鬧來表達,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長加以引導教育,家長要注重寶寶大動作比如學習走路,都需要家長鼓勵引導。寶寶的一些情感發展也需要引起重視,孩子也需要家長的陪伴,這個時候不如陪孩子一起玩!


小魚568


在第一年裡,寶寶學的東西非常多且快。這種學習是在一種安全、充滿樂趣並且回應迅速的環境裡自然、自發地產生的。在這個階段裡,家長扮演的並不是“老師”的角色,不需要教寶寶太多東西,但卻可以通過細微的活動採更多地瞭解寶寶。那麼,在寶寶生命的第一年裡,就好好享受你們之間的親情吧。

  動作方面

  給寶寶自由的空間,放開他們的拳腳

  第一年裡,寶寶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探索甚至研究他自己的身體。他發現原來他自己有兩隻肉嘟嘟的小手,而且可以通過它們來做很多事情,比如說抓東西,用手撐著在地上爬等等。同時,在這樣的探索過程中,他也在慢慢學習如何協調自己的肢體動作。

  ①給你一個空間

  把寶寶放在地板、墊子等平展、柔軟的空間裡,給他充分的時間自己玩耍。寶寶躺在一個較大的平坦空間時,有很》;的運動自由,他可以自然地伸展自己的腿、背部、脖子、腹部和手臂,從而讓小小的身體得到鍛鍊和發展。

  ②適當的時候摘掉寶寶的尿不溼,讓他自由地爬

  雖然這個時候寶寶的泌尿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尿不溼對於他來說還是生活必需品。但小爸小媽們還是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比如說寶寶剛剛小便完以後,摘掉他的尿布溼,這樣他可以運動得更自由自在一些。不少媽媽告訴我們,有的時候,看著寶寶自由自在地揮舞著四肢或者高興地爬行時,常常覺得他們是在跳舞。

  ③晝少把寶寶放在嬰兒椅、嬰兒學步車上

  不少父母在寶寶沒出生前就買好了搖籃、嬰兒椅、學步車等用品,準備在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派上用場。實際上,這些東西只是方便了父母,對寶寶的身體發育並沒有多大的作用。雖然,少把寶寶放在嬰兒椅、嬰兒學步車上,會讓父母很辛苦,但對寶寶的肢體發育和成長是很有益處的。

  語言、心理方面

  多和寶寶聊天,及時回應他的需求

  這個階段,寶寶也在逐漸意識到他身處的環境是一個安全、充滿樂趣且回應迅速的世界。當他的哭喊或其他聲音在得到立刻回應時,當他的需要被滿足時,當別人回應他的微笑時,寶寶會慢慢地萌生出一種信任感。

  ①請用盡可能的時間陪伴寶寶

  在建立父母和寶寶之間特殊的交流體系的過程中,花大量的時間陪伴寶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寶寶躺在地上,你也可以躺下,和寶寶面對接觸。在寶寶開口講話之前,你和他之間交流方式不僅僅是聲音上,還有無聲的交流。比例說,當你抱起他

  ②多和寶寶聊天

  當你要給寶寶換尿布、抱起他或者給他餵奶時,告訴他你要做的事。當你要離開他給家裡的寵物餵食或者到計算機前做一會工作時,也告訴他。把你看到的寶寶的行為描述給他聽,比如說,“寶寶,你為什麼把大拇指放進嘴裡?是想要找東西嗎?”這樣可以讓寶寶感覺你在意他,他發出的任何信息都可以得到回應。又或者,寶寶哭的時候,可以這樣跟他說,“哦,聽起來你好像餓了,你是想告訴媽媽餵奶的時間到了?”這些對話和交流不僅僅能幫助寶寶學習語言,也有利手建立你們之間良好的關係。

  ③和寶寶同節奏

  如果你暫時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把你自己的生活節奏放慢,和寶寶同步。當你和寶寶一起時,你會發現很多你之前可能疏忽的事情,你可能會看見寶寶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的手指放進嘴裡。如果有時間,可以把你的每一點發現寫進日誌或者寶寶的成長日記裡,因為這些記憶隨著寶寶的成長勢必會淡忘。但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它確實曾經是最美好的瞬間和無價的回憶。

  遊戲方面

  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遊戲素材

  ①重複寶寶發出的聲音並注意他的反應,這對於父母和寶寶來說都是非常有趣和開心的。

  ②和寶寶玩捉迷藏。雖然這個時候寶寶還不會走路,但可以用你的手或者手絹來做這個遊戲。

  ③給寶寶製作影集。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可以到影樓給寶寶拍每個時期的寫真集,留住每個階段的美好回憶。或者也可以採取簡單的方法,在家裡DIY口個影集。只要把寶寶或者家裡其他漂亮的照片(也可以加上其他寶寶喜歡的東西)用塑料片或者鉤子之類的東西穿起來做成一個小本子。然後,把它放在寶寶的身邊,讓他自己去發現。

  記住:所有你給寶寶的東西必須是絕對安全的,不能讓他把這些東西放進嘴裡。因為這個時候,把任伺東西都放進嘴裡也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哦!

  ④放一臺錄音機,錄下你和寶寶玩耍時他可能發出的許多珍貴的聲音。在寶寶身邊放一臺錄音機,按下錄音按鈕,錄下你和寶寶玩耍時他可能發出的許多珍貴的聲音。當寶寶長大時作為成長禮物送給他。


炸豆媽育兒


一歲半的孩子正是語言敏感期,處於對任何事情好奇的探索期。

如果孩子不玩玩具吵人說明孩子對父母(代養人)的信任,說明孩子有與人交往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固定時間跟孩子互動,做一些親子游戲。

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玩具,他在玩的時候家人不要打攪他的專注力,還可以給小朋友找同齡的同伴。



早教老師Jenny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分享下自己的小經驗,希望能幫助到你。

孩子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其實是挺可憐的,因為他不論是身體上或心裡上不舒服時都沒有辦法向爸爸媽媽去表達,但同時呢他們又特別厲害,他們會用一些他們自己的“語言”去把內心想說的話表達出來,其中鬧人(也就是你說的不要玩具吵人)就是他們的一種表達方式,孩子之所以鬧人,是在告訴我們大人他身體或者心裡上不舒服,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不能跟著孩子的情緒去一起情緒(整天帶孩子的累難免會在哄不住孩子時心裡著急上火),這個時候,我們要趕緊關注起來孩子的情緒的同時去發現孩子哭鬧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孩子鬧人無非就幾種。

1、餓了(生理上)

2、急著大小便(生理上)

3、特別想睡覺(生理上)

4、著急出去轉轉(心裡上)

5、想要爸爸媽媽抱抱(心裡上)

6、穿戴的衣服帽子襪子等等不舒服

7、身體有些地方不舒服(也就是生病了,這個是最重要的)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哭鬧不止時,怎麼哄都哄不住時,基本上都是因為“餓了”、“特別想睡覺”“身體不舒服”這三點,如果孩子剛餵過奶,或者不想吃奶,也不睡覺,還哭鬧不止,那大多數情況下就是“身體不舒服”了,你可以檢查下,孩子身上,有沒有因為肉肉多,褶皺處漆住(就是爛了,比如孩子吃奶時會溢奶,看看孩子脖子下面的肉肉的縫隙裡有沒有出現肉肉比較紅,或者潮溼爛了。大腿根、小屁屁、腋窩處、脖子下面這幾個關鍵位置都要每天檢查檢查,如果出現漆爛了,也不要太擔心,買點軟膏抹抹就好了,我那時經常用的是爐甘石眼藥膏,一小會寶寶就舒服了)

另外,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最容易肚子不舒服,每次吃奶後,一定要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輕輕拍拍後背,幫助他把排氣,聽到他打嗝了,也就說明氣被排出來了,這樣吃奶不容易引起肚子脹不舒服,而且每次喂不要太飽了(這就是所謂的七分飽三分寒),另外孩子穿衣服,不要穿太厚了,穿太厚,孩子也會很著急(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他冷[捂臉])尤其是孩子的頭上不要給孩子帶帽子,看似怕孩子凍著,或者有的寶媽覺得戴帽子可愛,其實孩子挺不好的(一位老中醫講的),不利於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除非天氣特別特別冷,出門時不得不戴上,一般情況下,不要戴帽子,其實孩子們也不喜歡戴的,你戴上他抓掉,反而很容易生病)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幫助。



68陌上花開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你們想知道1歲半孩子為什麼不玩玩具,很簡單的,因為你沒有給他選到合適的玩具,你叫他怎麼有興趣玩呢?不哭才怪呢?好像大人一樣,對沒有感興趣的事叫你去做,想想是什麼感受、滋味,你就明白了。

很多人肯定會說,寶寶這麼小,怎麼能比呢,所以這個就是很多家長對孩子早教期的忽略了,玩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這就要家長懂得怎麼去玩,還要懂在哪個階段選擇哪種玩具給寶寶符合他的興趣,對他的生長髮育更好,不要小看這個玩,這個可不是亂玩哦,真懂得選對玩具跟寶寶玩對促進寶寶的手腦協調智力開發可不得了,聰明的寶寶都是懂玩的爸媽培養出來的。

想知道答案怎麼做嗎?太幸運太巧了,關注我今天發佈的文章吧,趕緊用你們幸運之手打開,滿滿的乾貨,答案全部在裡面!







智慧母嬰育兒


很高興回答樓主這個問題。寶寶自己不玩玩具,吵你是想讓你陪他一起玩啊,我給樓主推薦幾個益智小遊戲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希望可以幫助到樓主。

瓶蓋埋起來「圖一圖二」

麵粉調入水和成麵糰,擀麵杖擀平。讓孩子用礦泉水瓶蓋扣進去,壓好。

完全嵌進去後,演示給寶寶看用手指摳出來,接下來的瓶蓋就交給寶寶吧。手指摳取的動作是精細動作發育的標誌,寶寶也會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

想拿糖果的請努力「圖三」

樓主請看圖片3,這可不是未拆的快遞,而是專門給寶寶製作的玩具。把報紙揉成球,最外層包上一層泡泡紙,透明膠固定好,不需要固定得太死,稍微粘住就可以了。用雙面膠貼在糖果底部,貼在小球上,讓寶寶 撕下糖果。有的糖果可以粘在裡層,寶寶撕扯泡泡紙找到糖果,超級好玩呢。

捕捉小蝴蝶🦋「圖四」

將卡紙剪成小蝴蝶的造型貼在手電筒的玻璃上。夜晚,關上房間裡的燈,家長將手電筒打開,照在地上,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瞧,小蝴蝶出來了。”鼓勵寶寶努力去抓。

小月齡寶寶在練習俯臥的時候,鼓勵他伸出手來抓一抓,看看能抓對位置嗎?大一些的寶寶可以爬起來或者走動進行遊戲,也可以讓寶寶自己操縱手電筒,引導寶寶觀察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關係。

小孩子吵著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那我們就要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沒有什麼是比陪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的事情了。






博文熙熙


寶媽可以把小孩抱在懷裡哄睡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aa400000ce07c05bc18\

Jacky沒有簡單


大家好,1歲半的孩子對外界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注意力也會經常轉移,當他對一種事物產生厭煩時就會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吵鬧,做為孩子的監護人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換一種環境或者換一種遊戲方式,孩子很快就會不吵鬧,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了,同時,1歲半的孩子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很強的,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加強對孩子的關注。


憨豆成長記


吵人的意思是什麼?是不是孩子愛發脾氣,粘人等行為。

1.5~3歲的寶寶處於嬰兒後期,這時候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均有突破性發展了,這一時期,孩子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

這個年齡的孩子在心理上正處於分離探索期,孩子常見的表現是:一會兒跑到你身邊讓你抱,一會兒又跑到旁邊自己玩。

大人最好的做法是,孩子要我們抱我們就抱,孩子想自己玩就讓他自己玩。

大人不好的做法就是跟著自己的情緒走,高興時想抱孩子,不管他想不想拉過來就抱,不高興時不想抱孩子,孩子要抱也不給。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嘗試更多的分離和親近,由於生理發育、腦發育和語言等能力尚不成熟,不如意時,開始有自己的“脾氣”,有時候顯得不是那麼好理解。比如你幫他穿衣服,你穿好了,他脫下來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會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幫,你去幫他,幫多了,他又不耐煩、生氣。

其實孩子的心理是這樣的,他迫切的想要自己嘗試,當他不會不能的時候又迫切的想要你的幫助和支持,但是又不允許你過多地參與,因為那樣他會感到你干涉和妨礙了他的自主嘗試。

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跟著孩子的需要走,他要自己做,就讓他自己做,他沒主動要我們幫助,我們就不參與,無論他做成什麼樣;

但他要幫助,我們就馬上去幫,他覺得夠了,我們就停手,再讓他自己做。不要在意一時一事的結果,而要重視這個過程。

這個階段,父母既要關注並保護孩子,又要保護他們的自主性,不要事事代替,這種程度的把握是非常微妙的。

正常情況下,經過多次的交替嘗試親密和分離,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孩子就不會那麼粘人,也不會排斥別人抱他。

從孩子一歲後,最需要改變的是媽媽爸爸,要從以前無微不至100分的媽媽變成逐漸學會放手做80分的媽媽。

依據依戀理論,媽媽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弄清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提供保護、安撫、悅納及幫助整理孩子的感受。

形象的說,媽媽的角色就是做好孩子的“安全基地”與“安全港灣”。

安全基地:看顧好孩子,鼓勵孩子出發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安全港灣:孩子遇到問題或需要時提供安撫和保護。

在這個階段,如果媽媽不理會幼兒,而聽任其自己探索,那麼幼兒勢必會遭受太多的打擊,並最終形成“我不行,而且沒有人愛我"這樣一種意識。

    如果媽媽太害怕幼兒受傷,過分呵護孩子,生怕孩子出現意外而過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動或什麼都替他完成,那麼幼兒的自主性就會受到傷害,並最終形成種種不良意識,如“什麼都會有人替我解決",“媽媽太能幹了,但我什麼都做不好”,等等。

    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問題,才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