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李在,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以政,莆田(今属福建)人。迁云南,后召入京。宣宗宣德(1426-1435)时与戴进、谢环等人同值仁智殿。工画山水,兼工人物。

传世作品有《琴高乘鲤图》、《阔渚晴峰图》、《归去来兮图》等。

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明 李在 《阔渚晴峰图》,绢本,水墨,纵165.2厘米×横9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在与日本画僧雪舟有过交往,雪舟于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间来到中国,与李在相认,并向其请教画艺,成为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画幅水墨淋漓,高山耸立,山石、树木的造型均从李在而来,模仿的痕迹明显,构图亦有北宋遗韵。本幅《阔渚晴峰图》轴,是李在存世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在清《石渠宝笈》一书中将其列为是北宋郭熙的作品,后经鉴定,认为属于错定,而更正为李在的作品。画上李在的原款已被挖去,而有好事者添上了郭熙的伪款。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画树木呈“蟹爪枝”状,从意境和笔法来看,确实与郭熙极为相似,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绢本,设色,纵164.2厘米×横95.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古代琴高乘鲤的神话故事。《列仙传》载:琴高为战国时赵国人,善鼓琴,曾为宋康王舍人,有长生之术。后递入涿水中取龙子,临行与诸弟子约期相间,嘱在河旁设祠堂及设斋等候他复出。届时,琴高果然乘亦鲤从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鲤入水。此图表现琴高辞别众弟子乘鲤而去的情景。布局构思精巧,琴高跨鲤背回首眷顾的姿态,与岸边揖手相送的弟子们顾盼呼应。波涛汹涌,狂风乍起,云雾弥漫,用以渲染仙人非常递逸时的神秘氛围。景物的配置颇具匠心,树石和远山处于画幅的边缘,中间留出大片空白,既突出了主题,又显得天、水的宽阔。山石皴法融合披麻皴、解索皴为一体,加以变化,笔势劲疾,富有动感。墨的浓淡对比强烈,淋漓尽致。综观全图,笔墨精纯熟练,格调爽朗明快,属明代“院体”风格。署款“李在”,钤“金门画史之章”。

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明 李在 《米氏云山图》,册页,纸本,墨笔,纵28.2厘米×横116.2厘米,淮安市博物馆藏。


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明 李在 《萱花图》,册页,纸本,墨笔,纵28.2厘米×横51.2厘米,淮安市博物馆藏。

画萱花一支,大小叶六、七片,一茎斜伸右上方,茎梢有萱花数朵,逸笔中见苍劲,水墨渲洗,自题七绝一首:“帘卷薰风夏日长,花含鹄嘴近高堂,筵前介寿双亲乐,颜色辉辉映彩裳。莆田李在为郑仪写。”下钤白文“自家意思”、“海天秋月”。

此画系1982年4月淮安明代王镇墓葬出土。

王镇,字伯安(1424-1495年),处士,收藏字画,识其真伪,系明代中期江淮一代颇有名气的一位收藏、鉴赏家。该画出于明代宣德年间,院体人物李在之手,被王氏所收藏,算是难得的李氏佳作,画风异于作者其他作品。

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明 李在 《山村图》,绢本,墨笔,纵135cm×横76cm。

图绘山间村落,巨峰如障,溪流坡岸,人物舟船,房屋俨然。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构图饱满,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山石的卷云皴法和树木的“蟹爪枝”画法来自北宋郭熙,而用笔较为粗放率意,兼具南宋马远、夏圭之意,这种融南北宋于一体的画法是李在的本色面貌。画面以雄壮的山川衬托村居生活之平和气息,颇具怡然闲适之意趣。 本幅款署“李在”,钤“金门画史之印”朱文印。


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明 李在《山庄高逸图》


明代画家以政山水画作品集赏析

励丰标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