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李在,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字以政,莆田(今屬福建)人。遷雲南,後召入京。宣宗宣德(1426-1435)時與戴進、謝環等人同值仁智殿。工畫山水,兼工人物。

傳世作品有《琴高乘鯉圖》、《闊渚晴峰圖》、《歸去來兮圖》等。

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明 李在 《闊渚晴峰圖》,絹本,水墨,縱165.2釐米×橫90.4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在與日本畫僧雪舟有過交往,雪舟於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間來到中國,與李在相認,並向其請教畫藝,成為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畫幅水墨淋漓,高山聳立,山石、樹木的造型均從李在而來,模仿的痕跡明顯,構圖亦有北宋遺韻。本幅《闊渚晴峰圖》軸,是李在存世的作品之一。這幅畫在清《石渠寶笈》一書中將其列為是北宋郭熙的作品,後經鑑定,認為屬於錯定,而更正為李在的作品。畫上李在的原款已被挖去,而有好事者添上了郭熙的偽款。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氣勢宏闊,皴筆細密紮實,墨韻渾厚,畫樹木呈“蟹爪枝”狀,從意境和筆法來看,確實與郭熙極為相似,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明 李在 《琴高乘鯉圖》,絹本,設色,縱164.2釐米×橫95.6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繪古代琴高乘鯉的神話故事。《列仙傳》載:琴高為戰國時趙國人,善鼓琴,曾為宋康王舍人,有長生之術。後遞入涿水中取龍子,臨行與諸弟子約期相間,囑在河旁設祠堂及設齋等候他復出。屆時,琴高果然乘亦鯉從水中出,留一月餘,又乘鯉入水。此圖表現琴高辭別眾弟子乘鯉而去的情景。佈局構思精巧,琴高跨鯉揹回首眷顧的姿態,與岸邊揖手相送的弟子們顧盼呼應。波濤洶湧,狂風乍起,雲霧瀰漫,用以渲染仙人非常遞逸時的神秘氛圍。景物的配置頗具匠心,樹石和遠山處於畫幅的邊緣,中間留出大片空白,既突出了主題,又顯得天、水的寬闊。山石皴法融合披麻皴、解索皴為一體,加以變化,筆勢勁疾,富有動感。墨的濃淡對比強烈,淋漓盡致。綜觀全圖,筆墨精純熟練,格調爽朗明快,屬明代“院體”風格。署款“李在”,鈐“金門畫史之章”。

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明 李在 《米氏雲山圖》,冊頁,紙本,墨筆,縱28.2釐米×橫116.2釐米,淮安市博物館藏。


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明 李在 《萱花圖》,冊頁,紙本,墨筆,縱28.2釐米×橫51.2釐米,淮安市博物館藏。

畫萱花一支,大小葉六、七片,一莖斜伸右上方,莖梢有萱花數朵,逸筆中見蒼勁,水墨渲洗,自題七絕一首:“簾卷薰風夏日長,花含鵠嘴近高堂,筵前介壽雙親樂,顏色輝輝映彩裳。莆田李在為鄭儀寫。”下鈐白文“自家意思”、“海天秋月”。

此畫系1982年4月淮安明代王鎮墓葬出土。

王鎮,字伯安(1424-1495年),處士,收藏字畫,識其真偽,系明代中期江淮一代頗有名氣的一位收藏、鑑賞家。該畫出於明代宣德年間,院體人物李在之手,被王氏所收藏,算是難得的李氏佳作,畫風異於作者其他作品。

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明 李在 《山村圖》,絹本,墨筆,縱135cm×橫76cm。

圖繪山間村落,巨峰如障,溪流坡岸,人物舟船,房屋儼然。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構圖飽滿,氣勢宏闊,皴筆細密紮實,墨韻渾厚。山石的捲雲皴法和樹木的“蟹爪枝”畫法來自北宋郭熙,而用筆較為粗放率意,兼具南宋馬遠、夏圭之意,這種融南北宋於一體的畫法是李在的本色面貌。畫面以雄壯的山川襯托村居生活之平和氣息,頗具怡然閒適之意趣。 本幅款署“李在”,鈐“金門畫史之印”朱文印。


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明 李在《山莊高逸圖》


明代畫家以政山水畫作品集賞析

勵丰標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