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式”金融提速:消費者的非典型支付生活

【疫情下的“非接觸”式科技細節】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從監管到機構再到消費者,“非接觸式”生活帶來的一系列科技化轉換在提速。

從金融機構服務變化來看,對公業務方面,金融科技應急化服務越來越細緻與具體。分行業來說,疫情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旅遊等第三產業的負面影響更為直接。而第三產業中又聚集了大量小微企業,疫情對於消費市場的打擊和防止疫情蔓延的種種控制措施,使大量中小企業無法開門銷售或生產。

在民生領域,尤其在支付環節,從現金到非接觸式支付轉換也在提速。

從監管到消費者,在疫情防控下,“非接觸式”生活帶來一波流量,尤其在支付環節,從現金到非接觸式支付轉換提速。

在疫情防控壓力下,央行廣州分行對從醫院、農貿市場和公交行業回收的人民幣現鈔,標記後銷燬。四川監管部門呼籲採用“非接觸式”服務。北京提出支持金融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符合條件的納入“監管沙箱”試點。

“非接觸”的非典型生活

“春節以來首次去中百倉儲採購。從臘月二十九至正月二十五,一直未曾下樓,今天首次外出買菜。街麵人少,但超市井然。為縮短買菜時間,最好兩人合作,一個挑菜,一個排隊結算。”2月18日,一直在武漢市工作和生活的董登新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他是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他說,“現在武漢各小區已開始全面專人配送,大家不必親自去超市或菜場。”專人配送是目前多個城市的通行做法。

一位上海當地人士表示,其所在小區的做法是,為了儘量減少外出,社區業委會在門口設立蔬菜(淨菜)售賣車,銷售企業為菜籃子工程合作企業,並能提供防疫證明,僅支持微信及支付寶掃碼支付,不支持現金支付。每次只能一人上車,前一位結完賬後,後一位方可上車。

電子支付已經普及,但日常生活中現鈔交易仍較為常見,被認為可能給疫情防控留下隱患。

2月15日,央行廣州分行發佈消息稱,疫情期間,其轄內商業銀行將對從醫院、農貿市場和公交行業回收的現鈔進行全額清分、消毒,做好特殊標識和消毒記錄後上交人行廣州分行,廣州分行將按照相關規定直接銷燬、不再投放市場。該分行10天內向轄內投放原封新券近30億元,回籠現金78億元。其中,向疫情防控一線單位回籠現金8億元。

在疫情影響下,從監管到消費者,都主動或被動選擇了“非接觸式”生活方式。有的在當地社區要求下,每家每天只能派出一個人外出購物。有的乾脆選擇生鮮配送,足不出門。

“個人感覺由於疫情影響大家今年發紅包、搶紅包的熱情明顯下降。”一位春節期間滯留在家的深圳80後人士說,大家每天宅在家裡搶口罩、搶菜、搶酒精。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各大生鮮App上新以及“搶菜”。

他向記者描述,各大購物及生鮮類App交易量暴增,供應鏈採購及配送能力迎來突擊考試。在生活物資短缺,尤其是生鮮食品、消毒液最緊缺的幾天,四通一達快遞全部癱瘓或半癱瘓,能夠正常發貨的只有順豐和中國郵政。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信任生鮮配送。“我家每週去一次山姆會員店,採購一週所需的牛肉、羊肉、豬肉、魚、蛋等主要物資;平時的蔬菜在附近超市買(一週去兩次)。”另一為深圳80後人士說。

由於“搶菜”,他對各個App的優惠活動“門清”。他說,前幾天,京東自營商品配送沒有漲價,結果導致大面積缺貨。自營類生鮮電商(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樸樸等)和平臺類生鮮電商(京東到家、餓了麼、美團等)的商品庫存也捉襟見肘。

“我自己去樓下拿快遞,感覺大家現在買的基本上都是生活必需品(米麵油、生鮮、紙品家清、防疫用品等),很多人在家除了日常消費用到最多的移動支付消費可能就是線上娛樂(視頻、遊戲)、在線教育。”

“非接觸”服務考驗

由於每天“搶菜”,前述人士對各大支付公司春節前夕優惠活動的“羊毛”門清:銀聯雲閃付聯合銀行線上App推出各類滿減或隨機立減活動;微信支付更多的是和線下商超推出滿減活動,比如沃爾瑪滿199減20,順帶家樂福推廣人臉支付,滿38減10,唯獨支付寶的優惠活動(極小額的花唄紅包)乏善可陳。

在互聯網的存量市場,突發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群體行為習慣的轉變,既給金融機構線上服務提出了新的考驗,又給消費者提供了一次“啟蒙”,這種“新場景”成為各機構必須回答的“獲客”或保留App流量的新問題。

例如,各地出現“不見面菜籃子”,老百姓在手機上下單支付,不出門就能夠買到肉蛋蔬果。各金融機構利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全天候為客戶提供金融投資、生活繳費、網上購物等多項服務。

具體到場景,民政部提出希望互聯網企業積極參與社區防控應用開發。中國銀聯雲閃付推出“四大防疫產品”——智能門禁、健康打卡、紅外測溫及社區在線服務功能,以幫助物業實現社區零接觸管理。支付寶等也推出類似功能。

“線上服務、自助機具,(非接觸式服務)都不是問題。”一位股份行科技部門人士說,城市人群中,手機銀行已經較為普及,“我們零售金融98%以上交易都在線上完成,客戶也基本百分百覆蓋。”這次疫情帶來的意義是為基層老百姓進行了一次App使用上的啟蒙。

央行等五部門2月1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銀行、支付機構要引導客戶通過電子商業匯票系統、個人網上銀行、企業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支付服務App等電子化渠道在線辦理支付結算業務。

而央行成都分行在《致四川省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倡議書》中直言,優先選擇非接觸式業務辦理方式。在現場支付結算過程中,建議多采用掃碼支付等非接觸式方式進行。如確需前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現場辦理業務的,可優先選擇ATM機、超級櫃員機、自助填單機、自助回單機、外幣兌換機等自助服務設備辦理業務。

對機構而言,這種“非接觸式”也延伸到對公業務,從而保持App的月活量,這種對公業務從公司員工健康報備這一小切口入手,延伸至線上辦稅。

記者統計,包括字節跳動旗下飛書、招商銀行、京東數科,均開發了“健康報備”或類似功能。出於防控疫情需求,國家稅務總局特別提出了“非接觸式服務”,由各地稅務機關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推出一系列“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中國銀聯宣佈,支持納稅人在全國各省市電子稅務局網站以及個人所得稅系統使用銀聯卡在線支付繳稅,部分省市稅務App內可使用銀聯移動支付產品繳納稅款。騰訊金融科技也表示,由其提供底層技術支持的區塊鏈電子發票,在落地應用的一年多時間裡,開票數量已經突破1600萬張。

而在今年1月末,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出通知,鼓勵各金融機構開發適應疫情防控需求、服務全民健康和社會綜合治理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對作出貢獻的予以金融創新激勵支持。支持金融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符合條件的,納入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創新試點。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