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復工“兩不誤”在粵外企吹響有序復工復產號角

策劃:林海利 孫璇

統籌:吳江 孫晶

採寫:羊城晚報記者 戴曼曼 王丹陽 陳澤雲 程行歡 唐珩 實習生 劉婷婷

在廣州,生產速度高達每分鐘150瓶的個人護理充填包裝線上,安利的免洗洗手凝露,正一瓶瓶飛速而出;在湛江,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已恢復運營,土地整備的復工正等待最後的批覆……近期,多家跨國公司在粵紛紛吹響復工號角,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不誤”。

此前,商務部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圍繞穩外資目標,在切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千方百計做好為外資企業服務和招商引資工作。目前,在廣州,外資企業正有序復工復產,以黃埔區為例,124家重點外資企業中已復工企業109家,復工比例達到87.9%。

眾多外資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仔細洗手,戴好口罩、髮套、護目鏡,穿上全身連體隔離衣,鞋底酒精消毒後再套鞋套———這是安利紐崔萊生產線工人的“全副武裝”。作為美國安利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安利廣州工廠產品不僅供中國市場,在2月10日正式復工後,還需滿足海外訂單,供應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首個外商獨資大型石化一體化項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辦公室也已於2月10日復工。巴斯夫方面透露,工地上還在辦理一些手續,希望能在本週得到允許復工的批覆。

此前的2月3日,全國尚在停工停產時,廣州南沙港二期碼頭上200多個集裝箱貨櫃已完成備案,悄然開始運轉。吊臂和貨車陸續將這些裝滿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貨櫃,提至法國食品巨頭達能位於南沙自貿區的自有倉庫,隨後馬不停蹄地運往全國各地。

“從我們倉儲物流方正式提出申請,到完成復工備案,前後不超過24小時。”達能中國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外,達能中國飲料在粵工廠也已全部獲得政府復工備案。其中,深圳工廠在深圳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已於2月13日全面復工。

廣州黃埔超八成外資企業復工廣州市商務局方面表示,目前全市外資企業正在有序復工復產。以黃埔區為例,124家重點外資企業中已復工企業109家、未復工企業15家,復工比例達到87.9%。

在黃埔區的多家工廠內,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各家企業加強了防護措施,力求防疫與復工復產兩不誤。

如寶潔公司黃埔工廠額外增加了針對疫情防控的消毒流程,並向員工發放健康指引、提供各類防護用品,就餐也採取統一分餐制,嚴格執行間隔用餐制度,全面做好員工個人防護保障工作。目前,寶潔大部分生產線均恢復生產,全力保障各類涉及民眾衛生清潔需求的日用品生產。

拜耳集團從交通、出入、用餐、環境等多方面採取措施進行防護,如辦公區域每天消毒至少三次,通過工程措施保證足夠通風,設置發燒人員臨時觀察室和候診室等。

線上開工成多數外企復工常態

除了忙碌的生產線之外,安利方面透露,還有一些職能部門支持員工居家辦公。羊城晚報記者從廣東省內多家外資企業瞭解到,居家線上辦公已成為多數外企復工的常態。

自2月3日起,恆生中國部分分行所在網點初步恢復有序營業。與此同時,恆生中國實行最低運能辦公結合員工在家辦公,安排關鍵崗位員工在崗,並全程保障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線上業務辦理渠道的服務。

羊城晚報記者從多家外資銀行、審計事務所獲悉,在支持金融基礎服務的情況下,部門錯峰輪值上班以及部分遠程在家辦公,成為不少外資金融企業的主流工作方式。

因生產口罩與防護設備而在這個春節被不少中國百姓熟知的霍尼韋爾則透露,95%的辦公室員工採取在家辦公的措施。目前,根據各地政府相關規定,霍尼韋爾旗下21家工廠,包括廣州工廠在內的18家已全面復工,另外三家部分復工。

在羊城晚報記者的實地走訪中,不少外資企業在評價當前復工復產情況時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平穩有序,而對於目前可以預見的影響則直言“影響不大”。

“我們去年8月底量產,一直處於產能爬坡階段,沒什麼太大影響。”16日,韓國液晶面板製造商LG2Display有關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目前廣州的OLED生產廠正常運轉。據悉,投資460億元的LG2Display廣州OLED項目,是全球最大尺寸和最先進的8.5代OLED生產線。

“疫情沒有對項目產生主要影響”,巴斯夫相關負責人表示,春節前,基地項目進展到土地整備,這個工作在節後復工後也會繼續。

“復工面臨的挑戰是供應鏈。不是單純某個企業的,而是全社會、全產業鏈的聯動。”安利中國供應鏈副總裁陳森林說,以免洗洗手液為例,原材料酒精還有保證,但此前瓶子短缺,就導致“沒米下鍋”。

“幸虧當地政府敏感度高。”陳森林說,1月30日,黃埔區政府就已向企業瞭解情況。知道安利分佈在江門、中山、珠海等地的工廠上游供應商尚未復工,黃埔區政府就通過工信局、對口單位,出具信函與當地政府溝通,讓當地政府鼓勵這些企業儘快恢復生產。“現在還是有一些短缺,但總體而言,政府的協調起了很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