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做优做强湘米产业

今年,该县优质稻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9日讯(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唐春晖 邱鹏 王勤)2月19日上午8时,省人大代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富农优质稻合作社负责人刘准,带领10多个村民,来到合作社育秧基地刘老屋组整修育秧大棚。刘准说,雨水季节到了,马上就要浸种育秧,当务之急要把育秧大棚整修好。

衡阳县:做优做强湘米产业

村民正在整修育秧大棚

刘准说,前几天,梅花村遇到大风,把育秧大棚的薄膜掀翻。今天趁着艳阳天气,组织劳力,把薄膜盖好,为育秧作好准备。

据介绍,去年,该村共种植优质稻面积2700多亩,生产粮食2500多吨。今年,衡阳县出台优惠政策,富农优质稻合作社在与角山米业签订优质稻收购订单的基础上,每50公斤优质稻县财政再补贴10元,大大激发了种植大户种粮的热情。今年,该村扩种面积300多亩,还带动了周边乡村种粮大户扩种优质稻面积3000多亩。

衡阳县是我省粮食主产县、全省优质稻生产优势产区,年粮食播种面积在160万亩以上。今年,该县将围绕“两稳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提品质、提效益的总目标,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种植优质稻面积100万亩以上,做优做强湘米产业。

为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衡阳县财政安排发展粮食生产资金3000万元,用于高档优质稻产业培育和产业园创建。对与县优质稻产业协会履行订单协议的双季优质稻种粮主体,按订单收购量每吨补助200元。该县还对2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和3.5万亩“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试点示范片核心示范区,开展专业化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给予早、晚稻订单种子和配套物资及机械化作业补贴。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

同时,衡阳县以县优质稻产业协会为平台,积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推动规模生产经营,走“政府引导、协会牵头、企业主体、大户参与、订单收购”的粮食产业发展路子,加工龙头企业、优质稻产业协会与种粮大户签订加价收购协议,重点支持订单生产。据了解,今年,该县新增优质稻订单面积10万亩,力争建成产销对接高档优质稻基地50万亩。

衡阳县县长孙鹏伟说,目前,该县15个省级粮食生产监测点的双季优质稻种植面积已落实100%,非双季稻宜稻区将种植一季优质稻和糯高粱等旱粮作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