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娄烦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娄烦县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展开。本报记者 姚 凡 摄


本报记者 姚 凡 通讯员 狄慧萍 赵志峰

立春一过,万物复苏,便是一年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娄烦县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今年保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强劲攻坚态势,争分夺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鼓作气交好总账、兑现“军令状”。

今年,娄烦县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按照“稳面积、提单产、促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 持续在“特色做特、优势做优”上下功夫,深挖内潜,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化、规模化、功能化发展。目前,已经开展了春耕备耕工作,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0.5万亩,粮食作物18万亩。

精准发力

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今年春耕生产需要,娄烦县加大农资储备力度,全县各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储备马铃薯种子500万公斤,其他粮食作物方面,主要有玉米、谷子、豆类等。年前该县3家种子经营单位共订货3.6万公斤,目前已购回2万公斤,加上农户自留种,可满足全县今年春耕主要农作物生产。

围绕种植高效益经济作物这个中心点,娄烦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持续发力,切实抓好2020年农业产业项目。起草了《2020年马铃薯产业全覆盖项目实施方案》《2020年中药材产业项目实施方案》和《娄烦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初步落实了马铃薯、谷子、中药材有机旱作示范片的合作社及种植地块。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方面,对已报名参与托管服务的12家社会服务组织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核实,正在按照相关程序对上述单位进行评选。农业执法检查方面,结合疫情防控检查,对全县4家化肥经营单位、3家种子农药经营单位经营的种子、肥料、药剂进行了执法检查,为农业生产安全用种、用肥提供了安全保障。农业技术服务情况方面,利用网络建立了娄烦县农业技术服务微信工作群,成员包括技术服务人员、乡土人才、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现在已经达到98人,开展了测土配方、选地整地、植保防疫、墒情季节分析等宣传指导服务。

夯实基础

做精做细特色产业链条

在“特色做特、优势做优”上持续下功夫,深挖内潜,突出重点,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绿色化、规模化、功能化发展。这是娄烦县定下的农业发展目标。

今年,该县以有机旱作技术为支撑,在绿色种植上重点发力,打造马铃薯旱作示范片5万亩,种植小杂粮6万亩、中药材1万亩,做强做优一批食用菌项目,促进绿色产业提质升级。

在规模养殖上重点突破,以“园区+基地”为载体,全面推进新青林水貂、康福蛋鸡、怀安肉牛、中合种猪基地建设,谋划实施天池生态循环农业种养园区,带动生态养殖扩容增效。在功能食品上重点推进,以“山水娄烦”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加大“娄烦山药蛋”“晋谷芝富锌小米”“楼烦王小杂粮”“大丰双孢菇”等产品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提高附加值。

同时,娄烦县大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提质改造95公里,建设旅游公路10.3公里,巩固提升饮水安全10个村,除险加固淤地坝9座,复垦土地850亩,加快实施民间资本开发造地6893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200亩,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娄烦县在做新做绿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推动煤铁等传统工业向绿色化、园区化发展,继续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

巩固拓展

提升减贫带贫双向效应

今年娄烦县继续坚持“巩固拓展”两促进的作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压实“县乡村三级”和“五支队伍”责任,做细驻村帮扶、政策宣传、数据台账等基础工作。

如何交好总账、兑现“军令状”,娄烦县发起了脱贫攻坚总攻,要全面提升减贫带贫效应。突出抓住“产业、就业”两个重点,注重量的合理增长,注重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促进实施主体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强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力争实现贫困劳动力一技在手、一人就业,一家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在“减贫防贫”两手抓的工作中,娄烦县紧盯剩余的191户493名贫困人口,通过个性化施策、精准性帮扶、保姆式服务,确保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重点群体动态精确监测,发现返贫风险及时化解,做到有效应对。同时,积极拓展“1+3”社会扶贫模式,引深孝善扶贫、星级创评、爱心超市等创新性扶贫成果,充分激发群众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

娄烦县人民今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将日益增长。今年在改善民生方面,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不断提升“校长、教师”两支队伍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理顺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平安娄烦”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脱贫攻坚,娄烦县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