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丨特殊的法治進校園,檢察官大叔上演“空中”脫口秀

文丨黃檢宣


近日,黃浦區中小學在線課程中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老師——盧灣中學特邀法治副校長,黃浦區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檢察官楊旭垠。疫情當前,黃浦區第一檢察部未檢辦與黃浦區教育局青保辦共同推出一檔法治科普在線講堂,以別出心裁的“空中”脫口秀為青少年在新冠疫情期間戴上法治“口罩”,遠離不法“病毒”,持續推進法治進校園工作。


楊旭垠檢察官圍繞“好奇”“欺騙”“衝動”“利益”“無知”五個關鍵詞,以法律的視角剖析在疫情中要戴上的法律“口罩”,提醒公民特別是青少年在疫情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更好遠離不法“病毒”!



No.1 好奇與敬畏


有的事情可以好奇的,譬如對知識,對文化,有的事情是不能隨便好奇的,好奇不僅害死貓,也會害死人,2003年的SARS就來自於果子狸,所以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出於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的目的,我國刑法對於涉及野生動物犯罪規定了這樣幾條罪名,包括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


病毒沒被悶死,悶死的是靈魂


No.2 欺騙與誠信


在疫情面前,誠信不僅僅是個道德問題,更可能人命關天。


案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本地丨特殊的法治進校園,檢察官大叔上演“空中”脫口秀


在福建晉江,有一個從武漢回來的男子謊稱自己是從菲律賓回來的,而他恰恰是得了新冠肺炎,還參加了兩場大規模的聚會宴席,致使四千多人全部隔離。對這種行為我們國家刑法是有規定的,他已經涉嫌了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記住這句話:不聚餐為了以後還能吃飯,不串門為了以後還有親人。


不戴口罩硬闖,罔顧他人安全


No.3 衝動與理智


Q:一直待在家裡十多天了,感覺整個人越來越煩躁、無力,這是正常的嗎?


A:心理學家認為,一般人待在家裡超過十天,心裡滋生譬如說恐懼、焦慮、抑鬱、暴躁等不良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再有情緒,也不能影響到他人的安全。


例如,前兩天在虹口一地鐵站有男子不戴口罩硬要闖關,民警來了還在打人,這種行為叫尋釁滋事罪,是情節嚴重的犯罪行為,應嚴厲制止。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No.4 利益與公平


雖然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去”,但是疫情當前,有的黑心商販竟趁機哄抬物價發國難財、製造銷售假冒偽劣的口罩。


本地丨特殊的法治進校園,檢察官大叔上演“空中”脫口秀


更有甚者搞假募捐騙錢,更是涉嫌構成詐騙罪,上海人把他們叫做“阿詐裡”,檢察機關懲罰這些騙子絕不手軟!


不信謠不傳謠


No.5 無知與冷靜


疫情面前,每天會有大量與防疫有關的信息,真真假假,真假混雜。但我們大多數人並不能明確辨別信息的真假與否,故而開口前先動腦,不嘴快手快,不爭當“小喇叭廣播電臺”,而應時刻保持冷靜,學會對謠言“免疫”!


提高免疫機能,從謠言鑑別力開始,學會從“動向醫生謠言排行榜”、騰訊“較真查證平臺”等平臺獲取真實的信息源, “不信謠不傳謠”,這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義務!


上海法治聲音

上海法治聲音是一個政法人發聲集結號。我們擁有一批熟識的政法條線工作者、基層幹警、法官、檢察官和法學教授。


從法治活動、大案要案,到市民關心的法治話題和民生信息,都可能寫進我們給你的法治聲音“集合帖”。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報業集團聯合出品。聚焦法治熱點,關注法治人群,傳播法治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