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與中藥炮製研究


中藥鑑別探討。炮製方法研討。標準法規廣議。挖掘歷史寶庫,尋覓傳統之法,追根溯源,正本清源,辯之識之,尊之變之。

SCI論文與中藥炮製研究


近日,看了周建理的《“臨方炮製”古人的智慧,如今卻丟了!》一文,其中談到“SCI”,筆者不詳,查閱了資料,在“百度百科”中是這樣講的:


SCI論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我國科技界對SCI論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誤認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學引用併成為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評價和獎懲的一類刊物。


SCI論文本身來說,我國科研工作者大多面臨英語能力匱乏的缺陷,尤其對於年齡大和專業性強的科技工作者來說,內容不是問題,英語往往成為了制約的瓶頸。SCI論文對我國大部分科技工作者來說依然是神秘的,難於發表的,正基於此,大部分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引入作為評價標準,這也是有失公正,雖然缺少人為干預的評價標準,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時,不得不將精力浪費在於SCI論文的寫作與發表,雖然使得我國科研可與國際接軌,培養我國科技工作者運用SCI官網進行現有論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詢與搜索的習慣,但制約了我國的科技水準,使科研人員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語上,使大量優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壞了中文期刊的發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領域的“幣值”。


發表SCI論文的多少和論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基礎研究成果水平的標準。是招聘、提升、考核、評獎的重要指標。

SCI論文與中藥炮製研究

SCI、SSCI、核心、普刊發表指導


下面摘取周建理老師討論的部分內容:


我們的一些搞炮製研究的老師告訴我,我們拿了經費,想搞傳統炮製研究,但是校長不允許,一定要叫我們搞炮製的人發SCI文章,所以我們必須要搞外國人看得懂的文章。


傳統的炮製沒人研究了,現在最好是找到炮製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新化合物,再弄點藥理把它變成生物活性成分,於是乎它就是有效成分了。至於那個成分與中藥實際療效的關係如何,沒有人管沒有人問,發了SCI課題就交差了。


這些事情我也與某個大學校長討論過,他說不搞SCI不行,教育部老是搞這些東西來給大學排名,排名靠後就拿不到課題,拿不到課題就搞不過到經費,沒有錢,啥事也辦不了。這位校長告訴我,他對這一點也是深惡痛絕的,但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純正的中藥炮製文章西方是看不懂的,這不是逼著我們中醫藥專家朝著旁門左道上去寫嗎?中醫藥的科研要想走SCI的道路必死無疑,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當然,中藥炮製可以結合現代化學和現代藥理學去研究,搞一些"創新",但"守正"的研究更是極其重要的。


看看這些年雜誌上發表的炮製學研究的文章,我雖然不是內行,但也能看出來大多數與"守正"根本沒有一毛錢關係。


中醫藥是中國傳統的東西,特別是中藥炮製。是中醫藥特有的,是基於中醫藥的理論基礎上的,SCI論文是純英文版的,中醫藥方面的很多專業術語,用英文是沒有辦法表達的,也是表達不清楚的,西方的人是看不懂也理解不了的。人們搞不清楚,為什麼研究中藥炮製的成果成績,全靠在SCI發表論文的多少和論文被引用率的高低,來作為招聘、提升、考核、評獎的重要指標呢?


中醫藥和西方醫藥,本來就是兩個基礎體系的東西,為什麼一定要用一種理論體系來衡量另一種體系的內容呢?難道,外國的月亮就一定比中國的圓嗎?


作為中醫藥的工作者或者說中藥炮製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有多少人能夠在SCI上發表論文,或者說在SCI論文上得到真正的收穫呢?在基層的工作者,又有幾個人看得懂,甚或聽到過的!

SCI論文與中藥炮製研究

SCI、SSCI、核心、普刊發表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