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试炼”,打好战“疫”“主动仗”——涌泉街道针对不同区域实施疫情分类防控

“外地回来不轮跑 疫情风险就变小”“关注左邻右舍 监督楼上楼下 防止病毒东奔西走”“今天到处串门 明天肺炎上门”......在温江区涌泉街道,朗朗上口的预防病毒感染横幅在社区及大街小巷张贴,以更易传播,更易记忆的形式呈现在居民眼中。以四川话、普通话穿插播放的大音响、小喇叭在街区、院落循环播放。

散居院落——“红马甲”志愿者还是“夜巡人”

在瑞泉馨城社区散居院落“安和苑”小区,“红马甲”们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在小区大门处24小时轮流值守,出门发放临时出门条,进门测体温、回收出门条,为居民提供24个小时的安全监测。据了解,3万余人的瑞泉馨城社区正通过居民党员参与的方式弥补社区和物业管理人员不足的困境,轮值守护小区院落安全。而共耕社区则聚力“三个问题重点”,打好农村区域疫情防控“主动仗”,重点解决人员聚集问题、公共区域管控难问题、群租房责任不清问题。

社区治理“试炼”,打好战“疫”“主动仗”——涌泉街道针对不同区域实施疫情分类防控

“散居院落区域交通四通八达,人口众多,我们采取网格化管理,并动员院落小组成员和党员进行自我管理。”涌泉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商住小区情况则更为复杂,不仅外来人口居多,活动区域还更为广阔,需要用到覆盖面更广,防控效率更高的工作模式。

商住小区——“大数据+网格化” “三色”卡通行 筑建院落“防疫墙”

针对辖区商住小区,涌泉街道通过创新“三步筛查”工作法,确保新返温人员排查“两不误”。如在丽晶港商住小区就利用大数据,指导物业服务公司落实台账管理,加大返回车辆信息采集力度,发放建账车辆门禁出入卡25000余张,实现车辆信息一卡识别,一键通行。同时还制作返岗人员登记二维码,通过对生成数据进行后台分析,精准捕捉敏感数据和信息。目前,在丽晶港、清泉、凤凰社区等商住小区对在册的业主车辆发放《车辆临时通行证》3万余张,对近期回(返)温人员严格落实“三问三登记”制度。

社区治理“试炼”,打好战“疫”“主动仗”——涌泉街道针对不同区域实施疫情分类防控

在涌泉街道花土社区,探索实施的“分色管理”模式,通过设置不同颜色的出入证对辖区各楼盘小区进出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同时,严格管控人员出入和流动,更好地帮助社区对返温、来温人员进行实时排查。黄色卡代表单号出行;蓝色卡代表双号出行,一户一卡,一卡限一人出行;绿色卡则为上班居民专项持有,一卡限一人。值守人员可通过居民持卡颜色判断了解进出人员情况。

实施‘三色’通行,既保障小区居民错开人流峰期出行,又简化居民出入手续,节省登记和排队的时间,在减轻一线抗疫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又加大了社区对外来人员的管控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疫情防控的排查和管控效率,为辖区居民再加一道防护屏障。”

战“疫”试炼汇成社区治理暖心故事

除分类防控外,涌泉街道还通过加强宣传发动更多的居民、商家、事企业单位职工参与到疫情联防联控行动中。花土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赠送肺炎预防中药;江浦路社区居民主要为工作人员做饭;清泉社区华美牙科、汇邻里商圈党支部等商家捐赠消毒用品、参与入户走访和疫情防控排查等;大田社区环卫工人及共耕社区老党员捐赠现金......形成了全民齐心抗“疫”的热烈氛围。

社区治理“试炼”,打好战“疫”“主动仗”——涌泉街道针对不同区域实施疫情分类防控

涌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战“疫”也是对社区治理成效的试炼。作为温江‘南城’区域的核心版块,涌泉城区外来人口多,活动区域广,更需要采取线上+线下这种覆盖面更广防控效率更高的工作模式,并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街道还将记录此次抗“疫”故事,以艺术展演、群众演员的形式形成舞台剧本,创作成涌泉街道富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治理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