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可以和孩子、家人探討的50個心理話題

本文轉自:愛理心(bitxinli)

談話清單包括五個部分,每個部分給出一個所要傳遞的核心心理信念,並列舉十個討論話題。在孩子需要或者閒暇時間,您可以和孩子探討這些話題,也可以在討論前做一些資料的蒐集和準備。

這些話題有助於您和孩子更多角度的瞭解疫情事件及對自己的影響、瞭解自己和他人、增進親子互動。另外,清單後面也給出幾點互動中的簡單原則和建議供參考。


家庭互動話題清單

身體篇

本部分聚焦我們的身體,包括身體的客觀狀態、身體可能面對的疾病難題,對身體的關愛,更重要的是疫情引發的我們對身體及生命的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請傳遞給孩子 “你是安全的“這一心理信念。

疫情下,可以和孩子、家人探討的50個心理話題

核心信念:你的身體是安全的。

1身體的器官與功能

2隨著時間而發生的身體變化(身體的發育過程)

3身體的感受體驗及對人的功能(疼、癢、冷、熱等感官體驗與功能)

4身體會生病、過去生病的經歷,以及疫情對你身體的影響

5如何更好地關愛身體

6人的出生以及家庭成員的出生故事(孩子最關心自己的出生故事)

7你是如何看待自己身體的(增加對身體的自我認知,特別關注滿意和不滿意的部分);我看到你身體的樣子(積極正向描述反饋,幫助孩子增加對身體的接納和自信)

8“生命是什麼”的理解及家庭中感知生命的故事(可參考不同學科對生命的解釋)

9關於死亡以及死亡的故事(死亡是生命正常的一部分)

10現在的你是安全的,健康的(視實際身體情況而定,也可以是過去或者未來,目的是增進安全感和確認感)

情緒篇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

情緒本身無好壞,只不過因為不同情緒帶給人的體驗不同,而將情緒分為體驗好的正向情緒和體驗糟糕的負向情緒。情緒既是我們應對事件的自然反應,也是給我們自己的提醒信號:嘿,有危險了緊張點哈;哦,有驚無險好放鬆啊。

因此,敏銳覺察情緒和管理運用情緒,既是我們應對疫情的必備能力,也是未來孩子走向獨立的必要學習。請傳遞給孩子“危機時有適度情緒反應是正常的”這一心理信念。

核心信念:有危險時,人的緊張、害怕、焦慮等適度負向情緒反應是正常的。

1說說你有過的情緒體驗(如開心、興奮、著迷、憤怒、恐懼、焦慮、悲傷等,啟動情緒覺察和表達)

2喜歡哪些情緒,不喜歡哪些情緒(情緒無好壞,都是我們的內心狀態反應和信號)

3你的情緒平時都放在哪裡(評估情緒的表達,比如,臉上、肩膀上、藏起來等)

4你願意把你的情緒說出來麼(鼓勵情緒適度的表達)

5你有心理話可以和誰說(鼓勵把心裡話說給信任的人)

6疫情事件帶給你哪些情緒感受(如焦慮、擔心、恐慌、內疚、無力感、自責等)

7你怎麼看待自己現在的情緒感受(一定程度的焦慮、恐慌等是正常的,如影響正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心理支持)

8做些什麼可以讓你心情舒服些(根據實際情況可實現的實現,不可實現的至少可以說出來與他人知曉和討論)

9我們有哪些情緒體驗是相似或者一樣的(同情、互相支持)

10把情緒說出來的感覺怎麼樣(對心理狀態的評估,如需要可需求專業心理支持)

家庭關係篇

心照不宣的含蓄在我們中國的家庭文化中比較具有代表性,一些家庭故事,特別是父母的相愛、組成家庭的歷程往往是作為不被提及的父母隱私,偶有提及往往也是酒桌上的玩笑或者被孩子拷問時的迴避。

但其實,家庭的組建對於孩子是充滿好奇和猜測的,這關乎“我是從哪裡來”的人生思考。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將這些故事作為家庭資源分享給孩子,是一筆傳承給孩子的財富。

身為家長的您,曾經又何嘗不是一個孩子呢?請傳遞給孩子“困難時,爸爸媽媽會支持你”的心理信念。

疫情下,可以和孩子、家人探討的50個心理話題

核心信念:當你困難時,爸爸媽媽會支持你。

1爸爸媽媽是怎麼走到一起的(家庭組成的故事,也可包括隔代)

2當有了你,爸爸媽媽的生活有了什麼變化

3我(你)有爸爸媽媽的哪些特點(孩子說,家長互動反饋)

4你對現在爸爸媽媽的關係怎麼看,有什麼建議

5你希望和什麼樣的伴侶生活在一起

6你希望你的家庭是什麼樣子(可包括居住城市、成員及數量、關係互動模式等),與現在的家庭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7聽聽看,爸爸媽媽對你未來的期待;在疫情中對你的期待

8說說你對爸爸媽媽的期待

9如果遇到困難,你會向家裡誰求助

10請記得,困難時爸爸媽媽會支持你


遊戲篇

對於有些孩子,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困難的,或者是害羞的。家長可以和孩子玩畫畫的遊戲,讓孩子放鬆下來、表達內在情感。

以下列舉的是一些繪畫的主題,各主題可以單獨畫,也可以按照順序依次來畫。表達形式不侷限於畫筆,還可以是彩泥、玩偶雕塑、鞋盒家居物品、人物扮演等。

不管如何創作,請都做最後的作品展示和分享,並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創作的歷程、感受和收穫。

疫情下,可以和孩子、家人探討的50個心理話題

核心信念:你的情感和想法可以表達出來

1熱身:閉眼或者非利手塗鴉(放鬆心情,鼓勵自由表達)

2熱身:畫此時此刻的感受(聚焦自我狀態,鼓勵自我表達)

3資源:畫你和你的家庭及成員,大家一起做某件事的情景

4資源:畫一個最好的朋友

5事件:創造一座城市,添加這個城市遇到外星人入侵等孩子喜歡的故事背景(壓力事件帶入)

6困境:畫出現在的一個困難或者障礙

7自己:畫出在困難中的自己,可以是自己的情緒、外貌、行動、表情、抽象代號等

8目標:畫此刻你的目標和願望

9願景:畫“如果你很好”的生活,希望的生活

10分享:如果可以,請用語言表達作品的創作的歷程、感受和收穫

未來篇

對未來話題的探討可以暫時緩解當下心理壓力,而且對未來的憧憬大多是積極正向的,更容易讓人體驗到希望感。

疫情危機給每一個經歷此事的人都會帶來或大或小的影響,危機是一種解體和混亂狀態,既是危險,同時也是成長的機會。

在危機中不斷成長,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能不斷更迭發展的生存本能,因此,請相信,我們的祖先傳遞給我們的基因,可以應對此次的疫情,這個歷程也許還需要時間、需要挫敗甚至犧牲,以及需要更多的智慧。

疫情下,可以和孩子、家人探討的50個心理話題

核心信念:相信本身就是力量。

1你希望自己未來在哪裡生活(1-6可以評估孩子受疫情影響的程度)

2未來你想學習什麼本領(比如醫學專業選擇傾向)

3你想做什麼職業,做什麼工作(比如對於醫生等近期高頻出現的職業的態度)

4疫情到目前,你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什麼(往往是傷痛的部分)

5疫情到目前,你最不想忘記的是什麼(往往是積極的部分)

6疫情到目前,你最想和自己說什麼(對自我的認知和評價)

7疫情結束後,你有什麼願望,最想做什麼事情或者想去什麼地方

8疫情結束後,你最想見到誰,先和TA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9你自己覺得,這次疫情對你現在有哪些影響,從中你學到什麼

10相信,我們是可以的

家庭互動話題,拋磚引玉,不侷限於以上,也可根據家庭成員年齡、關係等選擇適用話題。

家庭互動簡易原則

1關愛:請成年人首先從關愛自己開始,這既是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也是給孩子建立自我關愛的榜樣。請帶著關愛去看您的孩子和TA的困惑。

2選擇:聊天話題的選擇以孩子為主:孩子問了,就是開始;您的疑惑,同樣也可以開始。

3等待:隨時隨地都可以討論聊天,如果時間地點不合適,成年人請給孩子一個等待的回應:孩子,現在不方便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稍後討論,請給你的疑問一個等待。

4傾聽:對問題本身,成年人以傾聽和詢問為主,少評判,鼓勵孩子把困惑說出來。

5誠實:對於解答問題,請誠實:不知道說不知道,一起來找答案;知道的最好有確鑿論據;有同樣的感受請不吝嗇的分享給孩子您的體驗。

6變化:請給您和孩子的討論留一些開放的空間,因為未來我們真的有很多不確定。

7支持:支持是互相的,也許您會發現孩子也在支持著你,因為彼此在一起。


孩子往往是在重大事件和變故時,家庭中最容易忽略其心理感受的人,因為成年人會認為TA是小孩子:我知道以為孩子也知道、以後也不記得什麼、太小了不用說那麼多、現在什麼都不懂長大就都懂了……

成年人的思維定勢會讓事件本身在孩子的世界裡,變得更未知、更難懂,甚至更恐怖。

孩子往往也是在重大事件和變故時,家庭中最想去保護的人,那保護孩子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有效的支持TA:讓TA以能理解的方式瞭解事件本身、有足夠的安全空間可以表達真實的情感體驗、想法和觀點可以在被尊重的氛圍中被傾聽、有能夠足以支持TA的人陪伴,甚至有時需要溫暖而有力的肢體接觸,如擁抱、撫觸等。

疫情下,可以和孩子、家人探討的50個心理話題

“問題並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在不可抗拒的危機面前,特別是不可確定的事態發展過程中,更加考驗個人以及群體的心理應對機制和能力。

如果您覺得上面的家庭互動溝通話題和原則對您和孩子有幫助,請更加慷慨地和您的其他家人討論這些,以上話題和原則不僅適用於親子溝通,而且適用於全年齡段的人際溝通。

是的,您可以像愛孩子一樣,去愛您的父母、您的伴侶、您的家人和您自己。

一個人的狀態,可以帶動一個家庭;N個家庭可以帶動一片社區、一個城市、甚至我們的整個社會。

疫情面前,我們每一個兒子、女兒、父親、母親,用科學之方和關愛之心守護好自己和家人,想必就是我們普通公眾能做的更好的選擇。


喜歡,就請您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小編給各位讀者比心啦

疫情下,可以和孩子、家人探討的50個心理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