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邮政的投递员”!三天蹲守封闭小区投递包裹

投递一线紧张忙碌,机关和后勤岗位人员纷纷驰援。2月10日至12日,中国邮政报安徽记者站记者参加了安徽省邮政分公司机关党委开展的“同心筑防线 齐心战疫情”帮扶工作。三天蹲守在不同小区投递包裹,每日上百件的投递量,蹲着打电话、送包裹,不敢喝水、吃不上热饭等等,让他感到身体疲惫,但在特殊时期投递,他也有了更多对投递员职业的感悟,更增添了对投递员们的敬意。


2月10日,也是单位复工第一天。一早到单位开了疫情期间工作证明,便赶到帮扶点——我所住的小区,等待邮件的到来。


熟悉的小区因疫情封闭后,显得有些陌生,只留一个门进出,加之进小区要测量体温,出小区要查出入证,门口显得有些拥挤。和另外一位帮扶同志察看地形后,决定将临时邮件交接点设在小区门外的一个单位广场上,这样邮件能摆开,便于分堆查找,但距离小区门口有二三十米。


9:40左右,邮车来了,投递员卸下5大袋邮件,逐一开拆、清点,共有148件。我俩开始按收件人手机号码后4位的第一个数字,依次分堆。近一个小时后,10堆邮件各归其位,秩序井然。


驰援一线 |“我是邮政的投递员”!三天蹲守封闭小区投递包裹


依照以往采访投递员知道的投递数据,这么多邮件投递完,至少得要大半天的时间。现在又是非常时期,客户从家出门,要戴口罩、做好防护才来取件,没个十几二十分钟不行。我俩蹲在地上,分头打电话,一句句“我是邮政的投递员”,让自己渐入状态。立春后的合肥,天气晴好,杨柳风少了寒意。许是着急,或是温度有点高,身上开始出汗,橡胶手套、口罩里层都是潮气。


驰援一线 |“我是邮政的投递员”!三天蹲守封闭小区投递包裹


临近中午,陆陆续续有客户来取件。有的来到交接点拿,方便我们不少。有的在门岗那里打电话,要求送到门口,我们只好拿着邮件送去,隔着道闸签收。二三十米的距离,平日走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却都是小跑。客户宋先生在签收邮件时说:“你们真不容易,要做好防护呀。”令我心头一热。平日里自己在采访投递员、取快件时,更多的是理解同情——理解他们的艰辛,风里来雨里去;同情他们的遭遇,有时会遇到责难、训斥甚至歧视。而这次的身体力行,让这份理解同情又多了一份体悟。当我将手中的笔递给客户签字时,客户摇摇手说:“‘不接触’投递,我不签字。”撕下面单,我在口罩的遮挡下苦笑。


下午一点半后,客户来得少了。我们吃点饼干、喝口水,分次去附近的公厕。简单休整下,又开始对没打通电话的客户,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的电话联系。一遍遍的话语重复、动作重复,虽没多少技术含量,但极考验人的耐心与心情。一天下来,我一人打了93通电话。临近傍晚,邮车来了,整理好面单和未妥投的邮件,与投递员交接。妥投104件,我还带回4件客户要求晚上6点后投递的邮件。不算特别出色的成绩,但差可告慰。


驰援一线 |“我是邮政的投递员”!三天蹲守封闭小区投递包裹


投递员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职业,但在非常时期,他们是为数不多的仍在岗位坚守、方便百姓生活的人。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经历疫情时期的投递,更能看清口罩后的众生。也许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安慰,人间的美好会驱散病毒,还我们朗朗乾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