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曹叡,此時諸葛亮北伐,孫權北伐,烏桓叛亂,內部也爆發叛亂,你怎麼辦?

沒辦法就這樣黑


烏桓叛亂不過是邊角之患,可以暫緩,況且曹魏在北方一直有駐軍,還有田豫這樣的將領,可以進行必要應對。曹睿時期對吳國和蜀國,都有相應的防範,比如對付蜀國的司馬懿,對付吳國的有曹休,所以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剩下的就是平定內亂,這個你要看是誰叛亂,什麼原因叛亂,曹睿時期,曹魏政權已經相當穩固,應該不會有大規模民眾叛亂,剩下的就是各地太守,比如孟達之流,但並不會有太多人響應。如果沒有連結吳蜀,出其不意,應該也能對付得了


太宗歷史


還能咋辦?先是“涼拌”,然後根據輕重緩急看著辦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得看國內的叛亂是由誰引起的,進行區別對待。請聽絲語慢慢給你道來。

首先,要記住“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原則。如果是司馬懿帶頭的,就一定要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將司馬氏打趴下。其實,早就耳聞司馬懿有不臣之心,正愁著沒機會逮住他呢,現在倒好,自己撞到“槍口”上來了,也就怪不得老“曹”(叡)家不講情面了,借這個機會滅了他可以起到“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一是可以趁機滅了司馬氏,徹底解除被他們篡(曹魏)權建晉的後患;二是可以殺雞儆猴,讓那些試圖趁機“渾水摸魚”的人斷了他們犯上作亂的念頭,老老實實過自己的小日子,別老在那一天正事不做,就想著鑽“國家”空子,趁亂給自己大撈一把。

其次,還得明白“攘外可以與安內”同時進行的道理。如果不是司馬懿帶頭的或者說司馬懿根本沒有“膽量”參與叛亂,那就最好不過了。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可以給司馬懿一支小部隊,著令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平定叛亂,這樣不僅可以限定和縮小司馬氏的活動範圍,便於他有什麼異動時及時採取措施,還可以對司馬懿的“真心”進行一次檢驗;如果他平叛不力,可以治他的罪,讓他從此不得翻身,即使他及時將叛亂平定,也可以給他一定獎勵,慢慢削弱他手中的兵權。

同時,可以讓曹真和張郃各率領一支主力部隊分別抵禦諸葛亮、孫權的北伐,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固守待援或憑藉穩定的後勤保障消耗諸葛亮及孫權;另外派出一支軍事力量迅速解決烏桓之亂。

最後,還是那句話: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如果”可以讓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假設進行反思,找到更多對我們有用的東西,這就是“如果”的作用與魅力所在!


油茶絲語


歡迎收看影妹侃歷史,如果我是曹叡平叛順序先後是內部叛亂、烏桓叛亂、孫權北伐、諸葛亮北伐。下面請看影妹詳細道來。

攘外必先安內

我,魏明帝(咳咳先用廟號頂一下吧)曹叡時期,魏國國力在三國之中遙遙領先,統一全國只是時間問題了,蜀漢的益州羸弱東吳內部並不太平只有固守之心沒有開疆拓土之意!而魏國內部現在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一些州郡的生產力已經提高很多,富庶的地區一旦作亂席捲整個魏國將會造成比另外兩國北伐更大的損失。

例如後來的淮南叛亂聲勢滔天,壽春一地就守軍五萬人,而且都是熟悉地形糧草充足的大魏軍隊,比起蜀漢和東吳的破壞力更加巨大!淮南叛亂是司馬懿平叛,所以面對未知的內部叛亂我會派出司馬懿帶領大軍平叛!

抗擊外辱

內部平叛司馬懿帶領大軍就可以解決了,但烏桓叛亂是個難題。當年暴揍烏桓的張遼曹純將軍已經去世了。而且騎兵在古代就是坦克部隊步兵殺手的存在,還好北方還有一個將軍能夠鎮住烏桓的叛亂!是平叛的最佳人選。


田豫 字國讓,為我曹家鎮守北疆,從徵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烏桓大剋星啊,烏桓遊騎兵我曹家虎豹騎也不是吃素的。正好幽州也是產馬地我們可以依靠長城堅守,涼州方面派遣郝昭將軍鎮守武威隨時提防外來入侵!待司馬懿大軍平叛之後迅速出代郡痛擊烏桓主力!

料理東吳

烏桓和內部叛亂已經有了解決辦法,嗯。。孫權又來北伐打我。看來孫權沒有老糊塗還想著趁火打劫,真是張遼一去世就以為我大魏沒有人能料理這個糟老頭子了。

東吳國力沒我大魏強但也不能小覷,特別是這貨的水軍和步兵特別強。可我大魏猛將如雲,戰無不勝。立刻將青州,兗州,豫州,這些沒有和烏桓和蜀漢交界的地區的軍隊集合起來,大魏軍隊巔峰時期可是有五十萬人!現在平叛帶走十五萬,魏蜀邊境十萬,烏桓還有十萬,我還有十五萬大軍,東吳能出動的兵馬撐死十萬人,十五萬對戰十萬我還是優勢!

立刻下旨,徐晃滿寵帶兵7萬駐紮荊州以防東吳軍隊進攻樊城,張郃文聘二位將軍帶兵5萬駐紮合肥,孫權當年在合肥差點被張遼抓了俘虜,都對這地方有了陰影,但以防萬一還是有勞二位將軍駐紮合肥!

郭淮將軍乃是青年俊才,率領剩下的三萬大軍駐紮廣陵,這也是東吳軍隊的攻擊範圍,雖然東吳進攻廣陵的可能性不大但還是做好兩手準備!

蜀漢北伐,毛毛雨啦

這可不是我氣諸葛亮,沒辦法蜀漢的國力是三國裡最弱的了,全國加起來才十萬軍隊,能上戰場耳朵撐死七八萬。還要面對糧食的困擾。我可是主場作戰耗都耗死他,弄不好諸葛亮提前就累死了根本沒有五丈原那檔子事了。

鎮守關中抵禦諸葛亮的將軍我選擇曹真曹休兩位將軍,這兩位將軍都成名已久的老帥,特別是曹真將軍,歷史上可是專治諸葛亮的各種北伐。但還是為了穩妥起見,廣積糧關中地區生產力也恢復了,只要二位將軍曹休率兵五萬鎮守涼州順便震懾烏桓,曹真將軍帶兵五萬鎮守關中,拱衛京城!帶其他戰場上解決危機,聚攏軍隊囤積糧草一鼓作氣拿下蜀漢順江而下解決東吳!

總結

如果我要是魏明帝曹叡面對題主所說的叛亂會按照之前我說的那樣做,因為要考慮雙方國力和對手的實力來分配軍隊和將帥,內部叛亂肯定最為嚴重,主場作戰熟悉地形的大股叛軍可以顛覆國家的政權。

其次是烏桓。烏桓作為遊牧民族打不了持久戰騎兵數量很多實力較強,但攻強守弱所以面對烏桓我可以固守等待時機等烏桓軍出現弱點時擊潰他們。

東吳軍隊和烏桓軍隊是兩個極端,東吳軍隊守強攻弱,在長江上魏國軍隊對東吳軍無可奈何,但一旦吳軍改為登陸作戰那面對的就是曹魏的鐵騎。

蜀漢軍隊是這裡面最弱的一支,除了無當飛軍山地作戰很厲害之外,騎兵匱乏。人數少糧草不充足,蜀道可以防守也讓蜀軍糧草匱乏,面對和自己數量相當的守城軍隊,蜀軍能打下來的可能微乎其微,更別說我還為那些敵人量身定製了特定的武將和軍隊!


影妹侃歷史


引言:

這命題是曹魏要滅亡的徵兆啊!如果我是曹叡先集結可動用的部隊一路北上平叛,然後攻擊烏桓;平定烏恆後再繼續平復內亂,期間派遣使者以利誘使東吳停止攻擊,轉攻蜀漢;平定內亂後率先攻擊蜀漢;覆滅蜀漢後再招降東吳。

平定烏桓

烏桓屬於異域異族,三國時期雖然時局動盪但是由不得異族撒野。如果我是曹叡,會集結兵馬一路北上直接攻擊烏桓。大軍北上時一路平叛,將俘獲的士兵全部收編隨軍一路北上直擊烏桓。烏桓屬於遊牧民族,內部分為很多的小股勢力,攻打烏恆就以小股勢力為首,收編擴充我方的騎兵,壯大自己的實力。打到烏桓徹底沒有一戰的能力為止。

平定內亂

平定烏恆以後整頓軍馬,兵分兩路一路直奔蜀漢主力出發、另一路奔東吳主力出發,兩路兵馬沿途進行平叛,不必在意邊界城池是否丟失、丟失多少。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推進,直至最前線。

平定內亂期間派遣使者前往東吳商討結盟,共同攻擊蜀漢,許諾蜀漢覆滅後地盤全部歸屬東吳,但東吳必須將曹魏失地全部歸還。這樣東吳肯定會猶疑,前線戰爭也會得到緩解。前往對峙東吳的部隊到達前線後,示意東吳為了結盟曹魏撤掉一半軍隊。然後命令撤下來的軍隊全力平定曹魏現有地盤的全部叛亂,達到領域內部再無戰爭。

聯吳伐蜀

內部叛亂平定後,東吳必然會答應聯盟。因為東吳再三國曆史中並沒有和曹魏、蜀漢拼個你死我活的記載,往往都是見好就收的態度。曹魏內部穩定了東吳也就會妥協了。

蜀漢在三國曆史中沒有過於強大的軍事實力,攻擊曹魏不會傾巢而出,兵力不會超過十萬。曹魏經過平定烏桓、內部平叛加上抵禦蜀漢、東吳的損耗,曹魏還能剩下至少二十五萬的兵力,那麼抽調十五萬人,攻擊蜀漢足矣。東吳若是同意聯合必然襲擊蜀漢巴東郡一代,蜀漢不可能置之不理,肯定要分兵回守。巴東一旦失手,那麼東吳就可以直接攻擊蜀漢的內部。則蜀漢必亡。

蜀漢滅亡後如何統一

蜀漢滅亡,地盤如約全部送給東吳。為什麼呢?因為東吳經營不起來,無論東吳之主是誰都不會放心將益州交付到任何人手中,內部矛盾就會升級。曹魏休養生息一年整合一下兵馬,在漢中、襄陽、合肥三處集結大軍,先攻取益州。如果佔領益州全境後,那麼東吳不戰自降。

總結:徵烏桓是揚我國威,任何時期國土不容侵犯。平定內亂並不會耗損兵力,相反的是變相的把部隊集結起來了。聯合東吳,東吳是一個牆頭草的角色,但是還不能小瞧了這個牆頭草。三國時期蜀漢最弱,要是沒有天險早就覆滅了。


感謝大家閱讀,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國


逐一對付,各個擊破就是。

當時又沒有手機電臺,天各一方的幾大勢力哪能有效協同?先對付威脅最大就是了。

先平內亂,再迎戰最有主動性的蜀漢,這兩路平定其餘不足論。

司馬氏當權後便碰到類似情況,結果他們毫不猶豫的先安內,解決淮南三叛,再回頭對付其餘。

曹魏國力強大,人口兵力比吳蜀加起來還要多得多,曹睿賭得起


真正鱷魚不哭


啟用司馬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