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1

达克效应,是指,越笨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有多笨。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2

天才抢劫犯和他的柠檬汁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1995年,美国的一位抢劫犯,连续洗劫了两家银行。

这位抢劫犯是个“神人”:他没有使用任何伪装技术把脸遮住,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开始,抢,抢,抢!

警方不到一小时,凭银行的监控录像,就将其捉拿归案。

这家伙被抓住之后,满脸诧异:“我明明往脸上涂了隐形水啊!你们怎么还看得见我?”

他所说的“隐形水”,其实是指,他往脸上涂抹的柠檬汁……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这和掩耳盗铃,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但,他偏偏就是“看不见自己”。

更准确地说:他是看不见自己的无能,也看不见他人的能力,一股超人般的自信,油然而生。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虚幻优越感

而且……人越是无知,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要解释这个现象,得从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说起。

3

元认知:认知总量和获取方式

正所谓,万物归元。

元认知不止包括我们掌握的一切知识,还包括我们获取这些知识的方式和途径。

获取知识很容易。然而,获取知识的方式的获得很难。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

明师指路,不如自己顿悟。

自己顿悟,不如直接进入。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看见他人获得的成就,往往看不见他人获取成就的方式,让我们无法判断,各自所处的位置。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这会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滞后。

进而导致:元认知能力低下!

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的故事,虽然描述的是不同的两件事,但他们表达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人们常常会,放大自己的努力程度和方式,也就会自负地肯定自己的综合实力,觉得自己比别人(特别是同龄人)要更优秀、更出色。

4

达克效应

这就是,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

“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能力欠缺者,喜欢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

,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一个人的成长是在经历“无知”的

绝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开悟觉醒的山坡。

现在我们都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越是无知,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些人,连搞清楚自己有多无知的能力都没有!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懂得多了之后,也更加明白:自己还没看过、没听过、还不懂的东西,也正在膨胀。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这份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5

优秀的人,同样无法认清自己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就像上面提及的“达克效应”:那些知识和技能明明都更为出色的人,自信心却可能早已跌到谷底。

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能力高的人来说,依然是同等重要。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学点心理学:认知失调之达克效应


这就是知识渊博的人谦虚和低调的原因。

因为他们看到的视野更大,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