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他們沒輸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企業的影響相對突出,它們的運營狀況如何?能否經受得住這次疫情的衝擊?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從2月10日以來,北京的實體書店無論暫停營業的還是已經開門迎客的,員工都已經復工,並且在這段時期內企業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線上,通過在線營銷來保證運營。此外部分樓宇的物業減免租金對實體書店渡過難關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特殊時期,他們沒輸

▲西單圖書大廈


線下關門歇業線上開辦藝展


特殊時期,他們沒輸

▲建投書局工作人員為打包好的圖書消毒

手部消毒,戴上一次性手套後,再對手套消毒,接著對即將要打包的圖書書皮封面及封底消毒,然後連同已經消好毒的宣傳摺頁一塊裝進快遞包裹裡……在這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日子裡,北京閱讀季合作機構——建投書局北京國貿店的員工將客戶在他們線上門店選購的圖書,如此謹慎地消毒打包後,通過快遞送到客戶手裡。從春節到現在,該門店已經打包快遞圖書包裹200件。據建投書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克忻介紹,當前非常時期,書店還未恢復營業,只能通過網上直播,與讀者互動推薦書單了。


總部在上海的建投書局在北京有國貿、永安裡兩個門店。總部原定春節放假停業休息時間為農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建投書局在北京市的恢復營業時間推遲到了大年初十,即2月3日;後來又推遲到2月10日,直到現在疫情局勢未見好轉,國貿、永安裡兩家門店仍處於關門歇業狀態。


“雖然我們線下在關門歇業,但是員工均已到崗復工,增加線上圖書及文創產品的銷售品類,可以說,越是在非常時刻,越需要通過理性思考來破解迷思,通過閱讀書籍來陪伴心靈。”林克忻介紹,建投書店品牌管理部、文化產品部、商品管理部、出版策劃部、零售運營部等與各門店共同合力加緊籌備線上內容,保證讀者精神不斷糧。


2月3日開始,書店將正在國貿店藝術長廊舉辦的“群星閃耀·黃金黑白”好萊塢藝術展從店內轉移至線上,每天介紹一位好萊塢人物和一件明星手跡藏品,讓讀者足不出戶也可以欣賞藝術展。


為使讀者可以更正確地認識和麵對這場疾病,圖書採購負責人孫博快速整理出一份戰“疫”書單,帶領讀者從醫學、心理學、文學等多個維度科學地認識疾病。同時,建投書店出版策劃部發起了“14本自出版傳記kindle限時免費領”的活動,還在喜馬拉雅有聲書上線了《青少年傳記系列:未來夢想家文庫》聽書版,方便讀者在疫情期間閱讀好書,充實精神生活。


2月11日起,“局君睡前閱讀——店長自習室”線上直播欄目也於每晚10點準時上線。建投書店希望用閱讀陪伴足不出戶的讀者們,開啟更大的精神世界,以文字的力量緩解焦慮的心情溫暖入眠。


通過物業減免租金等渡過難關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位於北京正陽門城樓下的PageOne北京坊店在這個春節期間正常營業,只是1樓大廳的24小時公共閱讀區域暫時停供通宵閱讀服務。該門店和PageOne在三里屯的門店一樣,均將春節期間的營業時間調整為“上午11時到晚上18時”。


“面對疫情,大街上空空蕩蕩,遊客行人很少。我們雖然正常營業,但是一天接待不了幾個讀者。書店咖啡廳這一塊,北京坊店暫停營業,三里屯門店咖啡廳正常供應。我們只能靠物業減免租金來暫時渡過這一難關。”PageOne總經理陳鵬如是說。


至於線上銷售,陳鵬稱,他們在這週一剛剛推出PageOne快閃店,讀者網友可直接在裡面點擊購買。目前線上跟線下比的話,還處於嘗試階段,實際銷售額佔比比較小。快遞配送目前還正常,只是速度會慢一些。對於眼下返京復工潮的到來,在他看來,只要疫情沒有完全結束,預計客流也很少。


被譽為“上海最美書店”的鐘書閣在北京海淀區一落地,就迎來了很“火爆”的場面:每天有超過3000名讀者到店打卡。然而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鍾書閣所在的融科大廈一直封閉著,外邊的讀者進不來。“我們員工已經復工了,各種線上線下活動目前還都在策劃中,目前物流又不暢通,真是困難重重。至於何時恢復營業,要等園區通知。”鍾書閣北京店長向愛群告訴北青報記者。


目光轉向產品的深度策劃和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有限公司所屬的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亞運村圖書大廈目前均正常營業。新華書店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四大書城作為國有書城,在這非常時期照常營業,以此滿足市民的基本購書需求,但是客流量及銷售額比往年同期要差很多。


“疫情對書店線下零售銷售衝擊巨大,讀者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和方式也由線下轉向線上,因此實體書店可以嘗試拓寬書店信息傳播渠道、引入更多元的文化表達形式,通過音頻、短視頻、直播等線上方式,為讀者提供更多選擇。這或許也會成為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成功突圍的契機。”對於疫情之下實體書店遭遇的困局,林克忻向北青報記者如此表示道。


從外部來看,這次疫情必將對現有經濟格局產生衝擊,對消費習慣帶來改變,並將推動產生新的需求。書店應該認識和應對這些變化,在引導和服務讀者的基礎需求之外,還應發掘與回應讀者更高層面的需求,更加主動積極地擁抱時代賦予書店的更多角色變化,努力實現書店的危機突圍和轉型升級。


在她看來,這段實體書店經營的暫歇期,書店可以將目光轉向產品的深度策劃和運營,如精細化搭建會員制度、更新店面產品陳列、深化主題內容策劃 、研發系列活動產品等。這樣當疫情解鎖,“寒冬”過去、讀者重新迴歸後,書店才能以更加蓬勃的姿態來引導和回應讀者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