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不久前,央視版《西遊記》劇組在央視四套《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中重聚了。時隔這麼多年,劇中有些演員和當年參與拍攝的部分工作人員已經離開人世,包括導演楊潔。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除了《西遊記》這部經典神話電視劇之外,楊潔導演在《西遊記》之後的1993年也曾拍攝過一部愛情神話劇《武夷仙凡界》,也叫《人間仙凡界》,這是一部典型的“仙凡戀”的故事。講述的是武夷山名峰"大王峰"和"玉女峰"的愛情神話,玉女為了幫助玉帝覓茶,偷偷下凡尋找,不僅被武夷山的秀麗景色所吸引,同時吸引她的還有英俊的部落首領大王。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這部劇集的班底幾乎就是《西遊記》的班底,導演是楊潔,《西遊記》的攝像王崇秋也是其中一位導演。副導演有三位,項漢、崔景富,其中項漢在《西遊記》中出演過黑熊怪、高才、黃獅精等十多個角色;崔景富在《西遊記續集》中出演的是豬八戒。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劇中從人物造型、置景等都和《西遊記》如出一轍,在《西遊記》中飾演唐僧的徐少華、飾演鎮元大仙的吳桂苓、包括崔景富、項漢等也都在這部劇中出演了。看似可以藉著《西遊記》熱播的“東風”,成為又一部經典之作的,可是儘管製作上還算精良,但是卻並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到了今天,已經很少有觀眾還記得這部電視劇。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同樣的班底,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就是故事並不是那麼吸引眼球。有《西遊記》的珠玉在前,又有家喻戶曉的如《牛郎織女》《天仙配》等仙凡戀故事被觀眾所熟知。同樣武夷的這段傳說在觀眾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受眾可能就會流失一部分。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近些年,“仙凡戀”的故事儘管在觀眾中知名度較高,可是影視作品卻並沒有被反覆的翻拍。原因就是這樣的劇在今天並不適合翻拍,因為對於觀眾來說,它們存在一定的“缺點”。


故事情節觀眾太過熟悉

觀眾追劇的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故事本身所吸引,希望能夠在追劇的過程中,不斷了解故事發展。換句話說,故事需要給觀眾留有懸念感,這樣才可以吸引到觀眾往下看。這些“仙凡戀”的故事,觀眾已經很熟悉了,流傳了這麼多年,故事情節包括故事結局都已經很清楚了,這一點來看,故事情節上並不佔優勢。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故事簡單,想要達到目前的“長篇”要求,勢必會加入新的故事情節

“仙凡戀”的故事整體來說比較簡單,只是一條主線。現在的電視劇都喜歡拍成幾十集,有些電視劇為了“湊時長”,會採用“注水”的方式,相反讓電視劇失去了口碑。對於傳統的神話故事,想要達到目前的要求,勢必也會加入新的故事情節,但是這樣做會有風險,觀眾能不能接受?會不會改得面目全非?會不會被觀眾質疑毀壞經典?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我們看到近些年這種“仙凡戀”的傳統神話故事,幾乎很少再在熒屏上看到翻拍,留下的也是以前的經典。而電視劇市場上,又出現一種新的類型,迅速佔據了一定了市場,就是玄幻類型的古裝愛情劇。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三生三世枕上書》講述了青丘帝姬鳳九和太晨宮尊神東華之間的愛情故事,是近些年大熱的仙俠題材。鑑於玄幻的標籤,可以天馬行空的虛構故事情節。因此與以往的“仙凡戀”相比,沒有“天庭天條”的約束,也不僅僅侷限於“要擺脫束縛追求真愛”的框架,故事情節上也更生動。這就是“新故事”相較於“神話傳說”最具優勢的一點。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一個執著感恩的青丘帝姬,為報救命之恩執意追隨,宛如傳統故事“白娘子報恩許仙”。不同於女強男弱的固有思路,另一個更是才兼文武,風度翩翩的東華帝君。創新的同時增加了故事的曲折離奇,想要報恩而追隨,卻常常又會弄巧成拙,反而屢屢再被東華所救。故事的昇華,感情的鋪墊,合情合理,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除了這些之外,《三生三世枕上書》的特效製作也備受好評。現在的觀眾早已不是那麼好糊弄的觀眾了,稍有不走心之處就會被發現,有時還會用“五毛特效”來形容某些電視劇在視覺方面的不用心。但是《三生三世枕上書》的特效讓不少觀眾點贊,很多仙境呈現出美輪美奐的效果,還有如“小狐狸”更是看起來靈氣逼人。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西遊記》楊潔導過愛情神話劇,並未大火,“仙戀”才是趨勢?

“仙戀”故事目前來看有很大市場,但依然不能只是拘泥於次,還要在創新的腳步上更上一層樓,方能在未來也佔據更大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