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沙村抗疫“鐵三角”

鳴沙村抗疫“鐵三角”

沙坡頭區迎水橋鎮鳴沙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鳴沙村巧妙利用3個微信群,將全村的黨員、幹部和群眾凝聚成一個牢不可破的抗疫“鐵三角”,讓一個曾經人口流動頻繁的“打工村”搖身一變成了抗疫堡壘村。

抗疫工作,村幹部“熱”,村民“冷”,咋辦?

“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出村、不要聚集,我前腳走,他後腳就要出村!”大年初二,鳴沙村啟動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天,村委會主任羅進寶剛從村民羅永海家裡出來,就把入戶宣傳的遭遇發到了村幹部微信群裡。

“咋整呢?”“繼續入戶宣傳吧!”“不好使,大家都覺得疫情離我們遠著呢!”村幹部們在群裡議論開了。

“要不,把馬XX計劃從江西回村的消息發到村民微信群裡試試?”群裡有人提議。

“好,就這麼辦。”村黨支部書記楊生寶回覆。

隨後,馬XX計劃回村的消息讓村民微信群一下炸了鍋。“趕緊隔離吧!”“抓緊買口罩去!”隨著群裡的議論聲越來越多,村裡不少人急匆匆地就往羅永海家的小賣部趕。

“羅永海,先別走!口罩一個多少錢?”“來5個!”“來10個!”正要出門的羅永海,被衝進來的村民推回了屋裡。

“一個一塊錢,你們買這麼多口罩幹啥?”羅永海撓了撓頭。不一會,口罩被搶購一空,羅永海拿起手機,再次準備出門。“啥?從江西回來!你回來,勻我幾個口罩!”羅永海三步並作兩步,從村民手裡“搶”回來了幾個剛賣出去的口罩。

從此,鳴沙村家家戶戶閉門謝客,村民微信群裡各種防疫知識、措施天天刷屏,就連村幹部入戶登記都得隔著門。

村裡抗疫工作沒人、沒錢,咋辦?

“楊書記,村裡就幾個村幹部,又是守卡、又是消毒、還要登記,忙不過來!”“就是啊,一陣風過去,消毒液就噴我一身!”大年初五,鳴沙村啟動疫情防控工作的第四天,村幹部們開始在微信群裡發起了牢騷。

“合計合計,少幾個人?缺啥東西?咱們發到黨員微信群裡,想想辦法。”駐村第一書記劉巍的一條消息,讓村幹部微信群安靜了不少。

“叮咚、叮咚……”劉巍帶頭捐款後,群裡的各種消息開始刷屏。“村口值守算我一個。”“我家有幾套雨衣”“我捐100”。不一會兒,村裡疫情防控的值班表填滿了、各種物資在村部擺滿了,十幾位黨員捐款2000多元。

“村裡人幾天沒出門了,有的人家裡就剩洋芋了,從明天開始,每天派一個人給大家買菜、取快遞,我第一個。”黨員微信群裡,楊生寶又發話了。

鳴沙村組建於2012年10月,先後有150多戶700餘人從海原縣甘城鄉、李俊鄉和李旺鎮移民到這裡。近年來,村裡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男人們外出務工挑大樑,女人們搞點副業貼補家用,人均收入蹭蹭漲,村裡人再也不想過“幾個洋芋蘿蔔飽一天”的苦日子了。

“這幾天,楊書記和村幹部們就是全村人的快遞員和採購員,兩根黃瓜不嫌煩、十斤洋芋也不嫌多,想盡辦法滿足我們的要求。”村民馬小霞說,她和丈夫每天看著村幹部們忙裡忙外,想留大家喝口水、吃口飯,但是村幹部們扭頭就走,看他們這麼“見外”,夫妻倆總覺得過意不去。

就在大年初八的這天,不知是誰把村裡黨員捐款的事發到了村民微信群裡。

“我捐一箱紅牛,給值夜班的人提提神。”“我捐50”“我捐500……”全村人彷彿約好了一樣,紛紛慷慨解囊,就連剛步入學堂的孩子也拿出了零花錢……

疫情可以打亂生活的節奏、擾亂團聚的計劃,但撼動不了鳴沙村黨員、幹部和群眾凝聚起的抗疫“鐵三角”。鳴沙村是全國農村眾多抗擊疫情的村莊之一,是基層群眾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一個縮影,也是阻擊疫情乃至一切風險的堅實後盾。(全媒體記者 吳小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