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諸葛亮無限量的壽命他能統一全國嗎?

非不定高


諸葛亮如果有無限量的壽命,那麼,三國的未來,就會存在無限的可能。

首先,在無限壽命的前提下,諸葛亮的家族,必然會出現無數的後代子孫,而且是無限量供應給大漢王朝。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的第一種可能,就是,諸葛亮活的時間越久,子女就會越多,子女增多,在漢末權力世襲的體制下,諸葛家族不僅會出現類似司馬家族八王爭權的內鬥問題,加劇全國分裂形勢,而且,最後連漢王朝的存續,也將出現問題。

更有甚者,諸葛先生的首級,到時候,想必也會成為各路野心家的爭奪目標,包括他的子女,長期被諸葛先生的權力支配著,受不了,想造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吧。

其次,諸葛亮家族的內鬥,如果長期存在,到時候,不僅漢王朝的問題解決不了,就光他家裡的那點事情,都夠他煩上好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無數的家族分支,無數的婆媳關係,加上三代以後互相不再親近,子女之間的家庭矛盾,演變成社會矛盾,社會矛盾又倒逼諸葛亮去處理家庭矛盾,循環往復,整天生活在焦頭爛額,以及一堆家庭瑣事之中的諸葛亮,終於無法忍受。

於是,出現了第二種可能,諸葛亮選擇了自我了斷。

可是,在無限壽命的前提下,自殺之後的諸葛亮,又原地復活,開始了新一輪的統一戰爭、家族內鬥、處理家族內鬥,最終再次自殺。

但是,這一次,諸葛亮終於發現,原來自己無法殺死自己,他開始明白,自己死不了,同時也發現,縱使自己有上天攬月,下海捉鱉的智商和能力,面對眼前的這些子女和婆媳關係,也只能束手無策,接著就開始懷疑自我,最後精神出現問題,無法處理國政。

“丞相瘋了!”自從出現諸葛家族內鬥和丞相自殺這兩大丑聞之後,蜀國又出現了第三次國政危機。

為了幫助諸葛亮康復,蜀國後主劉禪之後的不知道第幾代皇帝,將諸葛亮安排到終南山修養,從此不理朝政。

又過了幾百年,在沒有諸葛亮的情況下,原來的蜀國早已面目全非,不復存在,漢王朝也不復存在,人類社會進入到了AI人工智能的時代。

這一天,諸葛亮離開了終南山,走出了療養院,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之後,發現,天上有一隻鐵鳥飛過,這隻鐵鳥,長著兩隻長長的翅膀,飛過的地方,後面還帶著一條長長的白色帶狀煙霧,嚇得他趕緊又倒吸了一口涼氣。

“丞相,這是飛機。”

過來迎接諸葛亮的後世子女,趕緊給諸葛亮介紹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聽完介紹之後,諸葛亮的眼中逐漸散發出人類智慧的光輝,彷彿在這一刻,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最終,下山之後的諸葛亮,放棄了統一全國的理想,再也不想自我了斷,更不想處理家庭瑣事,從此,醉心科學研究和發明,傾其一生幫助人類改善生存環境,尋找和突破世界的邊界。 不斷探索自己長生不了,死而復活的秘密,為人類的基因工程、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畫說三國


問題:給諸葛亮無限量的壽命他能統一全國嗎?


導語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國人是人盡皆知,在百姓心中,他就是智慧和忠誠的化身。即便是不關心歷史的婦孺,也知道諸葛亮的至慧至誠!

無論是官方正史,還是民間野史,還是影視劇、文藝戲曲,甚至包括很多人喜歡的“網絡遊戲”,諸葛亮都是內面充滿智慧,決定勝負的主角。

他躬耕南陽、隆中策劃、火燒博望、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白帝城託孤、六出祁山、死諸葛嚇退活司馬。。。。。。驚險場景層出不窮,智慧奇謀環環相扣, 讓人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不僅是文史中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字家、書法家、發明家,更是民間的“智慧之神”。


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諸葛亮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會有缺點,而作為領導人的諸葛亮,缺點很明顯,也很致命!

一、不分大小,事必躬親

從諸葛亮自己的《出師表》一文就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多麼的事無鉅細,事必躬親。《三國志》內面也對諸葛亮這種性格大加讚賞,認為這是諸葛亮鞠躬盡瘁和忠誠的真實寫照。

當然,我們不能否定諸葛亮的職業道德。但這樣做,會產生兩個嚴重後果。1、諸葛亮是人,不是機器。人的體力是有限的,他這樣把所有的大情小事都包攬,縱再有能力,再有體力,再加強營養,總有一天會耗光。事實上他是活活累死的,終年54歲。2、他不是一個會抓重點的領導,事必躬親犯了大忌,最後領導人不放心,部下得不到鍛鍊無法成長且不信任自己的領導。

二、不願冒險,過於謹慎

《晉書》中記載有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亮慮多決少”,《三國演義》中對這方面也有展現。司馬懿對張郃說“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

陳壽的《三國志》中評價諸葛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意思是說:諸葛亮不僅過於謹慎,而且軍事才能不如他的治民能力。

諸葛一生唯謹慎。這種性格放在為人處世、治民方面確實的有積極意義,但在軍事方面就是缺點。從他的很多戰爭中就可以看出來,和司馬懿的幾次對戰、六出祁山等、往往貽誤戰機,空費糧響,無功而返。過於謹慎可以減少損失,但無法出奇制勝,擴大戰果。諸葛亮實在算不上一個傑出的軍事家。

三、用人不善,手下無人。

諸葛亮一生錯殺三個人,沒把他們用在合適的位置上:

勸劉備殺劉封 劉封是劉備長子,其人有武藝,勇氣過人,屢立戰功。由於沒救關羽,被諸葛亮勸導劉備殺掉。不光殺了一員勇將,更殺了國家主權的後備人才。

失街亭斬馬謖 馬謖本來就是個參謀型的人才,忠於職守、出謀畫策是他的專長但在實戰上還缺乏經驗。假以時日,再加培養,必會成為一方主將。諸葛亮非要把他放在一個重要位置去和優勢魏軍作戰,出了事還非要死心眼殺他不可。

莫須有殺魏延 魏延有奇才,在劉備稱漢中山時,魏延任漢中太守時表現突出,在劉備心中重要性已過張飛。他曾對劉備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後曾為諸葛亮北伐先鋒,曾大破郭淮,應是諸葛亮北伐中最重要的勝利。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屢立戰功。就這麼一個人,竟因諸葛亮的猜忌而死。

其他因諸葛亮用人不善而淘汰或埋沒的人才更不計其數,造成在蜀漢後期無人可用。以至”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還有諸葛亮的策略也是出現了錯誤的。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破壞了吳蜀聯盟,造成大局失利。

蜀漢太弱,民困國貧

蜀國地處偏遠,人口稀少。本來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並沒有深受東漢末年的戰亂影響,但劉備入蜀後,經歷多年戰爭,特別是夷陵大敗後,實力大損。巴蜀地區民困國貧,財經混亂。為了支持後繼戰爭,劉巴提出鑄直百錢,引發充貨澎賬,物價上漲。國家戰爭人員缺乏,戰爭物資無法補充,百姓生活水深火熱。戰爭需要國家實力支撐,顯然蜀漢實力無法支持長久戰爭。這可能也是諸葛亮謹慎的原因之一,害怕損失。諸葛亮自己也在《出師表》裡說:”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相對於蜀國,對手太強

東吳我們就不說了,其實我覺得東吳實力是強過蜀漢的,無論是國家實力還是軍事方面。但針對魏國,就不值一說了。

曹魏,在三國內是最強的,最後統一三國的也只能說是曹魏,縱然江山已不姓曹。三國時的魏國,應該是土地遼闊,人口眾多,政通人和,民富國強。(相對其餘二國而言,事實情況是整個三國時期,人口不足千萬,民不聊生)曹操寧願掘墓摸金啃老也儘量不去搜刮百姓,所以戰爭的實力會強些。

另外,軍事方面也是相對強悍的,曹操也很重視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兵多將廣,人才層出不窮。司馬仲達、曹真、鄧艾、鍾會等都是能獨擋一面的主帥。


結論

諸葛孔明,治國有餘,軍事不足,攻城略地,難以功在。如有無限量壽命,最多憑國力富強,地形險要,將士用命,可保蜀國無虞。想要一統三國,心有餘,力不足!


(溫馨提示:長相思,淡忘憶,相見不如懷念。尊崇原創,不忘初心。自古胡思容易,從來行文太難;既然有緣與您在此相見,文筆溝通。如果您認可”淡忘憶“,敬請關注讚賞分享,雅評留言,不勝感激!)


淡忘憶


即使再給諸葛亮很多年,也是不可能統一全國的。

統一國家靠什麼?

靠的是綜合實力,特別是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經濟基礎是第一位,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打仗就沒有物質,人力基礎。

在談國家實力對比前,我們先看看諸葛亮的個人能力

諸葛亮人稱“臥龍”自古以來被傳的神乎其神,特別是《三國演義》一出,其能力簡直被神化,什麼“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

其實,這些和諸葛亮沒有一點關係,這些計策都是別人的。

我們再看看諸葛亮五次北伐,幾乎都失敗了,特別第一次北伐用人失敗,奠定了其失敗的根基,也能看出諸葛亮用人的偏執。

諸葛亮的能力在哪裡?諸葛亮的才華在於行政後勤在於組織協調,作為丞相,是合格的,就像當年的蕭何,至於統兵能力,在三國將帥裡面,只能算中上等。再加上諸葛亮一生謹慎,所以打仗難出奇制勝,這也是劉備常年打仗,不帶諸葛亮的原因。

我們來看看三國的經濟對比:

土地佔據長江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土面積約為291萬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戶六十六萬餘,443萬人。置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重視農業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這使得恢復社會秩序,增強魏實力,實力雄厚。軍事人員大概50萬。

土地佔成都以及周邊地區,國土面積約為106萬平方公里。成都雖然物產豐富,但是周邊地區比較貧瘠。人口28萬戶93萬人,軍事人員13萬左右。

,主要佔據江南以及周邊土地,長江三角洲地區,糧食,漁業都比較富裕。土地面積145萬平方公里,人口52萬戶,大概290萬。軍事人員25萬左右。

綜上,不要說打敗魏國,即使打敗吳國都是難於上青天,何談統一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