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数据引领,智慧政务“浙江样板”

智慧治理已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治理的一种新模式。作为智慧政府建设的先行省份,浙江近年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初步形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制。


在疫情面前,浙江省以大数据赋能精密智控,迅速推广“健康码”,实现省内大部分设区市上线“健康码”申领系统;为加大居家隔离人员精准管控力度,缓解一线工作力量紧张的现状,引进“电子封条”,形成“智慧监控+电子封条”双保险;为落实有效防控和动态评估,浙江省更是首创“五色图”县域疫情风险地图,根据90个县(市、区)的疫情风险评级,在地图上以红、橙、黄、蓝、绿五色表示,为全省复工复产提供有效宏观引导,缓解疏导群众紧张情绪。


搭建平台,数据引领,智慧政务“浙江样板”


当然,疫情下的智慧治理只是浙江省城市管理智能化、群众办事便利化的一隅;在对园区、企业、人才的管理与服务方面,浙江省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周伟华教授等人通过调查研究指出,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已经启动的“企业数据大脑”项目建设,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智能化处理,初步实现海量数据“一库聚合”、企业画像“一屏展现”、智能分析“一键生成”、管理服务“一体运行”,开创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政府建设国内先河。


搭建平台,数据引领,智慧政务“浙江样板”


一、以数据为基,打造标准化智慧政务数据库

长期以来,政府智慧化以业务建设为重点,各部门分散重复提供各类业务功能,导致政府智慧化建设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周期长的状况。与此同时,政府面对所拥有的分散海量数据,却无法产生实际价值,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服务。浙江各级政府率先推进智慧政务从分散建设向集中建设转变,从单纯投入建设向运营转变,从大规模业务建设向数据建设转变,即从以应用为中心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打造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政府的新架构。


未来科技城创新经济促进局联合浙江大学、经济普查公司以及大数据公司等多家单位组成了工作专班,前瞻性地进行了企业大脑数据框架构想和模块开发,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企业、汇聚政府各部门已有数据、线上爬虫搜索公开数据等多种手段,对所有数据进行匹配、校对、更新、修正,统一入库,形成企业标准数据库,成为数据共享工作机制的前提和大数据运用、智能分析的基础。


搭建平台,数据引领,智慧政务“浙江样板”


经验启示

企业数据大脑项目能在短期内形成高质量基础数据库,关键在于政府的理念创新和跨部门的扎实协作。政府层面,未来科技城管委会采用大部制机构设置,大大提升了部门间业务协同,提升运营效率,区政府各条线及管委会各部门在数据获取和整理阶段,开展了数十次沟通协调和指标对接核实,“大部制”为数据的高质量可获得性提供组织保障;园区层面,鉴于部分数据统计缺失,工商人社数据无法有效对接,部分企业注册地和实际办公地不一致等情况,园区管委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数据核对和验证;企业层面,管委会协调第三方调研公司对数千家企业实地调研,并通过线上爬虫搜索公开渠道数据等,结合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获取海量企业数据。


、用数据说话,搭建可视化智慧政务动态屏


以往,各政府部门的数据壁垒严重,使得相关政策执行困难,企业、资源需要专人对接,效率低且费时费事。浙江在推进智慧政务过程中,要求各地政府树立“数据公有”“共享增值”的新理念,逐步构建一体化、整合式的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制定政务大数据标准规范和操作流程,完善政务大数据共享的相应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与问责机制。


搭建平台,数据引领,智慧政务“浙江样板”


经验启示

未来科技城在数据采集基础上建立企业管理策略模型和企业画像标签,通过基于企业标准数据的计算和匹配,实现企业筛选过滤,方便对企业的分类分级管理,搭建了数据可视化平台,有效提升政府服务绩效。一方面,通过推进企业数据规范化管理,厘清园区企业在登记、运营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帮助政府摸清家底,提升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效率,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路,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了实处;另一方面,数据可视化平台更精准有效地解决以往企业管理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园区的用地、分割、扩展等服务的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人才租房补助、云服务补助、奖励申报等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达到了降低相关政策执行难度,提高执行效果的目标。


三、用数据服务,实现行政决策智能化精准化

未来科技城搭建园区和企业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企业规模、发展水平、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维度总体评估企业得分和所处水平,全方位透视每个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实现企业现状多维分析和跟踪评估、异常状况实时预警、发展趋势科学预判,并可全面了解区域整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最大限度避免决策失误,最大限度消除了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下,依赖于具体人员获取信息样本分析判断和决策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问题。未来科技城数据体量由项目实施前的50万组上升到实施后的400余万组,使得原来零散无关联的数据实现对比、分析的可能,并完成数据的校验和去伪存真,提升了数据准确度和运用可靠性。不仅实现数据可视化,可以具象展现企业发展状况,更是理清了未来科技城企业家底,在整合梳理数据基础上实施精准服务。


经验启示

政府利用大数据引领政府权力运行智能化,具体要做到行政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精准化、资源配置合理化。从服务实施模式角度,政府服务不仅是解决问题,更要预见问题和预防问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超前获取、深度研判海量信息中隐藏的各类需求和发展动态,

变后顾服务为前瞻服务。在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园区的政策预测、评估、制订、实施所依赖的路径完全发展改变,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成为现实,提升政策举措科学水平。


四、用数据治理,实现企业服务可追溯可迭代

未来科技城数据大脑在建设过程中,以政务云为底层计算服务基础,实现云端部署,并在数据可视化等方面采用了阿里云的相关先进技术,打通政企线上交互通道,推进线下服务向线上转移。通过对园区企业多维度数据的评估和筛选,能够较为清晰地形成科技城的产业梯度和企业金字塔,在企业工商信息、预警信息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且较为完整的数据积累,有助于修订完善各类产业政策和各项服务管理举措,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未来科技城“鲲鹏计划”推动中,企业数据大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鲲鹏计划”方案中所列出的企业认定标准、培育标准、考核标准,均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和数据,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客观性。


经验启示

一方面,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变化, 实现更优质、更客观的治理, 政府应当把“循数”治理理念引入智慧政府治理过程中, 挖掘大数据中有价值、可利用的关联数据, 使收集数据成为日常行为, 挖掘数据成为常态, 分析数据成为常规, 发布数据成为常务, 确保治理过程的公平公正、治理结果的科学客观理性, 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的“循数”治理理念;另一方面,为实现智慧政府的科学、精确决策, 必须建立基于数据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掌握大数据技术支持系统、新型智库系统、公众参与系统,以大数据为资源和依据来快速洞悉科技城发展舆情, 发现、分析和解决园区及企业面临的问题, 必然能够大幅度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搭建平台,数据引领,智慧政务“浙江样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