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則”是幼稚的空想

《秘密》等書籍告訴人們“心想事成”,給人能夠控制人生的錯覺,但成功不是空想所能吸引的,空想反而容易吸引騙子上門。吸引力法則又稱為吸引定律,認為一個人的想法能夠吸引外界與之相似的事物。換言之,你的心願和態度會把類似的人和事吸引到你的身邊,即“心想事成”。有時這是成立的,例如我們通常與喜歡我們、有著同樣價值觀的人在一起,而避開那些在原則性問題上有分歧和價值觀不一致的人。然而,只需稍作思考就能明白,吸引力法則是荒謬不經的。這種不理性的心理屬於奇幻思維的一種,被心理學家認為是幼稚的思維方式。天真的人希望心想事成,吸引而來的卻可能是騙子。

信念力量讓人趨之若鶩

吸引力法則起源於19世紀的“新思維運動”,早期的倡導者阿特金森經歷了身體、心理和財務上的挫折,後來得以恢復,便認為是信念的力量幫了他,於是寫了《思維波動或思維世界的吸引力法則》等多本暢銷著作。信念的力量在幾百年來吸引了無數人,到了這幾年,津津樂道吸引力法則的心靈暢銷書《秘密》更是被大量讀者追捧。

宣揚吸引力法則的美國暢銷書作家葛瑞·祖卡夫稱:“每種性格都會吸引到具有類似頻率和強度的性格。憤怒的頻率會吸引憤怒的頻率,貪婪的頻率會吸引貪婪的頻率,等等。這就是吸引力法則……因此,憤怒者活在一個由憤怒者組成的世界,貪婪者活在一個由貪婪者組成的世界,充滿愛心的人則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世界。”

“吸引力法則”全靠詭辯

然而,至今沒有任何證據證實光是想某個事情,就會令它成為現實。很多“例子”都只不過是傳說,如通過信念的力量來治療嚴重疾病,在科學上從來沒能證實。那些聲稱通過祈禱、想象、積極想法治病的人都是一廂情願,離事實很遠。

與吸引力法則相悖的例子比比皆是——賣家不會吸引賣家,他們吸引的是買家——除非他們是搞傳銷的;愛不勞而獲的人不會吸引愛不勞而獲的人,卻會招來滿臉帶笑、滿嘴虛假承諾的騙子;脆弱的人不會吸引脆弱的人,卻會引來欺負他們的惡棍。

支持吸引力法則的人也許會說,貪婪和欺騙都是不好的,所以他們相互吸引也符合吸引力法則,但美國哲學家卡羅爾認為這是詭辯,把明顯不符合的情況也說成符合。例如,當好心沒有好報,吸引力法則的粉絲就說那種好心不是真誠的。

吸引力法則給人們製造了一種錯覺:你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你只要改變你的態度和願望,就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到錢財,或者能夠實現減肥等任何願望。如果沒有成功,就是你的錯,你沒有真正改變你的態度和願望。這跟神棍們的把戲如出一轍——“不靈是因為你不夠誠心!”

成功要一步一個腳印實幹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不能只靠空想和心願。卡羅爾提醒,當任何人告訴你他們擁有通向成功的“秘密”,包括無盡的快樂、健康、金錢、青春、愛情等你想要的東西——那都是騙你的。

要成功,你要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卡羅爾建議,首先列出你想獲得的東西,然後列出為了達到目標而必須做的事情,還要具體標明每一步是否做成的標準。如果缺少別人的幫助就達不到目標,你就要把最可能幫助你的人也列出來,並聽取他們的建議。檢查你的任務列表,完成一項就勾銷一項。如果完不成,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想想還有什麼別的辦法。當然,有些目標並不值得你為之而努力,因此你最好定期檢查你的計劃,把沒有價值的目標剔除掉。

奇幻思維:空想的聯繫

吸引力法則,其實是奇幻思維(magical thinking)的一種。奇幻思維是很多迷信的源泉。美國心理學家倫納德·祖斯尼認為,奇幻思維是兒童的基本思維方式。

“吸引力法則”是幼稚的空想

奇幻思維是兒童的基本思維方式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人類學家菲利普·史蒂文斯博士介紹,奇幻思維包括:相信萬事萬物在物理上和精神上存在相互聯繫;蛋、火和水等具有象徵意義的事物更是擁有特殊的力量,與它們所代表的東西存在聯繫。

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艾爾考克認為,人類的神經生物學構造很容易出現奇幻思維,特別是把一前一後相隔不久發生的兩件事看成有因果聯繫。例如,西方人把中指搭在食指的背上做一個交叉的手勢,認為會帶來好運;東方人認為孩子從大街上晾著的褲子襠下走過,就會長不高。做手勢和穿褲襠,就成了後來發生的好事或壞事的“原因”,儘管這並沒有任何現實依據。

具有奇幻思維的人特別相信,相似的東西一定存在聯繫;相互接觸或在時空上有聯繫的事物,即使把它們分開後還藕斷絲連。例如,古代聖人的遺物在今天還能傳遞“精神能量”;靈媒聲稱只要摸到某人的物件,就能獲得他的信息;有些“神人”聲稱只要看看你的小狗的照片,就能知道小狗的想法。在吸引力法則中,相似的想法就是通過相同的“宇宙頻率”將彼此相連並拉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