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温暖故事

吴玉龙是合肥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从2月13日起,他作为一名志愿者,下沉到包河区军区社区广电器材宿舍区的门口进行防疫守点排查,面对小区居民,一次次重复着体温检测、出入登记、流动人员的劝返等。昨天,他拍下的一张照片发到群里,引起同事们的转发:这张照片是一封信,上面字体稚嫩,语气竭力模仿大人对孩子的表扬口气,让人忍俊不禁。

吴玉龙回忆,当时他在小区门口值班时,一个虎头虎脑的10岁小男孩手里拿着信,在父亲的陪伴下,朝着志愿岗亭走来。"出去么?"吴玉龙问道,小男孩父亲摇摇头:"这是孩子给你们的信。"小男孩有点害羞地递过信来。

"最让我感动的是你们的坚持,前天刮大风,你们的帐篷被刮倒了,我猜你们不会再来了,可是你们在寒风中扶起帐篷,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是你们把病毒挡在门外……"孩子稚嫩的字体,宛如这个冬天最美的阳光,刹时温暖了门口的每一个社区防疫人员。

"最近,我特别想出去,待在家里都快闷死了。"这封信的开头,张明诚小朋友这样写道。"前两天下雪,孩子特别想下楼看雪,因为小区不能出入,只能带孩子在小区转了转。"张明诚的父亲说,可回来后,孩子再也没闹着要下楼玩了,而是很郑重地对爸妈提出:"这么冷的天,社区的叔叔阿姨们还要在门口站着,太辛苦了!我要给他们写封信,谢谢他们!""作为家长,我们听到孩子有这样的想法真的很开心,感觉他长大了,也懂得了感恩"。

"爸爸,信写好了,我们去送给楼下的叔叔阿姨吧!"更让张明诚父亲惊喜的是,孩子写完信后,主动说要去送给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天,我们都会带孩子看防疫一线的新闻,最近不能外出,每天我们就带孩子在小区转一圈,每次他都看到门口值班的社区防疫工作者。我们在家也会提起他们工作辛苦,家里的孩子应该也和你差不多大,疫情当前他们守在一线,守护我们的安全,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没想到孩子听进去了这些话,也有了自己的感悟,才写了这封信"。

"张明诚是一个非常纯真、善良的孩子,平时在校就是热心肠,这次他会写下这封信,作为班主任的我一点儿也不意外。"张明诚的班主任范学军说:希望孩子的信,可以给冲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带去一些力量。

当前,合肥市、包河区共有来自市区两级千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坚守在社区、村居(网格)一线,尤其是老旧小区、城中村、单位自管小区等防疫薄弱区域,作为志愿者参加一线战"疫",构建上下联动、整体发力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2020,这个特殊的冬天里,志愿者的坚守不仅把新冠病毒挡在门外,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了这扇窗,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守,什么是奉献。这是一堂最生动的责任和使命的教育课!(孙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