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70年代的农民,一生面向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辈子,他们现在关注什么?

歌颂美丽乡村


过去了,就让他过去吧,现在想过去,也只是当作故事讲一讲,我想就是现在青年人难能想信的。

我是五O年出生的,可以说是与共和国同年,记事时就是发大水,我家住的就是两间破草屋,墙子都是土拗的,门是一扇门,睡的床是土砖码的,一张破桌子,几个小板凳,还有几个菜坛子,这就是整个家私。父亲是40年的党员,白天送救济粮(本村就是乡政府所在地),晚上才回家。母亲带着我在家,白天我到乡政府玩,母亲出去干活,那年冬天很冷,雪下的很大,我们在家里烧柴,早上就烧火,乡长也到我家烤火,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一九五四年。五七年我上学了,学校离我们家有三里路,别人都是父母亲赔着上学,不过我是自已跟上了学的小伙伴一同去的,第二年就成立了人民公社,我己经上二年级了。参加了万人大会,吃了大食堂。还看到大办钢铁,也到山上做字,现在的青年人肯定不知道,就是在山上用石头码字,然后浇上石灰水,几十里都能看见这些字,如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好,总路线等等,一个要做几天,所有小学都参加做字,教师们更加忙,带学生,划字迹。一早就上山,下午才回家,中午在山上吃干粮。到了冬天粮食紧张了。学校老师带我们搞小秋收,搞山芋叶子,拣稻穗子,有时也拾豆子,我们小时候是与大人一样参加劳动的。

59年,6O年,61年,三年自然灾害。我们都经历了。61年下半年实行责任田,农民自主种田,粮食有所好转,我们这些孩子都帮家里做田里事,如锄草,拾粪,有时也放鹅,打猪草,当时粮食产量低,圩田只收一季稻,但是打秧草则是天天干的,当时收割,脱粒都是人工的,特别是脱粒,都是在掼床惯的,大米都是用摞子摞的,很累人的,62年农村才有了电,只有少数村点上了电灯,63年才有了加工厂,才有碾米机。64年农民生活好多了,水稻脱粒用上了滚简机,这时候是大办农业。城里的工人又下放到了农村,又恢复生产队,走集体的道路,生产队向国家交公粮,和农业税,而且还要上交提存款,什么叫提存款呢。就是驻队干部的工资,以及合作医疗,民办学校,公社的社办企业的集资,66年以后,农村形势很好,因为城里派斗,而农村则很安定,粮食普遍增产,因么水田改种成功,原来收一季稻,变成了一年两季或二年五季。所以政府出台了大修水利,象当地河道扩宽取直工程,驷马山工程,裕溪河工程,鳯凰井工程,白河工程。都是这时候修建的,当时没有机械设备,甚至板车都没有,完全是人挑的,起早模黑,每年都要挑一个多月,而且还是自伙食。

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戸,是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随之而来是公粮和农业税的不断加码。又增加五统,这样原来生产队交的税粮,只要一二户就完成了,而其他户所交的税粮,就给大队干部开支了。所以有很多户,就不交了,拿我们村来说。欠大队的钱有好几千,而我村只有百人的小村。

只是近几年。国家兔了农业税和公粮,农民是高兴了,可是高兴时间不常。粮食低价,物价飞涨,农民变成了农民工。可能还会变。但不管怎么变,都是最低基层是不会变的,至于干了一生的老农民,那就更不会变了。想什么都是白想,不如不想,落得过干净。


安徽巢湖记忆


五十年代,“我们是新中国的儿童”

六十年代,从“我们是新少年的先锋”,沦为农民,治过海河,挖过大清河

七十年代,“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干啥学干啥,党叫干啥干好啥”,被村支部书记叫去当民办教师,连教带学地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后来县里成立新工厂,被召去当技术员

八十年代,获电子专科文凭,自学完成化工类本科的全部书目。拿到那个专科文凭的同学,很快都升为副科级、科级,自己因为“吃农业粮”,在我们县不能转正,无法“享受”国家赋予的“大专待遇”。我的学习精神是那批学员的榜样 ,成绩是那批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啊(校刊有专访、省报有报道)!呵呵

都是“农民”身份惹的祸!

那时候,“光荣的”“农民”,的确是低人不止一等的存在!

......

现在好了!虽然还是吃“农业粮”,但是,受益于改革开放,受益于毛主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掌握了不少安身立命的知识,轻松地选择了”职业发明人”行业,虽然挣钱不多,但是,“养老”的问题,已经不需要再浪费脑细胞了

我现在关注的,只是“电子、化工等领域”的技术瓶颈,攻克它,为国家做点贡献,为自己挣点工钱。😄

徜徉在技术的大海中,偶尔在浪尖掠过,那个酸爽......


新丰斋主


谢谢!50.60.70年代过来的农民,他们都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有时候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穿的衣服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当时流传下这样一段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他们每天面向黄土背朝天,把自已的田地精耕细作,盼望有个好的收成,辛辛苦苦一辈子,在维持好生活来源的基础上,到老以后积蓄一部分,不但给孩子们减轻了负担,还能够使自己老有所依吧!

其实,国家也在关注人们的生活状况,已经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按月发放了养老金。并且在逐年增加,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再也不用有所顾虑了。


平凡的我pfdw


农村这些老人家只知道努力干活为家庭添砖加瓦任劳任怨,有房子的还能有些自由,没有房子的只能跟着最小的儿子住在一起,很不自由,一段孙女和奶奶的对话很有意思,孙女说奶奶把你住的屋子收拾一下,你看乱的有股味道,就知道天天去玩,老奶奶很霸道的说,我的屋子我不想收饰,我就喜欢玩,不要你管,我几十年就这样过了,怎么了?把你自己的屋打理好就行了别管我。这就是住在一起的不舒服。七十多岁的农村老人不爱干净的多,有时间爱来聊天也不喜欢干净。还有的老人不能自理了就轮班住,轮班伺候,现在的老人很高兴的,有了养老金一个月一百多元还有儿女给点也生活的很开心。


荣990


人一旦老了,与年轻时思维也不一样,我每天除了做三顿饭,打扫卫生,再就是玩手机,今日头条,火山,抖音,快手,样样上,人开心快乐比啥都强。

我的宗旨只有一个,我的孑孙脚上不许沾泥,即使放假,赶上家里有农活,雇人干,也不要他们干,我这一辈子做农民可以,我的孩子们该有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这一生做农民,我不后悔,希望我的子孙能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蒲公英的传說


我们|队里有个大地主的儿子解放初做了一名小教师,现在90多了退修金每月近万元,他们家儿子,儿媳,孙孒,孙媳,从孙全家都靠他,把他当摇钱树,一家过得喜乐容容,而儿子她们有点小病,小痛可以拿老头子的医保卡买药不要钱。


18106289217


50、60年代的农民现在都已老矣,70年代的农民还能劳作。的确,老农民一生艰辛,勤劳,不容易,面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与自然与四季相依相伴,这都是老农民的无奈啊!他们与共和国同甘共苦,自食其力,走过改革几十年。一路走来的农民,经受了风雨的摧残,遭受了灾害的苦难,他们没有索取,没有私利,目的就是为了多灾多难的国家能够安定,能够温暖,自己能够吃饱饭。经过艰难的岁月,换来了共和国的富强,农民的贡献也被记入史册。农业部长发文感谢老农民,是农民开启了中国的改革,是农民端稳了中国的饭碗,是农民支撑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是农民贡献了大部分的人口红利,用辛劳和汉水支撑了中国制造,中国奇迹,是农民养护了中国生态,农民守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根,用乡愁情感抚慰人们的心,以稻田林地涵养人们的肺,生产绿色食品滋补人们的胃,要感谢农民的奉献,肯定农民的价值,不仅承农民的好,还要谋农民的福。是啊!国家没有忘记老农民,老农民关注的就是,活的要有尊严,地位被尊重,养老要有保障,看病要看得起,乡村快振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日子过得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alhqqcom我是扬


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人现在也大多是五六十岁的年纪,他们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改革开放,可谓一生面向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辈子。直到现在,也是农村种地的主力军,支撑着农村的一片天空。他们上抚养年老的父母,下使出吃奶的劲,为子女成家立业,要问他们现在最关注什么,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成家立业是他们关注的最大焦点,他们这些人生在困难时期,吃过苦,挨过饿,穿过破烂衣裳,整修梯田,兴修水利,修筑公路,战天斗地,交纳公粮,三提五统。党指向那里,就打到那里,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切听从党安排。为农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他们的孩子到了成家立业的阶段,寄希望他们的孩子通过升学.当兵.进城找个好工作,买上楼,找个好对象,不再重复他们劳累的农村生活。二,病来如山倒,一夜回到解放前。他们这些年代出生的人最怕在上有老,下需要帮助孩子,作为家庭顶梁柱因为患病而倒下,巨额的医疗费使他们苦不堪负。虽然说这几年有了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济,但作为靠以种地收λ为主的农村家庭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寄希望国家加大对农村重大疾病的补助力度。三,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他们这些年代出生的人,大都赶上了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生女孩子的可以生两胎。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进入了城市工作。而他们父母因为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惰,故土难离,加之代沟问题不愿同年轻人生活在一起,这就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寄希望国家对农村养老问题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以解后顾之忧。


禾木丰庄园


本人虽是一退休职工,每月养老金足够花销略有剩余,但也关心5,6,7O年代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他们的养老问题。他们当初打的粮把最好的上交国库,为国人吃饭做了巨大贡献。现在这些人己经老了,城里工人有退休金,他们却有廖廖几个养老金,与事无补,尽管有土地但种粮没有多大效益,老了耕种吃力,有的已失去劳动能力。国家是否也该关心农村这些交公粮的农民,也给他们退休待遇,或大幅度提高养老金,每月国家提供五六百元应该不会有多大难处。真正解决农民老了生活问题!


快乐老人210707407


上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之人,尤其是五十年代之人,面向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披星戴月,到了早收晚插双抢季节,顶着炎炎烈日更是累人。人民公社生产队时代,修桥修路修水利,刀耕火种,汗注田土,一年到头还是缺吃少穿。但他们心地善良正直厚道,积极上交公粮,完成人民政府的各项任务。尽管困难,任劳任怨,宁可自己吃苦,不愿儿女受累,只望儿女胜过自己,望子成龙,愿女为凤,别让儿女步己之尘,总想让儿女出人头地。儿女有望,长辈觉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