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哪些“奇技淫巧”让人叹为观止?

红雨说历史


奇技淫巧是指造巧夺天工,神鬼难及的机关术或者人工物品,它是对某件人工机械或者工艺的称赞与表扬。我国古代十分重视文化礼仪,而忽视甚至鄙视科技,因此发明创造多数在宋朝之前完成,之后再无大的建树。元明清三代将匠人的地位放在后面,大大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这导致很多技术失传。本文列举墨子木鸢、诸葛连弩、床子弩三个发明创造,分享给大家以观古人之智慧高超。

墨子木鸢是墨子大师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制成的可以自飞的木鸟,据说这只木鸟一次可以飞一天。后世有人说诸葛亮与夫人黄月英在墨子木鸢的基础上又有所改进,不仅木鸟可飞,还能载人高飞,用于军事侦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为: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墨子后来还发明了许多机关术,很多都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墨家后来投靠了秦国,为秦国建设了新都咸阳,还为秦军制造了许多攻城利器。

诸葛连弩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三国之前的弩都是单发的,射一支就要装一支箭,十分的不方便。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是能工巧匠,他改造了弩机,使得弩可以连续射出十枝箭。弩可看成是步枪,而诸葛连弩可以看成是机关枪,正是因为诸葛连弩的装备,才使得汉军能以少胜多,多次击败强大的魏军。汉末魏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诸葛亮还发明了牛车木马,这些机械相当于机械人,可以自行运转,后来也失传了。

床子弩是弩箭武器的登峰造极之作,是依靠几张弓的合力将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几十人转动轮轴才可拉开, 射程可达500米以上,是当时的远程武器,也是宋朝冷兵器的巅峰之作。床子弩的箭与众不同,箭身长1米多,箭头是圆形的铁球,没有开刃,射出后呈抛物线,因箭头沉重从半空落下几乎垂直,靠其冲击力致人死命。辽国南院大王萧达凛武功高强,战功赫赫,他在攻击宋军时遭到床子弩的攻击,射中六箭而毙命!此后辽国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人民共享和平一百余年。《长城》里宋朝无影禁军攻击饕餮的武器就是床子弩,只不过他的箭变成了粗大的矛,可以一箭射穿饕餮怪兽。


大秦铁鹰剑士


这就是小乔,发明的耳环,当时小乔觉得特别爱美,但因为看镜子,觉得自己的耳朵,有点小,然后就做了个耳环,让自己的耳朵看起来好看些。

本来为了遮丑,但现在成了流行。因为都觉得很好看 大家争相模仿。

各种各样的耳环 ,都有很喜欢。

还有就是发明了当时发明香皂的过程,安全就是意外。当时一个工人在制作蜡烛的工厂,打工,那天他忘了关制作蜡烛的机器,后来第二天他就发现蜡烛变成一堆泡沫状的东西。

而且还香喷喷的,还有清洁的功能。太好用了,后来因此发明了香皂。

还有现在的薯片发明,也是一位厨师,看一个顾客不顺眼,他想修理一下对方。对方点了一个香辣土豆片,他就有意把土豆片切得很薄,而且他还有意把土豆片煎了很久。

看着土豆片样子很古怪,就想着再多放点辣椒和香料,觉得味道肯定难吃。

后来他就开心地端着给那个顾客吃。但他发现对方吃得很享受,还说还需要一份。味道太好吃。

那个厨师很蒙圈,后来又做了一份,自己尝了尝,但后来发现味道特别棒。

决定拿这个当自己招牌,还赚了很多钱,到了现在成了家喻户晓的薯片。



V物简艺


奇技巧淫可是一个很正经的词语,如果有想歪的朋友,赶紧去面壁吧。



这句话出自:去奇伎淫巧,损和璧隋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自然波清四海,尘消九域

又有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这里说的是商纣王,他发明各种东西来取悦女子。那么古人到底有多少奇技巧淫的东西哪?可以给大家罗列一下。

慈禧的两颗核桃

话说是慈禧在八国联军侵华西逃的路上,有一车队最为奇怪,上面盖着一块薄布。但是过桥的时候,因为人太多造成年久失修桥塌掉了。不过还好丢的东西不多,只有两颗核桃。

但是此事被慈禧知道后非常生气,直接杀了看守这车东西的看守。原来这辆马车是慈禧的化妆品,两颗核桃不普通,它是慈禧的粉楦。因为慈禧年龄比较大,两个腮帮子都凹陷进去了。

由于宫女不好化妆,就给他准备了粉楦,古人把核桃也用作粉楦。但是慈禧嫌弃核桃坑坑洼洼不好含着,就让宫女用胸每天磨,一直磨到光滑为止。

别人都是手盘核桃,唯独慈禧让别人用胸,也是荒唐无比了。不过幸亏最后核桃找到了,慈禧一高兴还把自己的一名贴身宫女赏给了找到核桃的一名士兵。

冰鉴——古代冰箱

这是古代最简易的冰箱,分为内外两部分。里面可以放食物,外面用来放冰块。那么冰块哪里来的?当然是冬天留下来的。而且渐渐的成为了古代人纳凉的最好的东西。

冬天的时候,会有专门的人员深挖五米左右的深坑。在里面放好冰块,等到来年夏天的时候挖开。有的送到皇宫之中,有的送到了王公贵族的府上。

七巧桌——随意拼凑

现在看到的一些老桌子都是八仙桌,但是古代人还发明了七巧桌子。和七巧板一样,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随意拼凑。人多了就拼个大的,人少了就将就着一两块使用,可以说很方便了。

马桶——坐便器


不要以为坐便器只有现在人才使用,其实古代人比我们会享受多了。我们也知道坐着上厕所舒服,人家古代人也不傻。

木甲艺伶——人造机器人

这里的“机器人”还不成熟,只是和古代的木牛流马类似。也是木头制作,给他穿上衣服后可以展现出各种动作。但是原理不清楚,后来消失了。

下水道——出土于秦朝



玻璃杯——出土战国

绝对不是盗墓贼留下的,不说出土的地方没有盗墓贼的痕迹。而且在春秋时期,古代的水晶制造工艺就已经很成功了。甚至是在原始人时期,都有类似于水晶的制品。
这一块说是玻璃杯,其实更确切的是水晶杯。这是古代工匠找到的一块天然水晶,通过打磨工艺,硬生生的把一块天然水晶打造成一块玻璃杯的样式。


史之策


古代人的科技虽然远远现代先进,但是古代人的智慧却是不容小觑的,是就在那种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仍然能做出各种巧夺天工的器具、服装、工艺品、建筑,至少说明工匠的技艺很高。一起来欣赏品鉴一下古人智慧下的产物!

折叠椅

这是一把宋朝发明家制作的折叠椅,它不仅有柔软的椅垫和椅背,还有用作脚踏和手扶的地方,在当时来说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也间接地说明了古人也是会享受生活的,但是在椅子垫上却被挖空了一块,你知道它的用处吗?


暖手宝

古代的冬天也是比较冷的,他们不像现代人,有有集中供暖,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屋里如同夏季一样,富裕一点的古人一般用炭火取暖,但是毕竟是冬天呀,冬天就容易手脚冰凉,那怎么办呢?所以古人就制造了出一款暖手宝,(如上图)这款暖手宝里边是炭火,但是它的惊奇之处在于,不管你怎么折腾,里面的碳块都不会掉出来,不会烫到人,十分的安全便捷。

王莽创造的游标卡尺


被人们称为穿越者的新朝皇帝王莽,他原本是西汉末年的外戚,结果,篡汉成帝,王莽之所以被称为穿越者,那是因为他那个时候的一些言论做法,包括使用的工具及其发明,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不过时,上图就是一款王莽创作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游标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动的游标两部分构成,在2000年的西汉末年时期,就能造出如此精确的卡尺,不得不佩服王莽的智慧,让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的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穿越者”。


佳宁姐姐说历史


一般看到这几个字,很容易想到房中术之类,事实上现在也确实还保留着这样的用法,不过“奇技淫巧”的含义远不止如此。小到闺房之中的各种姿势和性工具,大到某种精湛的手工技艺,做工完美的工艺品,都可以形容。以前很多时候当贬意用,现在更多可以当中性词。就是表达一种罕见的工夫。

一、先说俗的闺中奇趣。这个无论是古代春宫图,还是小说《金瓶梅》《肉蒲团》等等,多有涉及,搜罗一番,疑惑自解。比如“角先生”(类似按摩棒)、“银托子”(烘托宝贝)、勉铃(缅甸传入)、硫黄圈(套上延时),不一而足。其中的“勉铃”又称“缅铃”,外观大似铜珠,又称“太极丸”,中空、壳薄,可注水银,遇热据说还能振动。具体怎么用,自已考究去。

香港导演王晶,他的一些片里常常会有“奇技淫巧”的场面。如《青楼十二房》。

二、金缕玉衣

顾名思义,以玉片缀成,以金线穿织,是一种极奢侈的葬具。专供皇帝和高等贵族。

古人迷信"玉能寒尸"。为求尸身不朽,不惜以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不可谓不费尽心机。

像1968年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缀玉2498块,重1000多克,100个能工巧匠耗时两年。设计之精,工艺之细,一出土即轰动世界。

三、神奇的地动仪

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以预测当时频发的地震灾害。在现在看来,这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张衡的地动仪有什么效果吗?

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下面蟾蜍的嘴里。京师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迹象,觉得不灵。但没过几天,陇西来报,证实了几天前的地震。于是人们称奇。

可惜由于历史久远,这个世界上的首架地动仪原件失传,只留下100余字的文字记载。其中奥妙,引人无限遐想。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工艺部》)

四、慈禧马桶

慈禧一生,极尽奢华享受,连出恭的马桶与流程也别具一格。 

人把马桶叫“官房”,是一个大壁虎的造型, 壁虎的头部是前把手,尾部曲成后把手,眼睛上还襄着两颗红宝石,张开的嘴巴上有一条缝,用来放手纸。壁虎中间鼓起的肚子上有一个盖子,里面放满沉香碎屑,一来淹没拉出的大便,一来以香遮臭。全程无声无味,如厕如入天堂。


诗词桃花源


《书·泰誓下》记载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所谓奇技淫巧,指那些让人称奇精巧制品与工艺,奇指让人称奇;技就是技艺;淫指过分、沉迷、上瘾。

在中国古代具有神秘莫测的新奇器物不胜枚举,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

1.诸葛连弩与木牛流马

诸葛亮可是说是智力远超常人,在当时,为了运输粮食,他发明了一种运输工具——木牛流马,这个工具在当时被广泛用在军事上,之后被用在生活当中发挥运输功能。在战争中,又发明了诸葛连弩,可以十矢连发,堪比自动步枪,后来马钧通过改进使之可以发50矢,相当于机关枪了。现在这两种奇异的工具技术,可惜早已失传,而现代的机械大师们到现在也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制作的,世人无法领略其丰茂。

2.鬼工球

也称作同心球,跟名字一样,这东西做的是鬼斧神工,这是一个非常精美的挂坠,它需要用上好的象牙,然后一层层镂空雕刻,工艺复杂且每个价格不菲,常是达官显贵的妇人们用来装饰衣服。但后来被廉政节约的雍正皇帝知道了这种东西,看到如此奢靡的物件盛行开来,雍正勃然大怒,即刻下令禁止任何人再佩戴此类物件,于是之后这种工艺也就失传了。

3.曲裾素纱褝衣

这是出土于马王堆汉墓,重量不到一两,波如蝉翼,但又精美结实,不会拉丝也不会轻易破损,夏天穿戴极为凉爽,如同无物在身,非常舒适。这是在西汉一位高官的夫人墓里发现的一件珍贵的陪葬品。据说现在尝试模仿这样的衣服,但却没有成功。

4.堪比现代的交通工具

铜车马的“逆天”之处在于伞柄:伞柄中空,暗藏利器。 柄底多机关,通过推拉组合,可以灵活控制伞,在有刺客袭击的时候,伞盖作盾,伞柄和内藏的利刃都可自卫反击,可谓神作!

古代有“计程车”的最早模型,它的计时原理和现代出租车的原理一样,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古代以“里”为计程单位,有了“记程鼓车”,从它的名字中我们便可知道它是每行一里,就会有木头小人偶击鼓一下作为记录。

虽然这些奇技淫巧充满了魔力,简直“黑科技”一般的存在,但是收到古代封建思维的钳制,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在古代儒家学说盛行于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有读书当官才是正道,只有研究四书五经才会被人们所称道。如果有人发明一些新奇的事物,就会被主流当成不务正业,归类在三教九流之中。这些奇异之物没有流传于世不得不成为一种遗憾。






历史囧哥


出处及含义

“奇技淫巧”语出《书·泰誓下》:

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词语本来的意思是用来形容商王专门寻找那些新奇的小玩意来取悦妇人,后人逐渐引申为新奇的技艺和作品,和成语“文人骚客”一样,听起来虽然不太恰当,但是和“骚”、“淫”本身并无太大关系。

我国古代“奇技淫巧”作品举例

“鬼工球”



尝有象牙圆毬儿一箇,中直通一翘,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毬。—《格古要论》

“鬼工球”取意“鬼斧神工”之球,象征着我国古代匠人精湛的制作工艺(许多操作在拥有现代切割、雕刻技术的今天都很难做到)。

“鬼工球”由一颗完整的象牙精心雕刻而成,球内有球,内部均被镂空,层层厚薄均匀,皆可转动,加之球面美轮美奂的图案,就构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被中香炉



本出房风,共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坏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西京杂记》

相传是在女皇武则天执政的时候人们发明出来的,主要用来熏香被褥,去除异味之用,饱受达官贵人以及皇亲贵胄的喜爱。

但是它奇就奇在无论熏球被如何转动,里面放置燃烧香料的小盂始终保持着水平,更不会泄漏出来,酿成火灾,充分体现了古人对机械平衡的理解之深。

坐便器



坐便器这个名字虽然一听就比较“现代化”,但是实际上在两千年前的时候就已经被发明并投入使用了。

在河南芒砀山梁王刘武的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厕所,以及一个类似今天马桶的“坐便器”,虽然器材比较原始(是石制的),但是仍然反映着古人“超前”的智慧。

象牙席



象牙本来硬度极大,又脆,是不易制成席子的,但是古人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样做到了。

他们发明出了一种药水,首先把得来的象牙放在药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之软化,接着才能把它劈成小片编制成席。

做成席子之后用来在夏天里乘凉午睡是再合适不过了(清凉之效远比今天一般的木制的凉席要好)。

据说在清朝时还是地方官进贡给皇帝的贡品,不过是后来因象牙席造价实在太高,就被“朝乾夕惕”、“克勤克俭”的雍正皇帝给列为了“禁品”,慢慢地象牙席的制作工艺就逐渐失传了。真是可惜啊!

如何评价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强大,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你们说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本文如有错漏烦请指正!


晓史才能明事


“奇技淫巧”一词,带了一个“淫”字很容易让人往歪了想。没错,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就是指男女行“鱼水之欢”时,用以辅助的工具,像“角先生,勉铃,银托子”等等,由于这些物品发明的都很精致,制造的也很巧夺天工,所以后来人们便用“奇技淫巧”来形容一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了,那么中国有哪些“奇技淫巧”的发明呢?您往下看!




鲁班枕!

鲁班枕俗名:“瞎掰”,是木匠的祖师爷兼发明家鲁班发明的,乍一看它跟平常枕头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它的做工却比普通枕头复杂多了,鲁班枕是用卯榫结构制作而成,在睡觉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枕头的高低进行调整。在不睡觉时,把鲁班枕完全展开,这时的鲁班枕就变成了凳子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休息完了把它折叠起来还便于携带,在古代,鲁班枕真是居家旅行必备的“神器”!



竹夫人!

竹夫人,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竹子做的女人(当然也可以是男人),因为它在古代就是让人抱着睡觉的。抱它干嘛呢?因为它可以起到使人凉爽的效果。竹夫人是个长约1米左右的圆柱形物体,用竹条编织而成,中间是空的,里面有两个小球,四周留有网眼。试想一下,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夏天,古人抱着它睡觉,是不是能起到降温的效果呢!


素纱蝉衣

素纱蝉衣绝对是古代的黑科技,因为以现代人的科技都做不出这样一件衣服。素纱蝉衣出土于马王堆汉墓,是辛追夫人的陪葬纱衣,它的精巧之处在于它的重量还不到一两,并且将它折叠起来能完整的放入烟盒之中,真的是薄如蝉翼!据说现代人曾对素纱蝉衣进行仿制,但是却做不出做不出它那种薄如蝉翼的感觉!

由上可见,古人发明创造的能力真的令今人赞服,而以上几个发明只是他们众多“奇技淫巧”发明的一小部分,还知道其它发明的小伙伴们,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唐古看今


古代人发明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技淫巧的东西,真的是数不胜数。毕竟这些东西涉及到各方面,被各行各业的人所使用。

这些发明也正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这些奇技淫巧东西的发出,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繁荣。

当然了奇技淫巧指得就是一些巧夺天工的发明。

战国时期的水晶杯

大家看到图片的这个水晶杯,是在一九九零年于杭州出土的。后来经过专家们研究,确定这个杯子是战国时期使用的。

大家可以想一下,两千多年之前,我们老祖宗就开始使用这种水晶杯了。说实话这个水晶杯和我们现在的也没有多大区别。

可见,我们一直在延续老祖宗发明的一些东西。

那时候的人民就能够制作水晶杯了,这个绝对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东西。

春凳

不得不说古人最经常用到的就是这个春凳。

因为这个能坐能躺的凳子,就是当时人民闲暇休息时最离不开的神器。之所以它的名字被叫做春凳,是因为这个东西从春天开始,一直使用到秋天。

我们都知道春天气温就开始升高了,到了傍晚十分,人民就会带上自己的春凳,到空旷的地方去纳凉。

有了这个春凳,既可以坐又可以躺真的是在方便不过了。

多功能折叠椅

看到这个东西,大家可能就会脑洞大开。你先别惊奇,事实上这是宋朝时期制造出来的一个多功能椅子。

这明明是一个椅子,为何它也有床的功能,关键是他还具备运动的功能。最主要的是这个凳子还自带马桶功能......。

好像有了它,就可以在上面吃喝拉撒一整天了。

真的是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了。

相信,若是这样的椅子今天制造出来,肯定也是会大卖的。是不是被古人的发明给惊叹到了。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能够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奇技淫巧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史学达人


说起古代的“奇技淫巧”,很多放到今天都会被称为黑科技,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人智慧才会被今天的我们津津乐道。

在我国古代,最讨厌“奇技淫巧”的皇帝,那一定莫过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当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司天监为了祝贺朱元璋,就搜罗到了一件宝贝,一只水晶刻漏,当做了礼物送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到了这个水晶刻漏,发现其制作非常精美,其中还有两个木偶小人,能够按照时间去击钲鼓,在明朝,如此神奇精美的刻漏那绝对是惊艳的存在,本以为能够因此获得嘉奖的司天监官员,没想到朱元璋看了此刻漏之后勃然大怒,竟然将这个刻漏给打碎了。一时间司天监官员吓得面如土色,他实在是不明白这刻漏为什么会让朱元璋如此生气。

其实,这件事儿真的不怪司天监的官员,因为朱元璋生气不是因为这个刻漏有什么问题,只是因为朱元璋认为水晶刻漏这玩意儿没啥用,如果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那就是这玩意不能当饭吃。

明太祖平元,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以其无益而碎之。

不过,古代的一些“老祖宗”们,可不是都和朱元璋一样死板,在民间更是花样繁多。曾经野哥本人就在一本野史中读到一个记载,是关于古代果树增产方法的一个记载。

一位果农有一片果树,每天悉心栽培,希望在收获的时候能有一个好收成,提升一下自己的生活品质。可惜,事与愿违。尽管他费尽心血照顾果树,可惜在收获的时候,产量还是不高,究其原因,就是有很多的果树长得不错,但是只开花不结果,让人徒呼无奈。

这一天,果农花钱请来了一位懂行的人,说能帮助他提高果树产果的数量。于是果农按照这人的吩咐,提着一柄没得锃亮的大斧子,到每棵树面前大喊:“你生不生果子?不生果子我就砍了你。”这个时候,那个人在一旁假装怯生生的说道:“我生,我生,别砍我。”

听到这里您可能觉得太扯了,其实这位果农也是这样觉得,只是碍于面子一直配合他,直到每棵果树都“沟通”完,果农才沮丧的结束了工作。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年收获的时候,他的果树真的就大幅度提升了果树产果子的数量,让他啧啧称奇。

如果您觉得这个有点玄,那也不要紧,下面给您说一个实实在在有用的古代发明,它的名字叫冰鉴(bīng hàn),一定要注意读音,别闹了笑话。

何为冰鉴呢?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位家里常见的器物,在今天它被称为冰箱。其实冰箱在我国不算什么稀罕物件,因为它的雏形冰鉴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冰鉴的构造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一个夹层,在四周置放冰块用来降温,中间有呈物的空间,可以放置我们想要保鲜的东西,可以是新鲜的蔬菜水果,也可以是肉类。如果您还是无法理解,想想我们小时候街头卖冰棍的小贩,是不是就明白了不少。

“祭祀共(供)冰鉴。”——《周礼》

在《周礼》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冰鉴最初应该是用在祭祀当中的器物,并非民间用品,即便有人用于家用,也一定是有权有势的人,毕竟当时的老百姓糊口尚且不能,哪有祭祀的物品名贵到要用冰鉴来保存呢。

其实中国古代的“奇技淫巧”中,不全是这些小物件儿,也有很多引领世界的发明创造,我国的龙骨车就是其中之一。

龙骨车,其实是一种链式传动工具,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龙骨车是一种类似履带的机械器具,有多个叶板,随着人力或者畜力驱动链轮,带动叶板不断旋转,同时将低处的水引到农田之中。

您可不要小瞧这样的发明,在汉代的时候,这龙骨车绝对的“黑科技”存在。如此好的发明创造,自然有识货的人去学习模仿,这一类人中主要是一些欧洲人,就连英国的战船上取水排污的设备,都离不开咱们龙骨车的原理,至于那些存在西方的超级大水车,即便是今天,依然很常见。

除了野哥介绍的这区区之数外,我国古代的“奇技淫巧”简直数不胜数,无论是折叠椅、暖手宝、不会洒的香水盒,还是“游标卡纸”、鲁班枕、“鬼工球”等等,无一不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奇妙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