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只會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只有拋開偏見,才能減輕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經常能夠聽到有些家長對孩子說:“你是個男孩子,應該喜歡籃球的呀!”這些話聽起來稀鬆平常,但若是細細體味一番,其實也能品出一絲偏見的意味來。這句話的背後的含義解讀便是:你是男孩子,不喜歡籃球是不討大人喜歡的。但是難道不喜歡籃球的男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嗎?

我朋友敏敏的女兒看著可可愛愛的,但對那些平常女娃喜歡的洋娃娃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喜歡的卻是那些看起來就硬邦邦的玩具,比如變形金剛,綠色小火車等等。她的媽媽也經常說她沒有個小女孩模樣,嘴上老是念叨著:“喜歡洋娃娃多好,就喜歡這些冷冰冰的東西。”

對此,我也是有些哭笑不得。男孩女孩到底喜歡什麼玩具都是由自己的性格決定的,雖然聽起來就是一件小事,但這背後卻映射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父母們根深蒂固的觀念,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用另外一個詞來形容或許會更合適一些。這個詞便是偏見。若是要追問下去,為什麼女孩子一定要喜歡洋娃娃呢?有些家長估計也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就是摒棄所謂的偏見,讓孩子自由成長。

那麼到底為什麼父母會產生諸如此類的偏見呢?有一個實驗或許能夠讓我們有所啟發。


“偏見”只會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只有拋開偏見,才能減輕傷害


洋娃娃實驗是由肯尼斯·克拉克在20世紀30年代設計,參與實驗的對象是一些年齡區間在三至七歲的孩子,他給這些孩子提供了四個外表相同,但顏色略有不同的洋娃娃,並讓他們指出哪個洋娃娃是他們最喜歡的,哪個洋娃娃又是他們最討厭的。令人大吃一驚的是,這些孩子明顯表現出了對於白色娃娃的喜愛,對皮膚黝黑的洋娃娃卻是擺出了一副不理不睬的態度。孩子的選擇說明他們已經知道白人在美國社會的優先地位,並且也已接納了這種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不公平待遇。而這種不公平待遇其實就是一種社會偏見。由此,克拉克得出了一個結論:三歲的兒童之所以會有如此表現與父母、朋友等社會因素是脫不開關係的,而父母的教導佔有比較大的比重。

所以說,有些家長之所以會把某些偏見灌輸給孩子,也是因為自己在年幼的時候也同樣受到了這些偏見的困擾,這樣一代傳一代,沒有人去真正思考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也確實令人感到無奈。


“偏見”只會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只有拋開偏見,才能減輕傷害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儘量避免偏見帶給孩子們的傷害呢?

第一、以身作則

著名的富商李嘉誠曾經說過:一個家庭最大的失敗就是教育的失敗。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儘量不要用一些帶有偏見意味的語言,可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久而久之,孩子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偏見的犧牲品。此外,也不要站在大人的思維角度給孩子灌輸一些關於職業歧視這一塊的內容。比如說,有些家長就會經常會以環衛工人作為反面例子來教育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唸書,你以後就跟小區門口的王阿姨一樣,整天掃大街,我看你到那個時候,還笑不笑得出來了你。”時間久了,孩子心裡就會覺得如果以後自己變成了一個環衛工人是會受到別人嘲笑的,也就不會去尊重那些辛苦工作的環衛工人們。


“偏見”只會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只有拋開偏見,才能減輕傷害


第二、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

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兒童,有與生俱來的生命力,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內在的潛能和優點,而父母就是幫助孩子,把這份能量有效地釋放出來的主人。可能這份潛能不會顯露得太早,但俗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很簡單,不要給孩子潑冷水,也不要用所謂的偏見牢牢地圈住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看過《阿甘正傳》這部電影,男主角阿甘的智力水平遠遠低於同齡人,可是他的媽媽卻沒有就此放棄他,每時每刻都在鼓勵自己的孩子。而阿甘也在媽媽的鼓勵下,發現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所以,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的不開竅就武斷地給孩子套上偏見的外衣,這樣也會讓孩子在這種不友好的環境中漸漸失去信心,到最後,孩子可能就真的成為一塊庸庸碌碌的石頭了。


“偏見”只會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只有拋開偏見,才能減輕傷害


第三、接觸不同群體,提高共情能力

讓孩子接觸不同群體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培養共情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能夠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能夠理解他人的苦衷。如果孩子沒有共情能力,那麼他就會以利己作為人生的準則,更不會去幫助別人。這裡也有幾個可以提高共情力的小妙招要分享給大家。

1、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聾啞學校,或者帶孩子到山區學校去看看,讓孩子去感受去見識到底還有多少人處在更為困苦的環境中,但也同樣積極樂觀地生活的這種不屈的精神。

2、和孩子平等交流。很多家長習慣向孩子發號施令,並且認為孩子收到指令後就必須立即執行,這種方式其實就是沒有把孩子放在一個相對平等的位置。久而久之,在孩子的眼裡,爸爸媽媽是不好親近的,也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一個內心的封閉的孩子怎麼還會和他人明確表達自己的愛意呢?

3、捨得放手。不少家長總會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將所有的事情都給招攬了過來,但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只有捨得放手,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多可以表達愛的機會。


“偏見”只會給孩子的人生“設限”,只有拋開偏見,才能減輕傷害


總而言之,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同時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如果被所謂的偏見所左右,那麼這點點的希望之火便會慢慢熄滅。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學會合理引導孩子,儘量減輕偏見帶給孩子的不良影響,讓孩子無憂無慮地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