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派來的心理專家幫我們解開了心結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 |“家”裡派來的心理專家幫我們解開了心結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 |“家”裡派來的心理專家幫我們解開了心結

這段時間,來自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的護士鄭燕,一直在湖北省鄂州市鄂鋼醫院忙碌著。

鄭燕是貴州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成員。1月28日來到鄂州後,她被分配到了鄂鋼醫院——鄂州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

鄭燕和同事住在距離醫院4公里的酒店,每天由專車接送上下班。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醫療隊要求隊員不能相互串門,需要面對面交流必須要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需要出門購物的,一定要報備醫療隊,領隊同意後才可出行。當地為醫療隊安排了基本的生活用品,隊員們活動範圍幾乎就是酒店和醫院,兩點一線。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進病房瞭解患者治療及病情。查房以後,為患者的輸液、霧化、肌注……“每天早上是最忙的時候!感覺腳上踩了一雙風火輪。”鄭燕的同事蔣瓊說,作為直接接觸患者的護理人員,也要照料患者的起居飲食。“每次班護理的患者有十幾個。用餐時間,我們要詢問每一位患者想吃的食物,等到食堂送餐來以後由我們發放給每一位患者。有的患者還不能下床,我們要抽時間給他們餵飯、翻身等。每隔幾個小時,又要為患者測量檢查,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

上午8點鐘的班,5分鐘的上班路程,醫療隊卻要6點起床,留出充足時間做預備工作。面對看不見的“敵人”,每一位醫護人員嚴控每個流程,反覆消毒,做好防控防護工作。每次穿防護服就要半個小時,必須小心翼翼。

這樣的日子對醫護人員們來說,充滿了緊張、枯燥和孤獨。

鄭燕告訴記者:“我們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工作上的,工作強度還能接受,就是工作期間的壓力比較大。” 鄭燕說,“還有就是遠離家鄉,思念家人,我的兒子正月二十九過生日,他每天和我視頻都要求我回去和他一起過生日,心裡覺得很對不起他。還有隊友之間的磨合的問題,大家來自貴州省內不同的醫院,和當地的醫護人員在一起混編上班,大家的習慣都有些不太一樣,需要不斷磨合,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一些心理上的接受度的問題。”

正好前幾天省疾控中心和省二醫組成的醫療隊來到鄂州,其中一位名叫林冬梅的心理諮詢師專程來和隊員們聊了許多,陪大家散步。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大家都得到一次敞開心扉聊天的機會。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家”里派来的心理专家帮我们解开了心结

鄭燕在與林冬梅聊天的過程中,解開了自己最大的心結: “我主要告訴她,我兒子後天過生日,我不能陪兒子也不能給他買禮物。但和林醫師聊的過程中得知,我們孩子是一年的,幼兒園是一個班的同學,她的孩子還小我孩子兩天。她開懷一笑:沒事,我們孩子一樣大,等疫情結束了我們回去給他們一起過。我們凱旋而歸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我一想是的,我把自己安全帶回去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家”里派来的心理专家帮我们解开了心结

就這樣,通過以傾聽為主的方式,與隊員們一次次的談心,讓大家得到一次排解的機會,疏解了大家很大的壓力。“我們工作時間6個小時,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我們每個人身兼幾職: 護士、心理諮詢師、護工、清潔工,心理壓力就比較大。我們就是需要有個地方宣洩,宣洩完了就好了,繼續上班。正好省裡面派來了心理諮詢師,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放下心中的包袱,大家又投入到了與疫情的戰鬥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