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供图

进入春耕生产以来,曾经以开荒种地为主业的施甸大亮山区域的群众却热衷于打工。在现场,一个酒房乡自家寨村民小组的村民自庭山悄悄地说:“我们是帮一个叫“金翠泉”企业主吴金翠干的活,这个茶园已经废弃多年,她愿意投资,我们有的是体力,家门口赚钱谁不干。”话毕,一幅舒心的笑容从他的脸庞上印射出来。

说起吴金翠,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把施甸的茶叶推销北、上、广,并成功在各大城市建起了金翠泉茶叶连锁店的商业强人。她看准的是施甸县酒房乡的坪子地、旧寨以及旧城乡的芭蕉林等村委会地处大亮山原始森林中间,从有人类活动以来,当地的农民就以茶叶作为零用钱庭院经济来培育。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供图

上个世纪的50年代,施甸县想把茶叶经济做大做强,先后开发出近10万亩茶叶基地。但是,由于有资源优势却没有考虑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政府投资的13个茶叶生产企业和几万亩茶叶基地曾一度荒芜,当地群众守着“青山白受穷”,一片绿色的“金叶子”就是赚不到市场需求的钱。上海对口帮扶云南、闵行区帮扶施甸这个国家扶贫行动知道的人很多,讲的人也很多,但是做细的人却没有,讲多不如做细,为此,吴金翠主动与上海市工商联沟通并决定,计划今年4月份,组织一批上海知名企业家到施甸开展一次现场采茶、现场加工、现场购买的绿色施甸体验活动。为了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吴金翠先后在施甸县的善洲林场附近的姚关、旧城、酒房等乡镇承包了多个废弃茶叶基地,并建设可吃、可玩场地,一下子,打工和就业的岗位就成了当地人因为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就业基地。

金翠泉茶业进入深山后,不仅把一条信息救活一个产业的信息惠民落到了实处,还与上海工商联前来施甸现场采茶的消息传播给当地群众,主动与当地茶叶生产个体户报起团来发展产业。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供图

农民周应毕自己有着70亩大树茶基地,为把自己的产业推销出去,也跟着吴金翠泉一个加工厂,并提前把大树茶提前供应给外地人品尝,大树茶作坊初步成为市场份额中越战越勇土里土气土特产产品。躲在深山的产品就在当年成为上海人第一个认可的施甸味道。在周应毕茶叶管理基地,一个叫杨光华的老人说:他和周应毕是同样的建档立卡户,他报名搬迁到了施甸县城,由于年纪大,打工没人要,他就回到了周应毕的茶叶基地做起了靠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技术工人,因为有信息通道和看得见的市场,目前,曾经是建档立卡户的周应毕现在已经成为每年可以安置1000个劳动力的企业主,依靠绿水青山,经营绿色产业,周应毕从建档立卡户转变为企业打老板,谱写的是一曲大路朝天写春秋的赞歌。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供图

无独有偶,也是在酒房乡的坪子地村委会,也有一个废弃茶园,当地一个叫毕春茶的老人也跟着葫芦画起了瓢,他自己有60亩茶叶基地,去年以来,他找了农民做小工,自己投资办起了一个小型茶叶加工作坊。经过一年的运转,今年春耕期间,他每天要找50个工人管理茶地,用自己的基地安排了群众的就业。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

施甸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供图

在施甸,绿色企业经营最关键的春耕就是每年的春天。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爆发,很多人外出务工的愿望不能实现,恰好有这样一批林字号企业主动投资生态产业,帮农民就业内生动力,让产业增颜、让生态更美。

云南网通讯员 杨连武 魏瑄 李建艳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