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遇过一种自卑的人,通过扁低别人来获得自信?他们是什么心理?

巴巴吃车厘子


一个群体里,总有些人,由于不自信,觉得不如人、位阶低,就自卑而压抑,渐渐产生了负面心里…。他们往往是这样: ①贬损弱势,抬高自己。②贬损比他强的,拉低别人,找平衡。

遇到这种人该怎么办呢? ①不要把他确认为‘’霸道‘’和小人,只是一个心理自我补尝者。② 在他贬损人时,当众反诘他,让他嘎然而止。③闲聊时,以言桑喻柳的方式让他“改”,多对他说一些“每人都有优缺点、实现愿景儿凭本事、人靠努力+等待、评价人的尺子在心上不在嘴上…”一类的话,让他慢慢消除自卑,他不自卑了,也就不瞎贬别人了…。④这种人一遭反击,就泄气了,因为他自卑而明薄的心,真的很脆弱,经不起~~。


水中尤龙


你好,我是十四年临床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文君,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自卑与自大:我们心魔的一体两面

在解释这些心理名词之前,我想先和你分享几个我遇到的真实情况:

还记得我的一个朋友(典型的北方女汉子),在她准备结婚的时候,亲自开车到省城的机场去接未来公婆,在回家的高速路旁是成片成片的玉米地,当时正值盛夏,玉米又高又绿,没想到这时候未来公公噗嗤笑出声念叨了一句:“怎么这地方的玉米这么低啊。”我的朋友当时没反应过来,直到她去到男方的家里办婚礼(男方的家乡有个特点,居民身高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偏低),见到她的男方亲友绝大多数第一句话都说的是:“这个新娘个子好高啊!”因此,真的是北方的玉米身高有问题吗?其实不然,因为公公一辈子没有出过省,第一次来到北方,非常陌生,内心有对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所以竟然采用了贬低玉米高度的方法来自我安慰。

这个案例比起人与人之间的案例,更加简单清晰的让我们看清楚了自卑引发的贬低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逻辑:与人无关,与己有关。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咨询案例,那是一位男士,我们正在做催眠治疗,在想象中他说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尊金佛,金光灿烂,无比庄严,显得周围的人都特别的渺小、卑微、微不足道。(能感受到他的这一串形容词之间的强烈对比吧)有趣的是,当我引导他围绕着这个金佛转一圈的时候,他开始皱眉头,我追问他看到了什么,他很小声很诧异的说在金佛背后有一个小乞丐,穿的破破烂烂,浑身脏兮兮的,非常瘦弱。

这个案例中我们用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方式,窥视到了自卑和自大式贬低(也是攻击行为)之间的真实关系:自卑和自大之间的两极化,其实是自卑的一体两面。

那些因为自卑而变本加厉对他人的贬低,其实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反向形成”

其实,为了掩盖或压抑我们内心中的自卑感(我们总是担心自卑之处被发现、被看穿),我们会“反向形成”的形成补偿心理,在贬低别人的过程中,幻想疗愈内心的自卑。

所谓“反向形成”是指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

比如为身高自卑的公公,不能接受自己身高不足的现实,于是转化为一种幻想出来的“身高优势”,并且选择玉米植株来作为攻击对象,这就是典型的把“身高自卑”转化为反向“高度傲视”的行为。


做照见心魔的镜子,用智慧的化解他人“贬低”

其实,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化解这样被他人攻击或贬低的场面,也与你分享,希望能够让我们更加从容的应对生活中这些“不愉快”。

故事里说的是苏轼和大禅师佛印的一次经历:

苏轼与佛印约定要在坐禅之时察看一下对方是什么样子。苏轼先察看盘踞而静坐的佛印,说:“大师呀,我看你像一坨屎。”佛印和尚再看盘踞而静坐的苏东坡,却说:“苏学士,我看您俨然是一尊佛。”苏东坡开始很有点得意,自以为这次胜过佛印。回到家里,他把这件事告诉苏小妹,不料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如果别人贬低我们,我们就把自己当做一面镜子吧,贬低我们的人照见的不过是他们自己而已。


文君聊心理@我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希望能够把多年来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人间百态的观察领悟分享给大家,让我们读懂心灵,领悟幸福。欢迎朋友们联系我。


文君聊心理


自卑是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自卑来自比较以及对事物的恐惧。

我就是一个自卑的人,现在可能这种现象会少一些。当时在学校上课,学生不管是在成绩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有差异,那个时候我总喜欢和别人去比较,然后就会比较的自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当看到别人比我差,然后做事出丑的时候我自己反倒没有了那种自卑感。

所以在接触一个自己不能掌握的新事物时,我反而胆怯了,既害怕自己做的不好,也害怕比不过其他人。

我的导师跟我说,每个人都可能自卑,人也不是很完美的,所以要勇敢去面对,要多和自己比较。


罗三金755


首先看看自卑的定义:“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在认知上产生偏差的,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自卑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总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自我评价是错误的,自卑的人跟自信的人相比,能力并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一种心态。”

再看看负面影响:“自卑的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顾影自怜,甚至自疚、自责;自卑的人,缺乏自信, 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抓不到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自卑的人,常感疲劳,心灰意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没有效率,缺乏生活乐趣。

自卑的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所以你说的贬低别人,这种人根本上就不是自卑。应该是那种欺软怕硬的奴才性。


人群遇见你


说起自卑,在多数人眼里,大概都觉得它是个贬义词。其实,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有点自卑,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适当的自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自卑,属于心理不健康,会表现出一些在常人看起来很幼稚,甚至有点不可理喻的做法和行径。

一个人的自卑程度和表现形式,和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如题所说的,“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自信”,这明显是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的甚至可能有点异常。

举个例子,如果这个人小时候,养育他的人(亲生父母、养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经常在他面前表现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行为,他就会习得这种行为模式,成年以后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这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爱攀比的环境下,或者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在成年以后,也可能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自信,而且嫉妒心还极重。攀比本身就是“通过别人来获得自信”。

此外,假若一个人从小被人忽视,总得不到关注,他也会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关注,这个时候,他不一定是获得自信,而是力求关注,哪怕是一种不太友好的关注,这就好比一些独生子女小时候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什么捣蛋的事都能做出来(太孤单了,没玩伴)。

实际上,一个人贬低别人,不一定是想以此获得自信,可能是想赢得别人的关注,但内心不健康的自卑是肯定的。


里外雅堂


自卑在我的概念中,并非如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偏负面性,我一直认为自卑是中性的,不低也不高。这种心态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体现,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如同神经质一样,有几人说自己没有,当你正常时,这只是一个情绪的表现而已,严重时,才会导致疾病,自卑也是如此。

通过贬低他人来获得自信,这显然是一种病态的行为,获得的满足感其实只是一种短暂的情形。没有内在的自我认同感,外界带来的虚幻留存的时间极为短暂,这就是心理致幻剂的效果。

如果往深了探究,这其实得到的并非是自信,因为个体的自信是建立在充分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他人对比得来的所谓自信,形同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罢了。

在心理层面上进行分析,大部分都是心理成熟度比较低形成的后果。但对于当事人自己来说,他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总是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会强于别人,他人总有不足之处,这也是他为什么经常采用这种比较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以求得摆脱自己内心的煎熬。

对待这种现象,作为心理从业者来说,我认为很正常,如果人类失去了自卑,其实不见得就是好事。因为有了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不足,才会有奋起直追的动力。因为有了比较,我们才能发现那些自卑带来的负面效应,为自己的心理成长提供介质。

认可事物的两面性,认可我与他人的不同,接受各自的行为方式,这才是良性的社会发展动能。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人为他人的行为负责,如果对方认为这是好的方式,无需鄙弃,这种成熟就是一种不自卑的表现,因为用力过猛实际上表达的恰好是内心的欠缺,而这样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催生自卑的诱因。


胡先森


这种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经常存在的。贬低他人、抬高自己,这一行为,不能简单地用自卑来概括。,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损人这一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无论地位、职业、年龄、性别、职位,几乎人人都有过损人的经历,如果其根源是自卑,那我们差不多可以说人人皆自卑,这显然与常识相悖;

其次,自卑源于自我价值感缺失,怀疑、不确定,认为自己没有达到某种标准的主观感受。

自卑者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学习任务;

自卑者常常疏远人群,因为与人接近就会有比较,他们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往往在这种比较中对自己评价过低,收获挫败感。

自卑者的情绪往往特别敏感,更有可能独来独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避免与人交际,而不太可能热衷于接近他人、进而贬低他人。


黑夜中的一绺光


这种人不在少数,

首先,能确定的是,这样的人三观都不正。所以大多数的人是不认可他的,他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负能量信息表露,凡事极度自我,有依赖别人的习惯,

因为不被周围人所认可,这样的人,内在往往伤害的都是他的亲人,做事说话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表现的像一个孩子,我们可以把这种人叫做“巨婴”。

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中,缺乏上进心和动力,自己不努力,却会拖住身边人的前进的步伐,


Yue世界


虚荣心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者皆有之。常见心态有男人虚荣,女人虚荣,父母虚荣。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注意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強,有強烈的嫉妒心等。虚荣心较強的人有较強的依赖性,独立性不够,能力上自认为有"欠缺"。虚荣心较強的人有比一般人強的自尊性。由于依赖性故自信心不够,向外表现自尊性过强,对某些事物过于敏感,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内表现为自卑,不相信通过自已的努力能够达成愿望,希望通过快捷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依赖性养成是由于父母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教育造成的。而父母也有虚荣心和依赖性自己却不知。有些父母只注意孩子德性的养成,不注意能力的培养,或者说自己能力不強。有句老话"死要面子话受罪"概括了这种人的心理和行为。


笑看人生120525436


这个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投射。因为自己自卑并且很在意这种自卑,并且为此而痛苦,所以把它投射在别人身上来减轻痛苦。但是自信的人没有这种在意和痛苦,也就无法跟这样的人共情,就容易招恨。通过贬低他人获得舒服感是一种心理防御,避免内心崩溃。但是这种心理防御跟“掩耳盗铃”一样,是很原始并且糟糕的,只能有暂时的效果,却会造成更深的自卑感,加速心理的扭曲。

这些人需要知道,自卑和自信是相对的,每个人在自己不擅长,不出彩的领域里都是自卑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跟这种自卑和睦相处的能力。如果是在自己在意的领域里自卑,那么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让自己真正好受,而如果努力总不见效果,那么或许找人指导或是放弃才是最佳。会贬低他人的人身上的问题不会只有自卑这一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