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民办教师的人生,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你觉得对吗?

寒韩寒


我五年的民办教师生涯,终生不忘。偏僻的乡村小学校里,我教一、二年级的课,一位姓曹的公办教师教三、四年级的课,四个年级总共五十六个学生。从早晨上操,唱歌,读、背书,到上、下午的同一个教室,两个班级的复式教学;快乐的课外活动;晚上灰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地批改作业,编写教案,到全乡统考第一名,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赞扬与好评。几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那稚嫩的童音:“老师好!”总是在我耳边回响,这是我人生的荣耀。

没有办法啊,现在的有些小学老师,总是把学生考试赖的责任,推给家长没有辅导好,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这个理由,因为学生家长大多为文盲呀。


万安大谷


心酸的眼泪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我到大路村去讨工资。当时工资分到大队后,民师需自己去要。

到了大队部,张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然后要我到大队办的一个饲料加工厂去,因承包者未交齐上交款。

走了上十华里,才找到了加工厂承包人。他告诉我:自从承包了加工厂后,有很多人为难他,经常滋扰,所以也未挣到钱。结果我一分钱也没拿到。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看到妻子一人在做着年糕,旁边的孩子一个劲儿地哭闹,心里真的不是滋味。


ljs666666李家胜


教书育人,这个职业光荣。首先向老师们致敬!

说民办教师是可歌我很赞同,说可泣我觉得用词不当。我的俩位同学都是民办教师,后来转为正式教师。那时要当民办教师除非上边有领导才当上民办教师。他们现在退休金每月五千多元,一年六万多元。

我们一起吃饭时,调侃了一下,他们彻底坦白地说:我们要是没有亲戚是当不上老师的。接下来又调侃了很多。

那时,当民办老师比社员挣得多。

虽然吃点粉笔沫子,总比在地里没黑天没白日地干活强上几十倍。

现在小老头自由自在还能吃退休金多好。饭罢我要去买单,可俩位同学看了我一眼,怎么能让你买单?我们钱,花不完。

其实,在过去(旧社会)我的上两辈都是教书匠,他们过的也不错。

我们要尊师重教,但教师也要尽到人民赋予的使命!

我说的是实话,请勿误解。


夕阳映彩霞86444


我当民办教师的时候一直代我村小学毕业班,在我们村有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的各一个,其他一本、二本、大专的有好多个;不都是我们从小学打好基础的吗?现在老了,他们还与我来往,过年都要来我家看看,我也经常到他们那去。只是我中途有其他原因没干了,现在每个月拿208元的补贴,确实难以维持生计。


用户1565881967525


每个最低层的农民也是可歌可泣的历史,不光民师。不要为向国要钱时这么提,我也当过民师,不是觉悟高,为了钱这么提我很反感。我当时当上了民师觉得比劳苦的社员便宜了。夏天下班了,我看社员还在地里干活,真感很幸运,若不得一辈子这么过。放假了还有工分,社员哪有这好事。


肝病创新


非常对!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最早一代的民办教师,刚开始还没有补助,生产队按出勤天数计工分。他跟其他民办教师一样,付出太多太多!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到处是文盲,就拿我们村(大约六、七十户人家)来说,爷爷解放前上了几年小学,就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了,虽然家里很穷,五十年代,爷爷还是咬紧牙关送父亲到几十里外的中学读完了初中,父亲成了村里最高学历。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背景下,才初中毕业的父亲肩负起了发展我们村教育的使命,以民办教师的身份,组织村里劳动力、木匠、石匠等开始平场地、盖房子、建学校。就这样,在村里老百姓的大力支村下,学校建成了。

第一个班的学生很特别,有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有四、五岁的小儿童,几乎每个学生都是父亲上门做工作,才让来上学的。不管怎么说,只有父亲一个民办老师的学校开学了,开始学生不到二十人,后来逐年增多,办到三年级时,实在应付不了,通过请示,大队才派了一个老师和村里一位退休军人来加强师资力量,之前都是父亲一人内内外外的操持,前提条件是:继续增加教室面积,准备办到小学五年级。

就这样,又在县教肓局和村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的最好的房子,二层楼的砖房建成,可上级要求进一步提高,要办成初中,附近二个村(距离一公里多)的初中生集中到我们村上初中,当然教育局又派了两名县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入住。

一所象模象样的初中学校就这样建成了,村里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解决了上学问题,起码保证小学毕业。说来也是很坚辛了,学校的运动场、篮球场等都是父亲他们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拣石子,掏沙,砍柴卖点钱买水泥等,自已动手、自筹资金浇筑起来的。父亲日夜操劳得了胃病,身重降到只有40多公斤,可没请一天假。

当时,学校还组织了篮球队,文艺宣传队,经常走出来友谊比赛、汇报演出等。

虽然教学水平不高,父亲一直教到初中,不懂的自学,边学边教。但在几乎是文盲村的山区建了一所现在看来不象样的学校,不是正规的老师,没有正规的教学。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大的脱盲、基础教育作用。

我从那初中毕业,考取县重点高中。后又考取大学。

后来在全国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准要求下,原来的老师调到了更好的学校任教,父亲也转为了公办老师被调到其他学校。这个学校,由初中变成小学,又由小学变成只能办小学三年级以下,再到各种条件达不到办学要求被停办,学校就这样变做他用,消失在记忆中。

现在的小孩集中到教学条件好,师资达标的乡中心小学学习!时代进步了,理应受更好的教育!


谭成年往事ABC


在我的印象中6几年到七几年,农村孩子多,村村有学校,几村有联中,教师不够用,有点文化的青年去教学,后来没关系的也教不上,村里领导说了就算,所以变化也大,犯事的,替几个月的,后来又整顿不胜任的。再后觉的待得遇低的不干了,现教师退休待遇高了,有些人后悔了,后来都转了,有些人们确亏应刻提高待遇,但也有些人一起哄,混水摸魚,投机取巧骗取国家。(


厚德载物143248026


有幸还当了半年的民办教师。

那时候有文化的人少,六年级毕业就可以当会计,当老师。在六七十年代,教师是一个被人羡慕的行业,拿工资当然好了,就是民办教师,也是很多人想干而干不上的。

我上了几天初中,混了张初中毕业证,算是初中生了,可自己知道,那水平比完小毕业强不了多少。那个时候是联办中学,两三个村就有一所中学。老师也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教,学生也是稀里糊涂的学,翻来能发张毕业证。我的毕业证就是这样来的。

回到村里,人家不知道你有多深的水,只知道你是中学生,就委你重任。先是教学,大队里给一个标准劳动力的工分,每月还给六块钱的补助。当时六块钱了不起,一天的工值也就两毛钱,六块钱等于干一个月的活,再加上挣得工分,一个人差不多挣两个人的了。过了半年的好日子,党支部考虑我所在的生产队缺会计,就不让我教学了,回生产队当会计了。

当了没两个月,因为我们生产队工作老跟不上去,半道上改选,又选我当队长了。当队长可没有教学轻巧,还得比别人早起晚睡,晚上还要开会,又没有补助,到年底给补助几十工分,实在没有当社办教师舒服,挣的还少了,吃亏也得往肚子里咽,谁让社员信着你了呢?

说什么一个民办教师的人生,就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说的有点大了,算不上什么可歌可泣,更算不上什么历史。只能算你一个人的经历罢了。有很多人想干还干不上呢?更何况后来这些民办教师绝大多数都转了正了,现在差不多都退休了,每个月开四五千块钱,在农村那可是上等户了。这样的户,在村里也是被人羡慕的主。


伏枥的老骥57128762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O^*

菜鸟同意这个说法。菜鸟读小学的时候就是由民办教师带出来的,这里面有三个典型的人物。分别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五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1.人物一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菜鸟还记得那是一个很严寒的东西,我被罚的在教室门外用电池砸的那个黑芯在写字,因为听写作业的时候,我写错了几个字之后,就被罚的在门口写字,这时候真的是一直在心里骂语文老师,诅咒语文老师。他也的确是一名民办教师,关键还是我们村的。等菜鸟读到小学快毕业时,民办教师好像要统一下岗,菜鸟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就成了首当其冲的人物。没错,他就成了第一批下岗的人。在若干年后,菜鸟一直在外面读书,也很少回家乡。偶尔的一次,菜鸟听说了他的故事。日子过的很艰难,一直常年在外面打工,也被别人骗了好多钱,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2.人物二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这位老师菜鸟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小时候有很多次被他打的手心发肿。为此也哭了很多次,民办教师中也的确有一部分教师的素质很低,可能他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时候数学不好,长大后数学不好,他有一半的责任。时常被打了,你觉得能学好数学吗?那时候这位数学老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在路上捡那些车拉砖,掉下来的砖头,很多学生都嘲笑他。直到很多年以后菜鸟才知道,他们家里的情况真是太难了,民办教师的收入,仅仅够一个月的零用开支,根本就不够家庭里面的开支,有时候他还会去捡瓶子卖。

3.人物三

小学语文教师。这可能是这几位民办教师中晚年生活最好的一位了。因为他家庭情况都比这几位教师好。当大家都下岗的时候,只有他自己开了一家饭店,然后又来了一家旅馆。所以,菜鸟每次见着他了,都打招呼,他的生活还好。菜鸟现在回想起来了,那时候当民办教师的时候,的确是比较辛苦的了,而且有很多教师的学历水平并不高,能够将菜鸟教到那个程度,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菜鸟大师兄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民办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不完善的教育形式而出现的一个职业,也是历史的产物。民办教师这个称呼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代课老师,在部分地区还是存在的。

我的爸爸曾经就是一名民办教师,1972年中师(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一二年级文凭)毕业后,成为当地一名民办教师,教小学语文和音乐。小时候爸爸经常抱着我去学校,那些学生经常逗我玩,可能是小的过,觉得当时学生都特别大,也很高。

爸爸一直任教到1982年,也没有转正,最后村里缺少干部,公社领导让爸爸去当村秘书,在1989年和爸爸当初一起当民办教师的几个人,都开始忙于转正的事,8000元就可以转正,当时爸爸一个月工钱还不到30元,20多年才能挣够8000元,显然是天文数字,更何况家中6口人的吃饭问题,最后爸爸放弃了“转正"的机会。

同村的几个民办教师最后都转正了,爸爸却在村里当了22年村干部,为一个落后的小山村上了电,通了自来水,修了路,新盖了当时的学校和大队。每当爸爸说起没有转正的事,他考虑的还是家庭和村里的事。爸爸说,如果当教师转正继续教书的话,村里也不能那么快的通了水电。

爸爸在当地按照民办教师资格办理了社保,虽然没有他们转正的工资高,但爸爸很满足,很感谢共产党。爸爸常对我们说,人要知足,才能活的坦然。

现在爸爸早已离开了村,进了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的根还在那个小山村。这里也祝福爸爸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