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這四類公司,能躲過大部分“業績雷”

經常聽見有人說,A股雷太多了,在中國不適合炒股。我覺得這種說法沒錯。有這種觀念的人最好別進股市來,他們不真正瞭解A股,來了就難免虧錢的命。其實,想要降低踩業績雷的概率,還是有一些方法的。比如康得新暴雷之前,就可以在前幾份財報裡發現公司現金流的疑點。不過有些小白根本不知道去哪看財報,就算拿到財報也看不懂,分析不出來東西。或者也有人懶得看財報,買股就靠消息和k線圖。以上說的這兩類人,是不具備避開業績雷的能力的。那麼,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能有效的避開大部分業績雷呢?我試著總結了幾點建議,供討論。


1.不要碰5年內有過虧損的公司


財報還是要看兩眼的。看不懂數據之間的關係,沒事,淨利潤總能找到吧。淨利潤在雪球就能查看。首先,點進你要查詢的公司。點如下圖裡面“財務”一欄裡的“主要指標”:


避開這四類公司,能躲過大部分“業績雷”

頁面裡,“關鍵指標”的第三項就是淨利潤。用手指按在數字上從右往左劃,就能看到以往的淨利潤數據。點最下面的“年報”:


避開這四類公司,能躲過大部分“業績雷”

最近5年有過淨利潤為負數的公司,一律pass。別跟我說什麼京東亞馬遜連年虧損股票卻一路漲,這裡是A股,目前還沒發現有那麼牛的潛力科技股。不買虧損股的道理很簡單。虧損股的公司盈利能力較差(其中偶有例外。限於篇幅,不展開說。),虧掉的是公司的淨資產。虧損會導致市淨率升高,市盈率直接幹到負數,連年業績虧損有可能出現越跌估值越貴的情況。


2.不要碰上市時間少於3年的公司


上市時間也可以在雪球查看。點進你想查詢的公司,點“簡況”一欄,往下拉,就能看見,如下圖:


避開這四類公司,能躲過大部分“業績雷”

不買上市時間短的公司,原因有二:

(1)很多公司在準備上市的時候,有可能會用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手法,對一些重要的財務數據做“美化”,甚至不排除造一點點假。上市後,小伎倆行不通了,數據必須實事求是。那些隱瞞了的,一年兩年也許還藏得住,時間久了一定原形畢露。

(2)公司上市後,融資能力以及融資成本有了較大跳升。原本融不到錢去做的項目一下子有了錢做,原本高成本的企業貸款變成了低成本的二級市場融資。但是,上市所帶來的利潤增厚很可能不會長久。所以,等離開了新手村,上市融資所帶來的利潤增速逐漸被時間撫平時,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才會展現出來。只有在潮水退去時,才能發現誰在裸泳。綜上兩點,我認為3年(發佈3年完整的財報)是一個不錯的分界時點。


3.不要碰“有前科”的公司

這裡的“前科”指曾經被揪出財務造假。對於財務造假這種違法行為必須零容忍。哪怕曾經只有過一次,也要pass。雖然不能因為一家公司一時犯錯而把它打入死牢,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再一再二又再三呢。拿自己賺的辛苦錢去買股票,當然要謹慎。A股3500多個上市公司,曾經造假過的公司畢竟佔極小部分,刨除掉它們,還剩下大把公司可以選擇。辨別一家上市公司曾經是否有財務造假的行為很簡單。只要在搜索引擎搜索上市公司的名字後面再加上財務造假四個字(例如:“舜禹集團財務造假”),如果從搜索結果中看見有新聞門戶網站的相關報道(貼吧,論壇這類魚龍混雜誰都可以發言的網站除外),那就基本上是坐實了。


4.不要碰市值小於300億的公司


市值也可以在雪球中查看。點進你想查詢的公司,右上角如下圖的位置就能看到:


避開這四類公司,能躲過大部分“業績雷”

眾所周知,目前A股實行的是審核制。不過,越來越多的信息暗示,未來A股很有可能和國際接軌,改為註冊制。相比於註冊制,審核制對於公司的資質要求比較嚴格,從申請到上市所要經歷的時間也更長。可是,有一些資質不太夠,或者急著上市融資的公司,想要成功上市,怎麼辦呢?恰好,A股市場上有一些盈利能力堪憂,半死不活的垃圾股。由於目前的退市機制還不太完善,無法對這類公司實行強制退市。這些公司的市值很低,大多在10-50億。上文說到的資質不太夠,或者急著上市的公司,就可以通過花幾十億收購這些垃圾股的公司,完成“借殼上市”。而這幾十億通常被稱作“殼價值”。幾乎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裡,或多或少都包含了這個“殼價值”。區別是,大市值的公司“殼價值”佔比非常小,小市值的公司“殼價值”佔比非常大,甚至市值直接約等於“殼價值”也有可能。


有人會說,買這種幾十億的垃圾公司,等著被借殼,然後漲個幾倍,不好麼?好是好。可是投資是極其講究概率的事。目前市場流通市值小於50億的公司大約2000家,你買得到那隻被借殼的公司的概率有多大?未來A股改為註冊制基本是100%的概率,實行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一旦註冊制到來,那些想要上市的公司可以直接註冊上市,而不再需要去買一個殼。這樣,已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就沒有了,到那時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會縮水。按目前的市價看,大概二十多億的樣子。假設你買了一家40億市值的公司,沒等來被借殼,卻等來了註冊制,失去“殼價值”,40億市值失去20多億的“殼價值”,股價要不要腰斬?這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用近乎100%腰斬的風險,換來n/2000翻幾番的機遇,值不值?如果你認為值,那就值。我的建議是,儘量不要買市值過低的公司。至少要買市值超過300億的公司。一旦“殼”不再有價值,頂多就是不到一個跌停的樣子。況且,市值越高的公司,市值裡所包含的殼價值就越不值錢。市場上很多二三十億的垃圾公司整天盼著被重組被收購,急著上市的公司有二三十億的殼而不買,非要去買幾百億的殼?人家幾百億的公司願不願意賣給你還不一定呢!而我給自己定的安全邊際比較高,我給自己設定的選股硬性指標之一就是市值不小於500億。


有人可能要反駁,目前$中證500(SH000905)$裡有大把不符合我的標準的公司,難道這些都是垃圾公司嗎?當然不。中證500是我最喜歡的指數之一,也是目前我買得最多的指數。其中不乏好公司,但是也有業績變臉的。投資個股的風險遠大於投資指數。買中證500指數,踩雷的幾率可能也就五百分之幾,損失也小得幾乎可以不計。而買個股,踩雷的幾率則要大得多,虧得腰斬再腰斬也不是沒有前車之鑑。買個股就應該預留更大的安全邊際。總之,我希望各位心中都有桿秤,市值太小的公司,儘量迴避。


好了,總結一下。


買股票時,建議避開以下4類公司:有虧損的、上市不久的、有前科的、市值太小的。這些公司是暴雷的重災區,如果能避開這些公司,就能避開大部分業績雷,也就不那麼容易虧錢了。以上文章,是從選股角度來討論的。至於買入和賣出時點,以及持股時間是短線還是中線還是長線,本文不展開討論,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聊一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