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文华,蒋大为两个人身上能看到什么?

吉祥哥一


就于文华和蒋大为两位歌唱家来说,其歌唱艺术都是非常令人喜欢和欣赏的,但二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却是截然不同的两道风景线。于文华质朴而且善良,出身农民家庭,走红明星却不忘根本,时终保持着一身正气,为国家,为社会大众贡献自己的能量,并成功帮助农民歌手朱之文成就梦想,使朱之文走向了辉煌的人生大道。再反观蒋大为先生,虽说歌唱的不赖,的为人却很自私,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形象。虽说移民外国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做为一个多年的歌唱家,不为社会谋福利也就算了,却做出损人不利已的错误表现来,这是何等令国人失望与痛恨的啊。真心希望蒋大为先生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还社会一个公道。


大器晚成aa


女高音歌唱家于文华于2011年3月自费与《星光大道》栏目组的导演王爱华一行到山东省单县朱楼村去考察朱之文,听到朱之文那原生态的纯正的歌声,于文华感到十分震惊,决定力挺他。当时朱之文在《我是大明星》中得了第一,也有了一些名气。于文华回到北京向《星光大道》剧组介绍了朱之文的情况,剧组向大衣哥发出了邀请。于是一匹黑马一直杀入决赛,获得第五名。

可以这样说于文华是朱之文成名的引路人,是发现他的伯乐,是朱之文人生的贵人。朱之文成名后,于文华也是一直在支持他,有时还和朱之文同台演唱,教大衣哥普通话,在某种意义上于文华也是朱之文的良师益友。

蒋大为呢,名义上也接受了大衣哥的拜师,大衣哥说也曾经受到蒋大为在吐字上的指导。可是在媒体访问时蒋大为却说一个农民学唱两首歌,就称自己是歌唱家,是歌唱家还种地干啥?你就是一个农民,和歌唱家边也不沾,我也没给那个农民上过一分钟的课。

这是干嘛啊?朱之文哪块做得不好,值得你如此的影射嘲讽啊?难道农民歌手就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吗?他是什么和你有什么关系啊?何况大衣哥什么时候也没有说自己是歌唱家啊!

于文华老师是发现推荐支持一个黑土地里成长起来的农民歌手的伯乐,让大衣哥改变生活,脱贫致富,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当然大衣哥也是不忘本,最近又为武汉捐款140万。

蒋大为却贬低一个深受大家喜欢的有爱心的农民歌手,大约是怀着嫉妒吧?毕竟就目前来看朱之文无论是粉丝热度和收入都比蒋大为要高许许多多的,蒋大为是看不惯这种现象啊,狠劲打压,表示不服气。








风逐月影3


从于文华与蒋大为对朱之文的不同态度,看到了老艺术家身上所呈现出的人性中美好与丑陋的一面。

于文华同样出生农村,对朱之文的经历感同身受,才会帮助他

朱之文是在参加《星光大道》的时候,穿一身军大衣翻唱了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而走红。上了央视春晚以后更是大红大紫,一直到现在都有超高的人气,出场费也很高,赚了不少钱。


前两天,朱之文直接提着20万现金给武汉捐款,慷慨解囊的同时,表明他很有钱。也难怪,虽然他是农民出身,但现在比某些艺术家还要有名,赚钱也多。

很多人以为朱之文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最终走红,实际上是于文华把他给捧红的。

朱之文之前参加过山东卫视的《我是大明星》选秀,同样演唱了《滚滚长江东逝水》,并且把视频发到网上。

有一天,于文华在家里面没事干,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偶然看到朱之文的视频以后,觉得这个人唱歌还不错,并把他介绍给了老公。后来,于文华便认识了朱之文,并且推荐他去参加央视的《星光大道》,没想到一炮而红,改变了命运。

所以,于文华就是朱之文的贵人。有段时间,朱之文与于文华的关系挺好,就像知己一样,于文华还带着朋友去过朱之文的老家。

之所以于文华会帮助朱之文,是因为于文华对朱之文的经历感同身受,因为她也来自农村。

于文华出生于河北唐山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2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评剧,机缘巧合认识了评剧韩派创始人韩少云,从而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改变了命运。

若不是韩少云的帮助和指点,于文华很难出人头地。所以,当她看到朱之文的视频,也了解了他的经历之后,就想帮他一把,给他指点了一下。

于文华并没有嫌弃朱之文是农民,反而对他挺好的。

从于文华身上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所散发出来一种人性的光芒,那就是善良大气,慧眼识才。

蒋大为骨子里面看不起农民

蒋大为根本看不起农民,他曾经到农村插队过,有过农村生活的体验。

朱之文当初刚成名时,在镜头前拜蒋大为为师,而蒋大为也很不好意思,便接受了他,但他并不喜欢朱之文,因为朱之文是农民。

若不是朱之文,或许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蒋大为,对他也不感兴趣。蒋大为是借着朱之文的人气把自己炒作了一番,但并不领情,反而还在抨击农民。

蒋大为这两天的言论“老百姓喜欢你们,因为你们是农民”,一口一个农民,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实在令人反感。他就是在指责朱之文,他所了解的歌手也就只有朱之文。

蒋大为作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老艺术家,拿着国务院津贴在国外潇洒,来国内捞钱,却看不起农民阶级。他身上展现出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自以为是,自私冷漠。

蒋大为被网友骂的不行了,出来解释,称是节目组要求的,而不是他内心的想法。其实是在狡辩,他心里面就是这么想的。没想到《牡丹之歌》曾经唱的那么好的一位歌唱家,竟然有这样的心态,太令人失望了。


R娱记


于文华鬼使神差的去帮了个农民歌手,刚开始还获誉不少,正好也填了尹相杰的空缺。可她真没想到,后来逆转,差点她自巳也搭进去。朱子文就一会唱几句歌的农民,扶不起的阿斗,大可不必因他而失去自己的人脉。蒋大为就无意惹了身骚,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一、朱子文不是我的学生;二、朱正文就一会唱歌的农民,他不是艺术家,剩下的谁爱说什么说什么,别理他行了。


孤烟146351039


于文华,有美丽的外表,动听迷人的歌声,有一颗闪亮的金子般的心灵,通过她提携与帮助一个纯朴善良的农民朱之文,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良与内心之美丽。没有她的帮助,朱之文靠自己的实力能火,但不会火得这么快,也不会从小火变成一股爱国之大火,燃遍全国。

从于文华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纯朴,善良,乐于帮助好人,心胸宽广,识才,爱才并培育人才,举才不看身份与地位,既重德又重才,一双慧眼塑造了一个虽然有缺点但很伟大的,值得农民骄傲的形象,居功至伟!

蒋大为老师是艺术家,是歌唱家,成长过程中对音乐不断探索与研究,虽然模仿,但有自己的创造,对唱歌十分执着,他的歌声十分美丽动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执着的敬业精神。

然而,蒋大为在人生途中却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这就注定了他晚年的不顺利。

1把老婆孩子迁移到了异国他乡行,成了加拿大人,而自己却生活在国内,70多岁的人无人陪伴,十分孤单,这是必然的,因此,想移民的朋友,在办移民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给老婆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没错,但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自己潜在的经济实力,还要考虑自己以后的生活,否则,一旦跨出国门就会后悔。

2或许由于蒋大为老师太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他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就容易信口开河,不计后果。坦诚与直率本来是美德,但即便说实话,也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把话说得太死,一棍子把人打死,更不要对特殊群体有偏见与歧视,这或许与他在艺术界的地位和忽略做人基本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有关,当然与年龄也有关系。还望网友们抱着宽容的态度对待蒋大为老师,毕竟他已经承认说那些话是综艺节目逼他做的,就宽恕这位老艺术家吧!


yiyi不倒翁


于文华与蒋大为都是歌坛的领军人物,在唱歌水平上我外行人的水平来评判各有千秋,但在做人方面来说,那于文华比蒋大为高尚多了,于文华仍然保持朴素的平民风格,没有一点歌星的气派,尤其对待农民歌手朱之人的态度来说,蒋大为根本无法比,蒋大为唱了几首歌出了名就狂妄得只有他会唱歌,老子天下第一,甚至口出狂言,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他唱红的,真不知天高地厚,两游记之所以红火,是整个西游记剧组的功劳,你蒋大为只不过唱了主题歌,但你不唱难道再找不出第二个能唱这首歌人了吗?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许多火得不待了的电视剧没有蒋大为唱歌不是同样深受观众喜爱吗?,如果你能在西游记中能演孙悟空那我就不佩服你,那就承认西游记要红火非你莫属,讲句你不喜欢听的话,你不是钱学森,不是袁隆平,也不是钟南山,有你无你无关大局,你不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如果没有多么多人民群众捧你的场吗!你狗屎都不如,你来同于文华比真是好笑。


用户逆耳


于文华跟蒋大为差着辈分,没法放在一起比较,蒋大为火的时候,于文华还在念大学。而于文华在春晚唱情歌火了之后,蒋大为基本上已经告别公众视野了。

从唱功来说的话,蒋大为比于文华肯定要高一个等级,蒋大为是美声唱法,声音比较平稳,高的上去也低的下来,而且蒋大为无论在什么场合,跟谁搭档演唱,他的唱腔都可以保持一致,基本听不到走音和颤音等现象,气口非常顺,这是基本功的展示,需要对嗓子长久的保养和坚持不懈的日常练习才能做得到。

比如《青春有你》里面,蒋大为跟张艺兴合作《敢问路在何方》,其实现场伴奏是摇滚和电音结合,完全不是原版,但蒋大为照样可以跟上节奏,唱得跟原版配乐一样的效果,还能跟张艺兴唱出左右声道的效果。说实话,这就是老艺术家把一首歌唱到灵魂深处的好处,以不变应万变,让人不得不佩服。

而于文华相比蒋大为来说,唱法偏民俗一点,于文华的嗓子尖而脆,唱民歌小曲和流行歌非常适合。而且于文华相比蒋大为,她的嗓子可以适应的歌曲类型更广,台风也更加活泼多变,如果兴致来了唱几首神曲也HOLD得住。比如于文华在《国色天香》里面,跟德云社演员张云雷合唱京剧版《你快回来》,就很见功底,柔美而且平和,跟潺潺小溪一样娟秀。


当然除了风格的不同,蒋大为跟于文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两人都是几首代表作红遍大江南北,其他作品知名度就比较低的歌唱家。蒋大为的《牡丹之歌》、《敢问路在何方》,于文华的《纤夫的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在当年都是神曲一级,而直到今日,很多人听到他们的名字,也只能联想到这几首代表作品。实际上两人都出了很多专辑,无奈传唱度实在太低,没法达到之前的高度了。

当然我也知道提问者不是想听这些,之所以把这两人凑到一起,主要是为了他们心中的上帝朱之文,而这两人对朱之文的态度不一样,于文华是朱之文的圣母玛利亚,而蒋大为是地狱的撒旦。

当然这也是朱之文的粉丝一厢情愿而已,于文华跟朱之文绑定成CP,更多的也是节目需要,并不是于文华真的把朱之文当成自己的男神,巴不得给他跪舔。于文华的人脉圈跟朱之文隔得很远,如果下了节目,两人基本上不会有任何交流,更加不是某些朱之文粉丝意淫的“红颜知己”、“不遗余力的帮助朱之文”。

就像蒋大为被朱之文粉丝拿来当反面教材施加网络暴力一样,蒋大为跟朱之文同样隔得很远,人脉圈一点交集都没有。只不过蒋大为不太爱假装亲热,他有点那种老艺术家的做派,不喜欢跟陌生人到处以师徒相称,所以被朱之文团队跟粉丝作为敌人立靶子,一有事情就拖出来游街。

其实在于文华跟蒋大为眼中,朱之文其实是不同世界的人,也就是传统媒体跟网络媒体的差别,看似都是传媒,其实很难有重合跟交集。问题是网络媒体喜欢到处蹭,只要扯得上关系就过去勾肩搭背,如果你不搭理就要煽动粉丝网暴你。

于文华觉醒的比较早,所以在跟朱之文相处的时候,尽量没有得罪他,但也没刻意走太近。

蒋大为是不留神踩了坑,现在虽然想弥补但为时已晚,朱之文这个IP下的用户群已经把炮口对准了他,短时间也不会转移,所以只能默默承受着。


咸鱼茶馆


由某歌唱家所想到的

陈志学

在那桃花盛花的地方,

已嗅不到桃花的芬芳。

看不到桃花如面

只看见遍体鳞伤;

本应是奔腾的骏马,

驰骋在辽阔的边疆。

如今是马瘦毛长,

草原的春草也变得枯黄;

还有那北国之春,

本应是驼铃叮当。

如今是千里冰封,

哪里有驼铃激荡?

久违的牡丹之歌,

何时在春风里唱响。

谁还在敖包相会?

哪里有十五的月亮?

乌苏里的船歌

融进了多少苍凉?

没有了舵手的舢板,

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桃花逝去了芬芳,

因为她失去了滋养的土壤。

牡丹失去了娇艳,

它已不是国色天香!

骏马已不坚守祖国的疆土,

目光早已盯上了大洋的彼岸。

驼铃也哑然无声,

在温哥华的上空迴响。

忘了本的主人

必定会脱去往日的辉煌。

重新踏上西游的漫漫长路,

永远唱着一首老歌:

《敢问路在何方?》


知青诗人陈志学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这个题目应该是想说,这两人对朱之文的态度迥异的看法!我也来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意见。

坦率的说,于文华现在已经不那么红了,她最红的时候,是她和尹相杰演唱《纤夫的爱》那首歌,当时可以说是红遍中国,电视里天天放,大街上人们天天唱。

她的人品,从两件事上可以看得出,第一件事是,她合作伙伴尹相杰进去以后,很多人都惟恐避之不及时,她作为尹相杰最亲密的合作搭档,利益共同体,她并没有划清界限。可见其善良、感恩、念旧,不落井下石优良品质!



第二件事就是和朱之文的关系。相比较朱之文,她算是功成名就大歌星,而朱之文只是一个草根,但是她提携他,帮助他,还亲自到朱之文的农村土房子拜访。可以这样说,没有于文华的帮助,就不会有朱之文现在这么火。这说明她除了有美丽的外表,动听迷人的歌声外,也有一颗闪亮的心灵!

从于文华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乐于助人,心胸宽广,识才,爱才并培育人才,举才不看身份与地位的优良品质!


我们再看蒋大为,蒋大为老师也是国内大师级的歌手,他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曾经风靡一时!同样他和于文华一样,也曾经“提携”过朱之文,还有传言曾经说是朱之文老师。

但是蒋大为后来都否认了,说是“炒作”。但是我搞不懂了,既然是炒作,蒋老师不也参与了吗?


既然内心看不起朱之文这样的农民歌手说他是农民,那为什么还要和他一起炒作呢?这个主动权应该蒋老师完全可以掌握的!

朱之文确实是农民歌手,但是他没有觉得自己红了了不起,依然住在农村,自给自足,没有占用城里的一分土地,还多次把赚的钱捐给需要的人。这样的农民歌手怎么了?他自己也没有说是歌唱艺术家,朱之文在抖音里明明白白说,我只是一个农民歌手。

另外大家之所以对蒋大为老师有意见,估计与他长期生活在国外,老婆孩子也在国外有关。现在很多人,想赚钱了就回国,享受就去国外,这样好吗?

不管怎么样,蒋大为老师也曾经为歌唱事业做出过贡献,他也道歉了,也承认那些话是被逼的,但希望他以后真不要那样说,这样有失一个艺术家身份!


第一娱记


从二人身上看到了娱乐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

第一、职业信仰差异。爱国信仰是职业信仰之一。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相同的是都从中国中来,不同的是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蒋自称是中国人,可从中国淘金,为外国服务,虽证件为国人,但实为外国人。不仅蒋本人,明星大都如此,不能不承认这是悲剧。

第二、传帮带差异。传帮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传帮带是必不可少的。于文华对朱之文的帮助、支持,可谓丝丝入微、无微不至。而已经认了朱之文徒弟的蒋大为,已无下文。

第三、蔑视与尊重。蒋大为对朱之文的一番话,是口误还是故意,不得而知。但对朱之文的农民身份诋毁,不仅伤了朱之文本人,更伤害了全国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心。这是当时蒋大为没有想到的。

之所以引发广大农民的强烈愤慨,也有社会因素。似乎蒋朱之争为导火索,引燃了农民们长久以来的怨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