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


现在不是讲中医现代化的时候,现在需要的是继承好。需要新一代用中医药能治病的中医师。


五华徐氏中医诊所


中医现代化的关键就是诊断现代化,是中医能否生存的生命线。

西医诊断之所以能够现代化,就是因为西医采用现代化理论,也就是数理化理论。

数理化理论可以横向联系。

西医的CT,核磁共振就是横向联系的创新设备,在技术上已经超越了西医的范围。

中医的理论是阴阳五行学。

阴阳五行学不能与其它现代化技术横向联系,只能与宗教和算命横向联系。

中医如果取消阴阳五行学,中医的教材全部取消,中医就必须重新编写理论。中医也就不存在了。

2000年以后,中医上层领导机关开始接受科学管理。

在«中医药法»的第十五条指出:«中医药法»是属于«医师法»范围的法律。意思就是结束了"两个不同体系"的观点,中医接受现代化医学的管理模式。

但是,大多数中医粉依然不能接受西医都管理模式。他们提得最多的措施就是要求政府取消学校培养模式,取消医师资格证,让民间中医无证经营。

因此,中医现代化,不仅有理论上的困难,而且还有传统势力的阻扰。中医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


红色土地640


1,完善中医传承体系,确保民间现有的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能够传承中医。

2,完善中医成果保护体系,比如独门秘技,独门秘方。

3,给中医松绑(不是完全不管),创造出“百家争鸣”的环境。

4,建立中医联动体系,各地区、各派、各诊所,有一定自主权,又接受总部统一调度,参与总部发起的各项研发。比如完善人工智能中医体系、完善远程诊断体系。

5,确立一套从小到大的培养体系,即从小学到大学的培养,毕业深造或是拜师中医等,整条路线打通。不要让学中医的最后找不到中医工作或是找不到老师,确保中医培养的人才不流失到西医。

6,中医实行全科+N个专科,即一个中医张三,各方面都懂一点,但更擅长接骨,张三就负责就全科+骨科。同时张三还可以进修其他科室,比如妇科,考核过了就是全科+骨科+妇科。这样便于患者寻求对症的专业中医,提高患者和医生的医治效率。

7,大家补充……



中医养生每日分享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西医已经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分析方法、电子化的诊断技术、合理的防护措施、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的今天,拥有两千多年历史记载的中国医学,如果不与时俱进,那么被边缘化甚至遭到淘汰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中医的现代化绝不应该是中医的西医化。不是利用西医的诊断技术来确定中医的问题,不是用分析的思维来代替中医的综合治理,不是用西医的单一化药品来代替中医的“君臣佐使,辨证施治”……

中医的现代化应该以传统继承科学研究的两条腿走路。

这里重点谈一下科学研究的问题。西医得以迅速发展,得益于借助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得从理论上不断地去伪存真,技术上不断地与时俱进。而中医的研究,基本上来说还是中医人的研究。因此,中医的一些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重要的包括:

1. 中医基本理论的本质问题:如阴阳、经络的本质。

2. 中药的药理药效问题:在每一种药物、方剂的上千种成分中,起作用的究竟是什么?

3. 中药的现代化问题:如不能在传统煎熬的基础上,建立像青蒿素一样直接有效的药品,中医的推广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只有解决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以中医中药、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电子工程技术,以及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药剂学、实验动物学等等方面的人才参与的、人才流动性的协作研究机制,才能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也才能推动中医的健康发展。


WILLSON39


中医现代化应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认真论证。中医中药是一个亲密系统,医药不能分开。中医现代化要建立新的医疗规范,在疾病定性,定位等方面要表述更清析,更准确。在疗效标准上,要尽量加入现代医疗检验设备数据,重点病人,要做好治疗前后的对比,用证据说话更有说服力。其它如脉象描述,舌苔图谱等都要配套完善。

中药方面,如中药材的鉴别,质量平价,中药有效成份含量评估及提取等,也要科研攻关。

中医药要发展,要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止步不前。要担当时代重任,跟上时代步伐。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国争光,为民族搏采。


薛应来


有效果没必要现代化,有多少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被所谓的创新现代化创没了现没了,好多地方都有引以自豪的品牌产品,现在还有多少呢,还有多少值得品味?我们引以自豪的地方品牌现在变成什么样了。什么烧鸡啊,火腿啊粉条挂面白酒什么的有多少化工产品调配的,大家应该都清楚。都被所谓的创新创没了,做东西还得扎扎实实做,别搞什么新名词,搞得最后把自己搞没了。

德国不是搞工业什么的,量身定做,我们可劲吹嘘,难道我们中医就不是?老祖宗几千年就开始了。随着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野生药材越来越少,中药恐怕会成为我们普通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中医这么好医术我们不珍惜,等那一天中医像茶叶宣纸景泰蓝一样被外国掌握了,我们后悔都来不及。


修心118396906


中医“气”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哲学范铸。应分类细化。

原来,五行“金木水火土”包括不了全体客观现象。就把不属于五行者,称为气。既有物质之气态之气。也指看不见之能量流为气,如电气。当内分泌在体内扩散时,看不见,有感觉,也称之为气。信息在体内传递,有感觉看不见也称为气。这些都是客观存在。还有主观感受到之气氛,也称之为气,例如,喜气,恶气,怒气.....。还把自体之修复功能,免疫功能称为气,本元之气可能与此相当。“气虚”之气应主要指什么?不细分,中医传承效果就不好。

五脏分属五行。并不代表整个活人。因此,不能等同于世界之五行,重点在于陈述五脏互相影响。影响有好有坏,称为相生相克。这样好记。是否一致?可客观检测 ,如果误差可接受,则可保畄。如果,误差态大,就应废除。只保留影响正确部分。

天人合一,哲学上没有问题。但是,天比活人复杂。用复杂来比喻没那样复杂者。并不能有多大辅助作用。可能还起反作用。活人可比喻为“天然的,正在运行的,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等价于“阴阳平衡”。等价于身体健康。作为症状,“阴虚”,“阳虚”,...等照样可用。


西北大学数53毕业


中医现代化,乍一听,是一个高大上话题,真的要现代化,需要分清楚体与用,体是什么,用是什么?中医与西医的体和用。西医的体就是现实三维空间人的肉体,即形而下的物质。中医的体既包括了三维空间的肉体,又包括了四维空间形而上的经络之体。西医的用是包括了在现代科技中产生出来的各中工貝设备。中医的用,有包括人体本身的器管,望闻问切,还包括了中医产生之后的各种工具。从体上结合,经络是无法现代,肉体可以引进现代西医的徽观学说,丰富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从用上来说,也可以运用现成的西医运用的现代化工具,这就是中医的现代化。从空间的包容性来说,只有高维度空间,向低维度空间的兼容,低维空间只能被高维空间所兼并。现代西方科技不能发现解释经络,就是从低维空间不能发现和解释高维空间。


木林森南火炳焱


中医的发展至始至终都离不开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的,比如目前中药研究是纯粹的西医模式,我认为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研究是不会有什么大发展的。但中医目前匮乏理工科人才,致使中医研究多由西医主导,且少有成果。又因为中医理论缺少直观有效的表达。加上外部对中医存有偏见,不被重视,备受排挤,各学科都耻于与中医合作进行理论研究,而中医内部也缺乏数理化的研究应用手段,所以难以将经典理论以现代化的形式诠释出来。目前中医传承比较有效的方式仍是师徒传授加个人实践,还要靠悟性,这就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了,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中医理论的阐述太“古典”太“奥妙”。其实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十分有前景,中医所提出的很多现象和观点都是西医没有的,但又无法否定的,我认为中医理论也早以完备,古人用古人的体证方式做了总结,给了方向,现在缺的只是现代化的表达方式,若能实现,那必将带动现有科学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因此中医人在学习和实践岐黄之道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对理工科技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正所谓西为中用。或者多学科合作来“翻译”中医理论。而非以现代医学去做所谓的去伪存真,因为这样做只会将中医的精髓毁灭殆尽。

总之从科研的角度看,这就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引领未来。



求福求慧


如果让中医为主西为副,中医药使用应该100%了,目前不让参与重症,危重症中医也是难题,死在西医病房那是正常的,死在中医病房那可就是要震动朝野,中医这么多年对危重急症基夲退二线了,不是中医不能治疗危重症,从网上看危重证有阴阳虚实之分,西医说炎症因子什么风暴来临无力回天,其实这些危重证中医也有不少方药可以对应,例如虚证四逆汤,破格救心汤,实证白虑承气汤陷胸汤大黄附子汤等均可选择,如果加上生命支持疗法,应该能提高疗效。

一个中医粉的纸上谈兵,仅供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