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心“宅家”到 舒心“創業”!河北青龍40多戶民居變身扶貧“微車間”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 通訊員崔嶺)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農家小屋,一臺縫紉機、一把剪刀、一塊布料,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安子嶺鄉吉利峪村的呂秀峰、張金華夫婦倆正緊張忙碌著。49歲的女主人張金華一點一點地勾勒圖樣,一針一線地縫製拼合,成形後再遞給旁邊53歲的丈夫呂秀峰填充棉花,不到20分鐘,一隻寓意“吉祥”的布公雞就製作完成了。

“把扶貧車間搬到村民炕頭,做到防疫、春忙、加工三不誤!”吉利峪村駐村第一書記何啟東欣慰地介紹,吉利峪村曾是“十三五”貧困村,2019年全村310戶貧困戶、1028人已全部脫貧出列。為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致富後勁,2019年秦皇島市旅遊和文化廣電局駐村工作組根據村情,與北京一家公司達成引進布藝代工項目協議,並將村委會舊址改建為布藝代工扶貧車間,同年7月正式運營後,已吸納40多名婦女就業,她們縫製的手工藝品銷往上海、成都等地,有的還遠銷海外,人均月增收1000餘元。

“擔心春運影響加工進度,春節前我們已備足一個月的原材料,並明確了製作技術標準和要求。可意料之外的疫情讓‘扶貧車間’不能如期開工。”何啟東說,車間雖然運營時間不長,但效益不錯,貧困群眾看到了致富希望。如果因為疫情突然停工,就算收貨商能理解,村民的信心也會遭受嚴重打擊。

如何既讓村民從宅家“悶得慌”轉為舒心“坐得住”,又讓扶貧車間正常運轉?“與其焦慮坐等,不如想辦法破冰前行”。春節過後,幫扶工作組和鄉、村兩級幹部一邊緊鑼密鼓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一邊召開會議商議車間運行情況,最後一致決定:按照“小分散、大集中”要求,將工業縫紉機分到各家各戶,由車間統一制定生產計劃,生產任務下達農戶,農戶按要求在家分散加工,技術人員遠程視頻跟蹤指導,最後由“扶貧車間”集中包裝、統一銷售。

思路一開天地寬,扶貧車間搬到農家炕頭,不僅使布藝加工項目沒有停止,而且降低了春節期間人員外出聚眾的幾率。張金華興奮地說:“現在不用每天匆匆忙忙地到車間上班了,加上老呂不能出去打工也來幫忙,一天收入至少能翻倍”。

據瞭解,目前青龍滿族自治縣全縣55個手工業扶貧項目已全面恢復產能,帶動1000餘人月增收近千元。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