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

邓衍强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主要表现在视角冲击力特强的书法作品。撇开写丑书的那几个人的书法不说,刘洪彪和张继的书法作品就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

上图为刘洪彪老师的草书书法作品,给人的印象深刻吗?

上图为张继的隶书书法作品。张继老师是书法创新的倡导者,他曾经说过,书法创新很可怕,但不创新更可怕。

上图亦是刘洪彪老师的草书书法作品,形式上有创新,视角冲击力极强。这样的书法作品往展厅里一挂,作品就会发出:“我来啦!”、“我在这儿那,快来看啊!”的“声音”。


上图为言恭达老师的隶书书法作品。这幅作品给人的印象也是极为深刻的!

上图中的临帖作品,不知道各位朋友看后对此是否有深刻印象呢?

上图为李刚田老师的篆书书法作品,也是很有震撼力的!






上图为张旭光老师的书法作品,也是人们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

上图为《今日头条》网友亦涵的书法作品,我认为也是有视角冲击力的!


中州耕牛堂主


使人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一般都有极其特殊的风格,也就是说它包含着内在的审美情趣,往往别具一格,给人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官体验。

但印象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所以有什么样的认知和审美便有什么样的附庸。心境淡雅的看不惯斑驳躁动的,个性奇异的往往厌弃中正平和的,所以印象二字,是同气相求的结果。说的俗一点,叫做各花入各眼。

从平正到奇绝再归于平正,是古人一般的经验之谈,代表一种自然的审美的递进。但是要说实际的情况,其实大多都到不了第三阶段,所以往往奇绝的最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也就是说,审美还是处于感官的有效刺激层面上,并没有超越感官,向着理性或者超理性的方向再进一步。这是一般规律。

像赵孟頫、文征明的字,人人都不会太讨厌,但要说印象深刻,直入灵魂,人们却往往会想起别的。比如《石门铭》,比如《爨宝子》,比如龙门诸品,比如杨凝式,比如徐渭,比如八大,比如金农漆书、板桥乱石铺街之流,都更加的给人以感官的刺激。那是一种直接的感官体验,情绪的表达占据主体,而法度只作为基础站在幕后,这样的艺术是有张力的,使人容易迷醉动乱的。

大抵越近极端的越使人印象深刻,要么走向法度森严的那端,要么走向异趣深幽的那端,随各人的志向和情趣,做种种之创造和变革。所谓源流,一般来讲,流更广阔而源更深邃,但终归是一体的。

你被什么吸引,便因之而改造自我。它不是一个死的东西,是时时变动的,是以文化作为内在的根本驱动力的。不可同日而语。


鱼生文化杂谈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遗存浩如烟海。要说有哪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三言两句肯定说不清。就举一些自己感到有独特意义的例子吧。

甲骨文《大型涂朱牛背骨》

中华文明,最早的象形文字,字形和线条都这么神秘而优美。

金文大篆:《散氏盘》铭文拓片

方圆兼备,大小随形,左右摇曳,仔细看有行有列,猛一看,如满天繁星散落。书法艺术的“肇于自然”,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帛书:秦 天水放马滩竹简 《日书》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出现“点”这个笔画的古代书法遗存。

隶书 东汉《石门颂》

线条在无拘无束的散步。

王羲之《二谢帖》。与简约质拙的章草相比,王羲之创立的清朗俊逸的“新体”,风靡至今。

草书怀素《自叙帖》

老僧是方外之人,才不管你世间的机心巧算,着意做作。彩练当空一条线,笔走龙蛇几人及。

颜真卿《争座位稿》

阮元评其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八个字,说绝了。

黄庭坚《诸上座帖》

专门给二王一系行草书治病的。笔画中部的顿挫,字行之间的摇摆和错位,是对二王一系“今草”的笔画中部纵笔而过,和字行的纵贯而下的纠偏。

米芾《临沂使君帖》

第三行“如何芾顿首”五个字,一笔挥就,疏密收放,盘金屈铁,擒纵自如。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一句,和这行字的表现何其一致。书法具有音乐性。信然。

章法上的大开大合,古人玩的可真叫呼呼生风。

王铎巨幅《杜子美赠陈补阙诗》

有名家评说,学习王铎可得气。“气”这个字,在古代哲学思想上,在书法理论上有许多表达。但玄而又玄,使人无法对号入座。看王铎特大条幅作品,就不再对“气”的理解恍兮惚兮。

一方面笔画尽力拉长,一方面把前人写小字,字与字之间的牵丝萦带的似断还连,变成实连。表现气脉长,气韵足,气势大。

徐渭《应制咏剑诗轴》

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撼人心魄。你可以不喜欢他的字,但不得不被其山崩海立,江河沸腾的气势所震撼。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也适用于书法的鉴赏。我们在纸上看到的古今法帖,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假的。比如看明清人的大作品;比如看董其昌,王文治的淡墨。印刷品和原作的差别,往往判若云泥。

于右任对联

雄强大气,得益于碑学的注重笔画中段的表现,横向取势和帖学的流畅。

曾有眼福,亲见王铎,徐渭,于右任上述大作。至今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独持己见,不随俗说,不迷信权威,刨根问底,直指要害,以事实为依据,以自己的独立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是我的终极追求。

著有《二王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颜真卿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米芾《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哪一个书家?

我印象最深的是刘白瑜,别号“老白书道”


平常称老白,他追求一种崇古而不泥古,书法创作别有一番味道,喜作诗,每每即兴诗作而成,吟咏风歌,诗意咀来特别有人情味,一般书作以己诗辞而寓墨,特别有文墨之风度,以上作品,就是他自己作诗亲躬挥洒,由行笔处可以看到笔墨顺畅的状态,正如腹中有诗气自华,而今体现在书墨中,自有一种才华风度。

见字如面,观老白书道,印象中的书作,笔法融合了碑体与帖学之意笔,七年前首次见到他的书作,没有深度究其笔画来龙去脉,总是感觉笔意丰富,不是一般水平,随着时间长久后,知晓他的书法理念,是不仅仅学书之法,而是悟其道,从篆籀,汉隶,魏碑皆有深厚的研磨,其正楷就是从魏楷与唐法的结合。没有刻意寻踪某一时期某一家,而是取其神,创其意,以自己独有个性而形成的笔意,成就了今天的楷字形貌。

老白书道,体现了学书,不做书奴,每每临帖,都是几分得来,而用之消化于自己墨迹中,作为营养而吸收,不是简单的借来照抄照搬,神偷古笔,神契情性,融古而出新,习练书法久了,体验到照猫画猫,永远不属于自己的猫,临书最高境,取神求道,次之是谓临啥像啥,而既然趋于酷似,而不求思考其所以然,也终久也是走别人的老路。老白学书精善博采众长,深入浅出。从老白书道,读懂了学书贵在有自己的风致,无论是出彩,还是有些许不中意,应该说书无止境,永远在追求的路上。

下面是老白的博客的一段话:

艺术本来就是人类挣脱在现实世界中所受到的羁绊、获得自由超越去追逐梦想的一片蔚蓝无垠的云天。从事艺术活动,要是还那么思想僵化,枷锁重重,程式呆板,杂念丛生,戒律纵横,要想获得审美的自由乐趣和创作的新意生机,简直是毫无指望的。因此,徜徉于艺术世界之中,我们自当放飞自由的翅膀,自觉地“努力做一个不循规蹈矩的人”

狂喜淡墨a


今人书坛大腕之作多无头,脱法创新,如山中竹笋,头重脚轻腹中空,少古法,创新往往是假、大、空基多,少正楷之功力,銀样蜡枪头,无内涵,少视觉冲击力!

我印象最深的是岳武穆的《滿江红》,书法应是思想和情绪的载物,从书法应看到作者情绪的流露,且当今书家多不像古人,自写所作之诗斌。《滿江红》仍千古之绝唱,是作者爱国情怀的充分表达,豪气干云,情绪激昂,看之读之热血沸腾。书法笔力雄健,如行云流水,叩击心扉!

另有毛泽东的《沁圆春雪》,诗词书法堪称一绝,前无古人,难有来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了壮志豪情。其书源于怀素之草而独具风格,洋洋洒洒,一泻千里!


凰山书画苑李文聪


不久前,读过陈思王曹子建的洛神赋。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般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故事,主人翁对洛神的爱慕,终因人神之道殊而含怨而别。只留下绵绵的思念,耿耿长夜,独坐相思。

说实话,面对传统经典,根本就不可能用一部来代表。先秦哲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随便翻开一样,都能让人如痴如醉。

观古今于须臾,览四海于瞬间。读书之乐乐陶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农村摄影人大卫


古有兰亭序,今有张旭光之草书。张旭光为如今书坛中流砥柱。


art张力


我最喜爱的是怀素的自序草书,越看越觉得字里行间透着仙气。我还喜欢十竹斋画谱里闫初老先生为双乌啄花枝题诗的行草,真有盘龙飞凤的感觉。


藏拙居山野闲翁


颜真卿的裴将军诗贴


丁白先生


看图说话,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